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與高等教育產教融合對比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產教融合是現代化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不管是職業學校還是高等院校都有一定程度產教融合。但是雙方在重視程度卻有所不同。為了更加深入產教融合的發展,本文對職業與高等教育產教融合進行了對比研究。
關鍵詞: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對比研究
1兩者產教融合
融合方式差異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主要是職業教育機構與企業機構的相互融合。兩者是通過相互滲透的深度融合方式,融入對方業務,從而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兩者相比較,高等教育的產教融合是偏弱勢的。從實踐層面上來看,很多高校都開展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但是從發展情況來看,高等教育產教融合的滲透能力與職業產教融合相比遠遠不足。況且企業、政府與學校三者相互契合程度也不及職業教育。
2成長中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主要側重于就業,其產教融合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協議合作,一種是優化合作。協議合作是指企業與學校之間通過合同協議的簽訂方式來建立合作關系,形成有效化的合作聯盟。所以說,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源的供應者,合作企業是人力資源的需求者,從而有效地避免了供大于求和供不應求的弊端。優化合作就是學校和企業通過各種優化組合,提高更大的生產效率,實現雙贏:在學校建立企業實踐操作基地,讓校中含廠,廠中有校,企業向學校投資,學校給企業輸送人才,形成了條理清晰的合作方式和辦學模式。可見,高職產教融合確實解決了我國職業教育難以就業的根本矛盾,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作用,成為今后發展方向的基本思路。
3瓶頸期的高等教育
產教融合高等教育產教融合也側重于就業方面,但是在高校中這種產教深度融合卻是很少見。在高校中,學生主要學習書面上的理論知識,并且在本科院校中的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機制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遠遠不及高職院校,這導致缺少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這也是高校產教處于瓶頸時期的根本原因。歸根結底是學校、企業和政府這是三者之間沒有達成深度的共識,也就是說三者相互滲透能力不夠,三者缺乏完全的信任。政府:缺乏在宏觀層面上調動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具體規則。從而使政府宏觀調控不能發揮到確定性作用。企業:企業在參與產教融合時目的在于實現預期的經濟利益,入股政府沒有宏觀調控,相關政策制度沒法保障,企業得不到回報,其融合積極性受到束縛。學校:缺少實踐方面的管理體制和師資結構有效支撐。這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缺少任何一方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可見,高校產教融合確實處于停滯階段,要想越過這一瓶頸期,少不了政府企業學校三者的相互信任。該現象也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反省。
4我校產教融合
沈陽工學院而言,近幾年也在效仿產教融合方式突出的各個高校、職業院校。取其所長,補起縮短,努力完善自我。就在去年我校為了更加有效的加大產教融合,通過學校一企業協商,政府給與企業保障,企業向學校投資,建設一個汽車實訓基地4S店,給我校汽車相關專業提供了平臺,使其更早的在學習中實訓,在實訓中學習。另外我校生命工程學院為了增強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創建了“天隆班”。“天隆班”是2016年4月是我校與天隆種業公司以訂單式培養的方式組建的企業冠名班。天隆種業是由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倡議和牽頭組建。該班由農學、植物保護與食品質量與安全等專業的學生組成。校企雙方在人才資源共享方面深度融合,學校聘請天隆公司專家到我校給學生傳授實踐知識。給學子們搭建了很好的平臺,企業的科研人員會定期的免費給大家培訓,傳授知識,一定程度的加強了產教融合的契合程度。
綜合闡述職業和高等教育產教融合,從目前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產教融合來分析,很明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程度遠大于高等教育。目前中國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產業結構正在調整,生產方式正在變革,經濟社會正在轉型,諸多重大的變革帶來的必然是社會職業崗位的重大變化,行業、企業對技能型、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明顯加大。然而,當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預期還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漸行漸遠。一方面,企業和各類機構迫切需要的是能夠開拓事業、承擔責任、實踐能力強的人才,但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每年數百萬的大學畢業生急于落實工作單位,但是由于缺少實踐能力很難找到愿意給他們提供就業崗位的單位。而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在學校期間,就明確了就業方向,并且在校內也有企業工作基地,使學生在技能型、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方面得以提升,在就業時更容易吃香。總而言之,如果政府給予企業、學校的制度政策更加完善,企業給與學校的投資更加有效合理,那么高等院校的產教融合就不會常處于瓶頸期,徘徊不前。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也會更有理化的發展。要想徹底解決高等院校匱乏的產教融合,中國的政府、企業、學校必將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李愛英.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2015(10):55-59.
[2]王丹中,趙佩華.產教融合視閥下高職院校協同育人機制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4(21):47-49.
作者:李陳;郭曉瑩;牟樹瑞;尤柏淳;馬爽 單位:沈陽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