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美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如果能說語文是一門精細的科學課,那么古詩詞就是那奇妙的催化劑。泱泱中華,古詩詞乃文學之祖,藝術之根,為世界人民廣為吟誦,她不僅啟迪著人的智慧、開發想象力,更于無形中影響著人的審美品質。
1古詩詞教學中美育探索的必要性
在考察北師大時,態度鮮明地表示應該把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培養一個完善的人,就應該從童年開始,小學時期正是個體成長的關鍵期,古詩詞又是文化盛宴中最雋永、最深邃的花朵,它為學生帶來感知美、賞析美、創造美的神秘元素,同時它又似一股清新之風,吹得小學語文課堂波光粼粼,楊柳依依。因此,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重視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美育探索,繼承并弘揚中國文化精神,讓古詩詞教學和美育骨肉相連,培養高素質人才,無疑是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使命。
2國內外古詩詞美育探索現狀
18世紀德國的席勒提出了“美育”,西方哲人柏拉圖曾言:美育應和德育結合。亞里士多德說,美育應和智育結合。而我們東方圣人孔子也曾擲地有聲:“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近代,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在《新青年》雜志上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說”,可見,中國人的骨子里早就有詩情、血液里有詩意了。當今世界,中國人以講中國話、寫方塊字、背古詩詞、傳承中國文化而榮。中華民族文化期待著古詩詞的浸潤,學校教育者更懂得要結合古詩詞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傳承祖國文化。近年來,全國有不少關于古詩詞教育的教學改革:西北大學附屬小學孟中彬老師的《小學高段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入手,兒童正處在記憶力、想象力高度發展期,讀古詩詞既可以開發智力,也可以培養審美情趣;江西豐城實驗小學的陳嬌莉老師的《語文課堂中實施美育的研究》就深刻地提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梢钥闯?,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已經引起關注,但是實際的教師教學基本都是停留在課本上,每學期四五首詩詞的講解、注釋,大多用于檢驗記憶和書寫。
3古詩詞教學中美育探索的過程
教師需要激發學生與古詩詞之間進行一次次親密的交談,使學生一次次走進文本,融入自己的認知和體驗,于無形中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水到渠成地實現了古詩詞學習中的美育探索。那么,如何遵循兒童的特點,找到每一首古詩詞美育教學的最佳切入點呢?這是擺在語文老師面前的一個嚴峻的課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1)集中各年級段語文老師的集體智慧,參與古詩詞課堂教學實踐的研討;從學校的美育活力課拓展等切入并突破,保障小學古詩詞美育探索的最優化實現。教研組教師開展古詩同課異構活動,或由師父上示范課,徒弟上匯報課,讓不同的設計思路、精湛的教學藝術碰撞、交織、整合,從而提升整個教研水平,探尋出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步驟:導學古詩、知解詩意、導學古詩、知解詩意。再者教師在借助“繪本”讓學生欣賞《年的傳說》的故事時,巧妙地滲透古詩《元日》,學生在已有的情感體驗上,自然生成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向往,王安石用區區三十個字,寫出了新年的歡慶景象,之前的《年的傳說》,不僅為這首古詩學習打下基礎、創設情境,也讓學生知道了民間關于過年的傳說和一些風俗的由來。教師還摘選古人創作的幾句詩,出于不同的詩歌,但都有關于過年習俗的描寫,讓學生在吟誦中既獲得了知識,也感受了古詩詞的巨大魅力。導讀古詩的最后一句,“總”字傳情,體會詩人變法圖強時的樂觀自信的態度,再用自己的方式讀詩歌,感受愛國情感。最后,出示暢言課件,插入王安石創作詩歌的背景資料圖片,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表達的情感,實現了古詩詞教學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審美境界。
(2)通過多媒體創新直觀手段,有聲有色地引導學生進入審美化的古詩詞學習情境,體悟古詩詞高貴、文雅、美好的氣質,從而影響或修復學生成長道路中所遇到的坎坷、脆弱和焦慮。如筆者在教學《漁歌子》這首詞時,就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因為這是一首描寫江南春景的詞,如果讓學生一味地想象詞中畫面,感受詞的意境,的確有一定難度。教師借助暢言系統教學軟件的幾個強大功能:【畫廊】將畫面直觀呈現,學生快速懂得何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了;【詩詞對答】抽查背誦情況,實現人機對話,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有感情地熟背古詩,獲得成功感;【聚焦】電子課本插圖,放大呈現,有助于學生想象漁翁的姿態與心情,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拉近了課堂與學生的距離;【插入】播放電子課本中自帶的視頻音樂,有聲、有色,動靜相宜,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聽、讀、唱、寫的能力。有學生因學習《漁歌子》而生發對自然的贊美,課后寫出一篇極好的文章。創設大自然節,讓更多人珍惜幸福時刻。她小小年紀,卻有著一顆播種幸福的心,是古詩詞帶給她這一番思索與感悟。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在兒童閱讀的今天,有肅然起敬的閱讀守望者,有一線上平凡的語文老師們,他們心甘情愿地做“那個點燈的李利”,去照亮兒童閱讀的那片天空,并且保障那片天空充滿意境和美好。六年一個循環,大量的閱讀、誦讀古詩詞激發了孩子們寫作的因子。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孩子,已經在省級報刊《小學生導讀》《少年博覽》等兒童讀物上發表文字了,他們已經品嘗到古詩詞所帶來的那份深厚的鑒賞品位,這就是對文字最好的尊重。又如在教學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利用時光軸功能,背景同步播放彭邦禎的作詞的《月之故鄉》,學生誦讀李白《靜夜思》、王安石《泊船瓜洲》、余光中《鄉愁》,讓思念逐步加深,將文學與生活交融,歷史與現實結合,感悟古詩魅力、傳承“思念”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無疑都使學生在學習古詩詞中,獲得極佳的審美體驗。
(3)每周一節的古詩詞鑒賞課,如涓涓細流,讓學生心靈的審美意識悄然萌動。有個教育家說過,要給閱讀課足夠的身份,說白了就是要和語文課平起平坐。筆者贊成。就像是國家的憲法一樣,若有學校、老師剝奪學生閱讀課,就是觸犯了法律。這樣一來,古詩詞閱讀有了名正言順的地位。每周一次,教師會帶著學生讀1—2篇古詩詞。漸入詩詞佳境,孩子們就會情不自禁地露出陶醉的幸福樣兒,甚至還會自告奮勇地要求自己誦讀,他們會大膽談詩說詞,會把上古詩詞課、聽老師吟誦古詩詞看作是學習的一種獎勵,一次款待。其實,這就是白色閱讀的魔力,古詩詞美育也在此刻欣然生成!為了讓孩子們及早走近文學、感悟優秀的中外篇章,豐富語文素養,在領略文字美的同時,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語文組的教師們在查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反復討論和斟酌,時近半年,終輯錄成《太陽花開》一書。圖書封面的班徽、盛開的向日葵讓孩子們立刻感受到團結互助的班級特色,篇篇精美的短文像那燦爛的陽光,本書分上、下兩冊(上冊供孩子三、四年級使用;下冊供五、六年級使用),內容歸為多彩四季、詩詞拔萃、名家名作三大部分。書中所選篇章囊括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體裁的名家名作。這些作品或謳歌自然、或詠嘆人生,語言優美,意義深邃,引領孩子們感受文學的神奇魅力。當然,家長在孩子閱讀的路上的陪伴是責無旁貸的。所以,教師給每個家長下了任務單。1)一周一次檢查。閱讀課的作業,家長只在當天有閱讀課的當晚檢查?!耙蛔x再讀三賞析”。“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再讀”流利程度,感情有無;“三賞析”賞詩詞—明詩意—悟詩情。2)古詩詞交流會。開設“家長責任微課堂”,家長留意學生在閱讀古詩詞后的領悟和審美改變,多種方式記錄下來,進入課堂上和孩子集體分享。班級每學期開展“古詩詞”吟唱誦讀、詩詞創作比賽,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古詩詞獨特、凝練的語言,優美、典雅的意境,體悟古詩詞創作的特定情境。開展詩詞創作會,鼓勵孩子們用自己掌握的詩詞知識,創作出屬于自己的詩詞。讀書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尋求自我精神意識的一個支點。一路走來,教師應保持著對古詩詞的敬畏,靠近她、喜愛她、堅守她。漫漫學習路,教師愿本著教育的初心,不斷實踐,讓語文課堂呈現“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般美好景致。
參考文獻
[1]古志昂.古詩詞四百首鑒賞與古詩詞創作入門[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版社,1970.
[2]俞平伯.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
[3]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5.[4]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全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
[5]洪玉燕.小學生必背古詩詞80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劉功名 單位:合肥市夢園小學(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