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藝術類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湖北體育科技雜志》2014年第五期
藝術類體育課程是體育課程的一個新興分支,它主要是在體育課程中融入包括音樂藝術、表演意識、造型藝術和舞蹈藝術等相關藝術成分,具有激發人的情感、發展人的想象力和表現力的功能。藝術尤其是舞蹈與體育有很多共同特點,都能夠愉悅身心,改善體質和人們的精神狀態,二者的相互影響、相互依賴,加上人們健身意識增強,對健身的要求的不斷提高,使人們不再局限于強身健體,要求強身健體的同時更要有娛樂、審美功能,從而激發自己進行形形色色的體育鍛煉,這最終決定了體育與藝術相互滲透并逐漸融合的歷史走向和趨勢。舞蹈與體操動作相結合產生了健美操、藝術體操、自由體操等項目,這些項目都是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具有較強的競技性、娛樂性、表演性、觀賞性和藝術性;舞蹈與冰上運動相結合,產生了花樣滑冰;舞蹈與游泳相結合產生了花樣游泳;傳統藝術與體育結合,形成了舞龍獅、秧歌舞、霸王鞭、龍舟、空竹、馬球、蹴鞠、棋術等項目。
藝術類體育競技項目產生后,就迅速進入高校,產生了相應的體育課程,并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從而推動了體育文化在高校的發展。趙小靜認為體育舞蹈、健美操和藝術體操教學對人際關系、軀體化、抑郁、焦慮等因子有積極的影響作用,能改善姿態、健美體型、陶冶情操、提高審美品味;蔣薇、賈寶劍的調查結果表明,幾乎有80%以上的大學生喜愛體育舞蹈這項活動;薛麗卿指出體育舞蹈是集體育、藝術和社會交往于一體的高雅文明的運動,不僅能鍛煉大學生體質、開拓視野、提高藝術品位,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氣質風度,文明禮貌行為和自尊、自信、自強、自律、與人合作的品質。從目前研究文獻來看,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開設了多項藝術體育類課程,藝術體操、健美操、體育舞蹈等是高校開設的主要項目,課程的開課率很高,但是由于師資力量缺乏、場地器材限制等原因,在藝術類體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高校傳統藝術類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前文提到,目前高校開設的藝術類體育課程主要有藝術體操、健美操、啦啦操、體育舞蹈、街舞、瑜伽、民族舞等課程,我校相關的課程均已開設。藝術類體育課程的性質,高校體育設施建設以及女大學生的生理特征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2.1選修學生以女生為主,絕大部分同學沒有相關基礎藝術類體育課程美學特征決定除了體育舞蹈等少數課程外,選修學生基本上都是女生。長時間的應試教育使得很多女生在上大學之前絕大部分時間集中于應試課程的學習,基本上沒接受過藝術、舞蹈類的課程,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女生,相關的基礎基本上沒有。薄弱的基礎使得大部分女學生在課程學習時出現技能掌握慢、與音樂配合不協調、動作幅度小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教學內容處于較低水平,不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藝術類體育課程相對應,籃球、足球、排球以及羽毛球等球類項目大都不存在此類問題。
2.2課后鍛煉時間少,大部分課外鍛煉集中在課程考試前由于缺乏相關的訓練基礎,大部分女大學生盡管對于課程很感興趣,但是因為掌握動作慢、協調性不好,對課程美的體驗與感受不足,所以參與課后鍛煉的積極性不高,課后鍛煉的時間較少,大部分課后的鍛煉集中在課程考試前,目的也僅僅是為了順利通過考試。同時,由于大部分藝術類體育課程對場地都有要求,而學校相關的教學資源也是有限的,這也客觀上限制了她們從事課后練習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相關體育課程大綱對于教師輔導的要求不高,也影響了學生從事課外鍛煉的可能性。
2.3課外運動項目少,主要以慢跑為主,少數同學打打羽毛球2008年,筆者曾利用擔任班主任和教學的機會對女大學生參加課外運動的情況做過簡單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基本上不參加體育課外鍛煉,其他學生參與的項目大多以慢跑和羽毛球為主。盡管2002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從“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提出了高校體育教學的5個目標,但是我們看出,實際上《綱要》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目標是“運動參與目標”,因為另外4個目標都是以此為基礎的,沒有足夠的參與時間,大學生根本無法達到鍛煉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培養競爭及團隊合作意識的目的,體育教學的功能根本無從談及。
2.4相關教師大多為相關專業出身,工作沒有挑戰目前,在高校擔任體育教學的教師都是從各類體育學院學習了藝術體操、健美操、體育舞蹈、啦啦操等藝術類體育課程教學,均為專業教師,受過專業訓練,競技水平都很高,有些還參與過大型的專業性比賽。目前體育課程所講授的課程內容與他們的競技水平差距較大,而且不同年級課程內容變化不大,課程教學對于他們而言毫無挑戰性,帶來的工作成就感也比較低,這對于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是非常不利的。
3大型團體操表演在提高藝術類體育課程教學質量過程中的作用
2009年開始,筆者開始與開設藝術體操、啦啦操、體育舞蹈等相關老師合作,一起為學校運動會以及體育文化節開、閉幕式上編排了6場次大型團體操表演,參與學生數超過3000人。在團體操編排過程中,我們將其充分與課程結合,充分融入課程,同時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將編排時間拓展到課外活動時間,學生們參與課程的主動性大大加強,參與團體操表演排練的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1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考慮到團體操表演的特性,每學期都需要進行新的團體操的創編。在團體操的編排過程中,尤其是在動作創編以及隊形變換設計過程中,通過教師對團體操創編初始方案的演示,學生們邊練邊學,不斷提出修改建議與意見,改進優化團體操編排方案,教師也能通過學生們的演示和提出的建議,不斷修改編排方案。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不斷互動,使得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主動與教師互動,主動學習,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3.2給學生提供展示舞臺,提高其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大型團體操是一項體育與藝術高度結合,以體操為主的綜合性集體表演項目,包容各種各樣的體育、文藝形式。健美操、藝術體操、啦啦操、體育舞蹈、民族舞蹈等課程均可通過編排轉換成大型團體操形式。大型團體操的編排不但可以完全替代相關教學內容,同時由于參與人數眾多,大型團體操給大學生、尤其是女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增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提高了大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興趣。
3.3提高學生的審美觀,提高她們對美的感受和鑒賞能力團體操是一項集體的,融體育、舞蹈、音樂、美術于一體的綜合性體育表演項目,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能充分而深刻地展示內容美、運動美、形式美、藝術美、精神美的美學效果。學生參與團體操訓練和表演,就像沐浴在美的海洋之中,接受美的洗禮與熏陶,很好地經受了一次實地的美的體驗。因此,通過團體操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練就一副健美的體形,而且還可以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鑒賞、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對美的需求,喚起學生參與的興趣,使學生進入美的意境。
3.4培養學生自主創編團體操的能力大型團體操的編排使得身在其中的學生能親身體驗從動作創編、音樂選擇到隊形設計、團體操排練等一系列的活動,這一方面改善了她們的體質、培養了她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了她們對美的感受和鑒賞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培養了女大學生思維能力、空間感和立體感,大學生自主創編團體操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3.5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通過參與大型團體操的編排和表演,女大學生提高了藝術文化修養,自信心有很大程度的增強。筆者通過對比參與大型團體操表演的班級與未參與的班級,發現無論從動作幅度、表現力、眼神、音樂配合、表情變化集體配合來看,還是從其與教師溝通能力來看,參與表演的學生均明顯高出一截。可以看出,大型團體操表演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3.6內部引入競爭機制,引導學生多加鍛煉,同時培養了學生競爭意識因為參與人數的限制,在團體操的編排過程中,我們引入競爭機制,在表演前夕才決定最終參與表演名單,這種競爭機制使得很多學生主動加強對動作和隊形變換的學習,利用課余時間三五成群自己進行排練。這種做法不但增進了學生們之間的友誼,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增強了她們的基本素質。
3.7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與規范意識大型團體操是一項多人參與的體育運動,因此非常注重參與成員間的合作,團體操表演是否成功,也主要依賴于大家是否配合默契。在團體操排練過程中,大家主動組成小組,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圍,無形中培養了大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規范意識。
3.8鍛煉教師能力,提升教師業務水平大型團體操的編排不但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同時也給參與的體育教師帶來了挑戰。他們不但要完成基本動作的教學,之前還要完成關鍵的動作創編過程,同時還要完成音樂選擇、隊形變換設計等工作。這些工作不但提升了教師們的工作成就感,也鍛煉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了教師的業務水平。
4關于高校大型團體操表演的若干建議
大型團體操表演節目使得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增強、參與時間增加,運動技能有明顯提升,體質不斷增強,自信心和社會適應能力不斷增強,非常好的貫徹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體育課程的5個目標,對于推進“陽光體育”運動,實施“全面健身計劃(2011-2015)”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大型團體操表演不但有助于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還可以展示學校風采、提高學校地位和影響,是學校管理水平和體育、文化、藝術水平的集中體現,是展示當代大學生強健的體魄和蓬勃向上、富有朝氣、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和良好校風的重要平臺。因此學校應該積極支持大型團體操表演活動,積極推進大型團體操在高校的發展。1)利用校運動會、體育文化節、新生開學典禮等各種活動為大型團體操表演提供更多的時間和出場機會,鼓勵學校大型團體操外出演出,為學校爭光。同時加強宣傳,使得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進一步提高大型團體操在高校的普及性。2)撥付更多的經費,給予大型團體操更多的經費支持,從服裝、道具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團體操的創編環境,提升大型團體操的創編水平和表演水平。同時,利用網絡媒體進行團體操的評優活動,對于優秀的團體操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推動大型團體操的改革創新。3)在教學科研考核過程中將大型團體操作為教學成果,激勵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鼓勵更多教師參與,進一步提高團體操表演水平,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這項活動,積極推動大型團體操在高校的發展。4)在可能的情況下,聘請優秀的大型團體操編導到學校進行輔導,或者選派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外出學習,提高大型團體操的編排水平。5)利用媒體等手段來向大眾展示大型團體操的優勢,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展示當代大學生風采。6)組織教師團隊,打造符合自己的特色內容,把學校變成推廣基地。
作者:王麗娜鄒立嬌馮唯銳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