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語文適用性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啟迪與智慧雜志》2015年第七期
一、對于學生想象力發展的制約
教學媒體確實能夠讓很多內容的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并且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觀看積極性,然而,這也會帶給學生很強的依賴感,甚至會阻礙學生想象力的發展。在沒有播放視頻片段前,學生可以任意想象故事可能的情節,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然而,看到故事后學生們通常就只能接受故事中呈現的那一種情節,學生的想象力也會極大的受到制約。例如,在學習《哪吒鬧海》一課時,有些教師覺得當年我國拍攝的哪吒鬧海的動畫片非常生動,于是不必再講,直接給學生看電影。
而哪吒鬧海的事件,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描述,比如從李靖的角度、哪吒的看法、龍王的看法等來展開對于文本的剖析,不同的人物對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象故事。而電影卻直接以哪吒為視角描述完成故事,學生把整部動畫看完,最后不再進行深入思索,對于故事的想象空間也很大程度受到制約。這同樣是知識教學中的一種阻礙,教師要意識到這一問題,并且要杜絕對于教學媒體的過度依賴,這樣才能夠真正展開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與構建。
二、對于學生情感交流能力培養的限制
對于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而言,知識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交流能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的體會文本,這也是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培養與構建。教學媒體的產生對于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也會構成限制。很多教師會在文本朗讀時給學生播放朗讀課件,教師的原聲朗讀就取消了。其實,教師在給學生朗讀文本時是一種很好的和學生間進行情感交流的方式,教師如果取消這個環節,和學生間的情感碰撞也會越來越少。在學習《山行》、《楓橋夜歸》這兩首古詩時,教師覺得播音員的郎讀非常標準,于是自己不必再引導學生進行郎讀,只需要直接放多媒體郎讀課講,讓學生跟著多媒體誦讀即可。
久而久之,學生會認為多媒體課件比教師還要棒,那么教師又有什么用?當學生覺得多媒體課件能代替教師的引導時,在學生心里,教師的引導地位已經可有可無,教師也不能再從感情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與啟發。教學媒體的使用使得師生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這一點在很多其他方面也能得到體現。教師要意識到這一問題,并且要充分考慮教學媒體的適用性,這樣才能夠真正讓教學媒體為課堂教學提供積極的輔助,并且進一步發展與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對于教學媒體的適用性有進一步考察。并不是所有的教學環節都適合采取教學媒體,過度依賴教學媒體還會制約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與構建。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這樣才能夠真正讓教學媒體為課堂教學提供積極的輔助,并且進一步發展與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作者:沈金霞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崇禮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