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對移動學習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從四個方面對分布式認知論視角下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及其構建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大學英語移動學習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分布式認知論;大學英語;移動學習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便攜式網絡學習終端的普及,大學英語的“教”與“學”發生了巨大變革,移動學習已成為頗受當代大學生歡迎的一種全新學習形式。調查發現,很多學生正廣泛地運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和移動設備進行大學英語移動學習,可是學習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是由于移動學習會受到學習者自身差異性、移動平臺和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無法真正實現移動學習的終級目標。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分布式移動學習模式的構建,可以實現學習內容的信息化呈現,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對英語移動學習的正確認識,最大程度滿足學生對泛在學習的需求。
一、分布式認知理論
分布式認知理論,指在整個模塊構建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參與認知活動的全部要素,包括學習參與者、教師和學習資源等,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基于分布式認知論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指通過對這些要素的系統整合,形成分布式的移動學習模型,強化移動學習各因素之間的互動,為移動學習效果的提升提供有利條件。同時,在分布式的學習環境下,突出課程中的新觀念、新環境以及新個體,借助移動學習平臺,實現網絡教學與大學英語學習的融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為現代課程教學方法的完善以及教學體系的整合奠定基礎[1]。
二、分布式認知背景下移動學習的影響因素
(一)學習者的影響因素
在大學英語移動平臺使用中,學習者之所以成為影響移動學習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性,例如,他們對學習方法以及學習需求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導致移動學習活動難以順利開展。因此,在分布式認知論指導下的移動學習中,可以讓學習者有機會通過對自身需求的分析,實現他們對學習內容的選擇。
(二)學習環境的影響因素
所謂學習環境影響,主要是指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中,會受到外部條件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環境,會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提升,而不好的學習環境會降低學習者的學習質量。所以,在分布式移動學習環境創設中,應該將學習環境的創設作為重點,構建良好的大學英語教學環境。
(三)學習資源的影響因素
學習資源是整個移動學習的支撐要素,影響著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在移動學習中,要大力開發學習資源,并通過對現有學習資源進行整合,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價值性。同時,在不同移動設備使用的過程中,通過對移動學習資源的整合,可以激發學生對移動學習的興趣,滿足大學英語教學的需求[2]。(四)媒介資源的影響因素對于移動學習而言,媒介資源是課程媒介傳播中的重要載體,若缺少媒介資源,也就限制了課程學習的價值。在分布式認知理論的背景下,需要及時轉變以往傳統的教育理念,將學生視為整個認知活動的主體,強調學習的互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興趣。而且,在這種背景下,通過對媒介資源的利用,可以減少學生的認知負荷,滿足教學的基本需求,并實現移動學習的最終目的[3]。
三、分布式認知視角下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構建
(一)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互動模塊構建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作為認知活動的主體,引導學生形成對英語移動學習的正確認識,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通過移動互動模塊的構建,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這種互動模塊環節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改變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創設良好的互動平臺,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一方面,學生可以和教師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交流與學習效果的反饋。另一方面,對于大學英語教師而言,他們可以在該系統模塊中,隨時英語學習資源,并對英語學習任務、英語在線輔導以及英語在線答疑的課程不斷進行完善,從而優化課程學習資源。同時,強化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在該平臺下及時進行自我測評,完成互動,為其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媒介模塊構建
就學習媒介而言,主要是指在教學模板設計中,通過聯系知識傳播者和知識接受者,以進行特定符號以及特定信息的整合。在分布式認知理論的框架下,需要逐漸完善大學英語的教學設備,并將其作為最基本的學習媒介,滿足現代大學英語“教”與“學”兩方面的需求。此外,在媒介模塊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對移動學習資源進行系統性地開發,并結合大學生的基本特點,創設友好型移動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研究中發現,在大學英語移動學習中,學生在認知、知識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在移動學習模塊構建中,需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不同學習資料的構建,使學生可以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另外,在分布式移動學習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視頻、聲音、文字和圖片的引導下,融入到學習情境之中,充分體現移動平臺教學的優越性。
(三)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移動平臺構建
在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構建的過程中,應該創設移動學習終端,為學生移動學習提供技術和設備支持。調查中發現,在現代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中,筆記本、智能手機等這些移動設備在大學生群體中應用普遍,可以為移動學習的進行提供保障,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筆記本電腦作為一種較普遍的移動設備,可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是,筆記本耗電量較大,且不易攜帶,給英語移動學習帶來不便。而智能手機操作技術性簡單,便于攜帶,已成為大學生群體最受歡迎的移動學習設備。但是,手機內存相對較小,無法進行較大存儲要求的學習資源的下載,且屏幕過小不宜長時間學習。因此,在現階段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終端開發中,應該認識到相關移動終端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學生的需求進行移動平臺模塊的構建,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
(四)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的環境模塊構建
在分布式大學移動學習模式構建中,應將移動平臺環境的創設作為重點。通過學習環境的創設,學生可以充分掌握移動平臺相關工具的使用方法,加強對信息知識的認識,并實現對知識體系構建的有效處理。在大學生英語移動平臺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教師應通過對網絡環境、多媒體以及移動技術的分析,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引導與監督,以保證學生學習地順利進行。當今移動平臺的信息數量龐大且復雜多樣,要求教師需要對平臺的信息進行篩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二,在移動學習平臺的背景下,需要對課堂內外的英語知識進行系統性地整合,定期提出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在整個過程中,也應該加強學生對在線知識的認識,及時檢查學生的作業,為現代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創新奠定基礎[5]。
四、結語
現階段,高校課程教學改革一再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基于分布式認知論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可以更好地體現學生作為認知活動主體的地位,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為其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利條件。同時,對移動學習環境的優化,對移動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可以使學生借助移動平臺,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學習內容的選擇,從而逐步提高移動學習的效果,并為大學英語移動學習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韓桂茹.分布式認知理論視覺下基于信息技術的大學英語學與教[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6):189-190.
[2]陳錦昌,劉菲,陳亮,等.基于分布式認知理論的移動學習游戲設計原則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11):60-66.
[3]李穎,景紅.分布式認知視角下的移動色彩學習模型的研究與設計[J].青年文學家,2013,(10):90-91.
[4]王浩,武凌,司鳳山,等.基于移動的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5(6):143-145.
[5]倪曉婷,張永勝,馬天宇,等.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微學習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信息系統工程,2016,(12):157-158
作者:洪曉青 單位:豫章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