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氣象災害及氣象服務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
摘要:農業是張掖市地方經濟發展的核心。近年來,張掖市自然災害頻發,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危害。隨著氣象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預報準確率逐漸上升,氣象服務在農業生產及防災減災中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文著重分析和討論了危害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的常見氣象災害,并提出了農業氣象服務建議,以期提高農業氣象服務質量,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業氣象災害;氣象服務;現狀;建議;甘肅
張掖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分布地域廣、造成損失大,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據統計,在我國發生的自然災害中有超過70%屬于氣象災害,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由于張掖市特殊的地理條件和脆弱的生態環境,在全球和區域氣候變化以及致災因素日益復雜多樣的背景下,干旱、低溫冷凍、大風、沙塵暴、冰雹、洪澇、雪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面臨巨大挑戰。因此,要不斷提高防災減災氣象服務的針對性、敏感性,重視專業氣象服務工作,運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氣象防災減災的能力。張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地處東經95毅25憶~102毅16憶、北緯37毅28憶~40毅00憶,境內有山地、盆地、高原、平原、沙漠、戈壁、沼澤、濕地、永久性積雪和冰川等多種地形地貌,且地勢高低懸殊,山地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72%,戈壁沙漠占總面積的6%,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導致氣象災害較多。
1張掖市主要的農業氣象災害
1.1干旱
干旱是指某時段內,由于蒸發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現象[2]。張掖市干旱出現的頻率較高,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且往往持續時間較長,易發生連旱,民間素有野三年兩頭旱冶野十年九旱冶的說法。干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大,給春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產業帶來的損失最嚴重。如2008年4要7月,張掖市出現春旱和伏旱,受災范圍涉及全市6個縣區逾30個鄉鎮,災害造成經濟損失逾2億元。
1.2大風和沙塵
暴風速躍17m/s的風稱為大風,張掖地區主要的大風天氣是由北方冷空氣南下造成的[3]。沙塵暴是指大風將地面沙塵吹起、空氣渾濁、水平能見度約1000m的天氣現象。張掖市大風沙塵暴天氣全年均可能出現,主要出現在春季淵3要5月冤,其中4月出現次數最多。大風使葉片機械擦傷、作物倒伏、樹木斷折、落花落果,影響作物產量。對于棚菜種植戶來說,對其影響最大的為春季大風,大風沙塵天氣對蔬菜大棚生產造成不利影響,管理不當,輕則使秧苗受凍,重則使棚膜撕壞、棚架被掀翻,蔬菜絕產。如2010年4月24日,張掖市出現大風、沙塵暴天氣,陣風8~9級,極大風速為24.4m/s,此次天氣過程造成甘州區發生11處火災,1人死亡,市政、電力等基礎設施受損,18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20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84萬hm2,成災面積1.22萬hm2,絕收面積6200hm2,直接經濟損失達1.2272億元。
1.3暴雨
甘肅省地方標準淵DB62/T1732要2008冤規定,河西地區24h降水量躍30mm為暴雨。張掖市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8.6~343.1mm,日降水量躍30mm暴雨日數較少。雖然張掖市降水總量少,但是常常以短時強降水天氣出現,在南北淺山區極易引發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如2011年7月29日,肅南縣受強降水等極端天氣的影響,祁豐、明花、康樂、白銀等地先后發生洪澇、水石流等自然災害,尤其是發生在祁豐藏族鄉觀山村觀山海子的水石流災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截至8月4日,全縣因災死亡8人、失蹤2人,淹埋草原1000hm2,損亡牲畜1098頭淵只冤,損毀房屋32間、畜棚65間、草原圍欄89km,沖毀公路81.5km、牧道137km、橋涵10座,損毀水渠27.7km、截引工程1處、飲水管道4.5km、防洪壩3.3km、水窖淵井冤53眼,沖毀農用車輛及摩托車6輛,直接經濟損失達5758萬元。
1.4低溫凍害
低溫凍害是指躍0益的低溫使作物體內結冰,對作物造成的傷害[4]。常發生的凍害有越冬作物凍害、果樹凍害和經濟林木凍害,其中寒潮、霜凍是張掖市農業生產上的主要災害。寒潮是強冷空氣的突發性侵襲活動,24h日平均氣溫下降。寒潮主要發生在3要5月,寒潮發生越遲,造成的災害越嚴重。寒潮是一種大型天氣過程,往往引發多種嚴重的氣象災害,張掖地區寒潮發生時常伴隨著大風、沙塵暴、降雪等天氣,對農業、牧業、交通、電力甚至人們的健康都有較大的影響。霜凍是指農作物生長季淵5要9月冤內,空氣溫度突然下降,地表溫度驟降到0益以下,使農作物受到損害,甚至死亡。張掖市大部分霜凍發生在5月和9月,并且常常伴有大風、降雪等天氣,給作物造成巨大損失。2010年3月6要8日,張掖市出現區域性寒潮,其中高臺伴有降雪天氣,積雪深度達到10cm,全市500座日光溫室因積雪而受到不同程度損毀。2010年4月12日,全市19個鄉淵鎮冤20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6000hm2,成災面積3400hm2,絕收面積2600hm2,造成農業直接經濟損失2665萬元。
1.5干熱風
干熱風是一種高溫、低濕并伴有一定風力的農業氣象災害。張掖市6要7月均有可能發生干熱風,出現在6月的干熱風對小麥、玉米的影響最大。
2服務現狀
目前,張掖市農業氣象服務包括定期對公眾提供農業氣象旬報、月報等基礎情報和農田土壤墑情報;不定期為政府提供春耕春播、夏收夏種、秋收秋種等氣象服務專報;制種玉米生長發育過程分析、重要天氣過程或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生產建議。張掖市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包括農業氣象觀測資料利用率不高、氣象與農業部門的合作僅限于項目研究的層面、研究成果轉化應用不夠、對特色農業的服務產品單一和針對性不強、信息不夠豐富、產品時效性差、氣象信息覆蓋面窄,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3建議
3.1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加強關鍵農事期短期天氣預報以及災害性天氣預報準確率。預報準確率、精細化程度和預警能力,尤其是各種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能力直接關系著農業氣象服務水平。
3.2開展農業氣候預測和災害風險評
估積極開展農業氣候年景預測服務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利用歷年氣象資料,分析農業氣象災害的特點及發生的規律,根據農業氣象災害的季節分布特點,進行作物和品種布局,指導農民選用優良品種,科學種植,提高抗災能力。
3.3豐富農業氣象服務產品
深入了解張掖市設施農業、玉米制種、肉牛肉羊、高原夏菜、釀酒葡萄、馬鈴薯、番茄等產業的氣象服務需求,為開展針對性農業氣象服務提供第一手資料。拓展現代農用天氣預報、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動態預報、土壤墑情與灌溉預報、物候期預報、作物病蟲害發生發展氣象條件預報等預報業務,提高預報產品的針對性、精準化水平和時效性。拓展農業氣象服務領域,強化面向農民、種養大戶、農村合作組織及龍頭企業等的農業氣象服務能力,為指導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信息。
3.4建設
氣象服務信息平臺建設農業氣象服務的信息平臺,推進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構建多渠道農業氣象服務信息傳播平臺,利用新技術、新手段解決服務信息野最后一公里冶等問題。
4結語
在現代農業發展中,氣象條件對于農業整體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氣象人員要積累經驗,強化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將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作者:苗國秀1;聞小艷1;周寶鵬2 單位:1甘肅省張掖市氣象局,2定西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