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管育并重對小學教師職業化成長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小學生的校園生活中,老師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隨著社會對于幼兒教育的越發重視,小學教師的職業水平的專業性、創新性也愈發受到各界關注。老師作為學校和學生之間感情交流的紐帶,注重“管育并重”是對其職業技能的極大考驗,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宗旨的關鍵之所在。
關鍵詞:小學教師;管育并重;專業化
老師在小學校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既是課程傳授者也是學生思維的培養者。如何在保證良好學習效果的前提下,將德育教育貫穿于課堂內外是當前小學教師努力的重點,更是老師們職業生涯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重要考核。
1現行小學校園教育模式分析
1.1重管輕教式教學就學生特點來看,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我控制力和管理難度都相對較大,為了保證校園秩序,小學老師對于課堂紀律的要求較高,且大多數老師的管理方法都是強硬式控制,無論是對于學生的學習還是生活都要一管到底。這樣的教學管理模式過于偏激,長期以往部分學生會失去對自己生活的安排能力,而還會有一部則會出現由于逆反而導致的厭學、輟學等傾向。老師們需要尤為注意的一點是,管理并非控制,只注重管而不注重教育和引導雖然能夠在一時得到預期的效果,但往往治標不治本。而逆反心理的產生會導致學生不滿情緒的加劇,致使未來的管理過程受到重重阻礙,老師也會由此失去與學生和諧共處的地位。
1.2重教輕管式教學所謂重教輕管就是在與學生溝通交流過程中,過度的重視對于學生品質的培養,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以更為委婉、間接的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的教學開始于心理輔導,首先深入到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感情寄托,然后通過自我反思找到自己的問題之所在。這種教學方法相比于重管輕教式教學顯得更加柔和,且更為受到學生的青睞。但仍舊存在一些自制能力不強或者自我反思意識不佳的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呈現出錯誤愈演愈烈的趨勢。一方面,由于只存在口頭指引,學生在犯了錯誤之后沒有收到懲戒,達不到警示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方面并不嚴格,班級與年紀的紀律性和制度性都會出現一定的秩序混亂,從而造成更大的管理困難。
1.3管育并重模式“管育并重”式教學是對以上兩種教學模式的結合,也是當前教育界比較新穎也頗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管育并重”首先能夠保證學生對于日常規范的遵守,并在制度的制約下控制自己的不良習慣,另一方面由于在注重教育的同時發揮管理的效果,使得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也能夠相對融洽。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得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得到了指引的同時,對于制度和秩序的遵守情況也得到完善。
我們都注意到,在小學生的校園生活中,老師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隨著社會的發展,目前對于幼兒教育的越發重視,小學教師的職業水平的專業性、創新性也就更加受到各界的關注。老師作為學校和學生之間感情交流的紐帶,注重“管育并重”是對其職業技能的較大考驗,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宗旨的關鍵之所在。因此,我們要特別重視專業意識的培養,注重維護良好的師生關系。
2.1專業意識的培養小學老師面對的是一個更加活潑好動的團體,老師平常就要更加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還要與時俱進的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特別是專業意識的培養要更加落到實處。
2.2維護師生關系管育并重能夠讓師生間的交流更充分,有利于在學生中樹立威望。做好教育管理才能更加體現教師的專業性,也才能做到對學生更加負責。
3管育并重模式的實施策略
3.1增進師生間溝通與交流溝通是感情交流的基礎,也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增進師生關系的最直接辦法。因此,在推行“管育并重”式教學的過程中,師生感情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旦學生與老師成為朋友,未來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就有了扎實的信任基礎。
3.2改進工作方法獨生子女占據小學生的大半比例,由于獨生子與生俱來的自我意識和占有欲,導致存在比較強的戒備心。小學老師在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在定工作計劃和方法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讓他們融入到新的生活環境中。對學生進行分類,對于性格靦腆的學生單獨約其談話,而對于性格活躍的學生則可以抓住該方面優勢讓其承擔一些組織角色。
4結語
總之,單純的技能提升已經不能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小學階段的教育宗旨要求學生能夠在保證學生基本知識掌握牢固的同時,個人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都得到培養和鍛煉。因此,小學教師應當緊跟當前社會發展步伐,加強自我專業素質提升和鍛煉,幫助推動“管育并重”式教學在小學校園的順利推廣,在自己專業化成長道路上腳踏實地,穩步成長。
參考文獻:
[1]許愛英.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學周刊,2018(02):54-55.
[2]許艷玲.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教學與管理,2017(05):10-12.
[3]孫彩平.小學德育教材中兒童德育境遇的轉變及其倫理困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5(03):162-170.
作者:何穎銘 單位:成都玉林中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