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心理的思想教育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注意把握教育的“度”,防止“超限效應”的產生
“超限效應”是指由于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現在大學里,我們要面對的是“90后”大學生,他們多數為獨生子女,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又處在開放、變革、多元文化的現實生活中,思想易受到沖擊,道德認知與行為約束易脫節,對這個時代的大學生,教育工作要把握好“度”,否則,極易引起大學生心理上的“超限效應”的產生,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容易激化師生矛盾,使施教難以繼續,為了使我們的教育管理工作卓有成效,施教者要把握好教育的度,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注意:
1.1充分了解學生,使“幫教”樂為學生接受對問題學生,幫教前要精心準備,要全面了解學生,除了獲取其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信息,還要了解其個性,幫教時要考慮、理解學生當時的感受,察顏觀色,依學生的可接受度適時調整說話的語氣、內容,懂得適可而止;留給學生反思的時間,積極回應、解釋反饋信息,讓學生從心理上感知錯誤所在,領悟到批評和處罰是幫助其走好人生之路,學生有所悟,就能排除其逆反心理的產生,使教育顯效。
1.2把握好寬與嚴的尺度大學生是有較高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的群體,他們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公平心理都在增強,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對他們嚴格要求是必要的。但一味的嚴,久而久之,學生會逆反,會無所畏懼,一味的寬松,學生會松懈散漫,只有寬嚴相濟,才能相得益彰,一種寬松、包容、理解式的教育氛圍,是對大學生嚴格管理的補充和完善。
2防微杜漸,預防“破窗效應的”的蔓延
“破窗效應”的原意是如果一扇窗戶玻璃被打破而沒及時修理,他人就會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這樣就會有更多的窗戶玻璃被打破。引申意為: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會傳遞一種信息,導致這種現象無限地擴展,最終有可能造成彌天大禍。破窗效應在日常管理中時有發生,比如,每當大的節假日來臨時,都會有個別學生找輔導員以各種理由請假,只要輔導員不經意批了一人,很快陸續會有學生不斷的來請假,結果導致一些課上課人數寥寥無幾,嚴重影響學風建設。所以,在學生的教育管理中,對一些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不應小視,要防微杜漸,具體可如下操作:
2.1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在工作中,我們要不斷學習積累教育管理經驗,提前預知隱患的存在,提早做好團體教育工作,將隱患控制在萌芽狀態,降低甚至杜絕隱患的發生。
2.2耐心說服,以理服人大學生應該是比較理性,明理,懂得顧全大局的群體,這也是他們做人要具備的素養。對學生一時情緒上的不接受,我們要耐心說服,循循善誘,深入淺出,讓他們感知我們是在公正、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處理每一件事。學會公正、公平的做人做事,這也是時代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融入和諧社會的大環境,為維護國家的穩定、發展做貢獻。
2.3及時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戶”對已經發生的錯誤,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彌補,使危害降到最低。要教育集體成員引以為戒,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營造文明有教養的氛圍,減少或杜絕不良行為的發生。
3鼓勵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積極進取,避免“習得性無助心理的”的滋生
習得性無助心理是一種消極心理,它是指環境或失敗對人們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其行為表現為自暴自棄,破罐破摔。這樣的心理很容易在學習成績差,品德不良,長期得不到肯定的學生中產生,因為他們在多次遭受失敗和挫折后,易產生厭學情緒,錯誤的認為無論自己多努力,結果仍是差的,甚至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開始放棄一切努力,不求上進,認為事情反正都這樣了,他們失去面對生活的信心,也失去面對生活的勇氣,誤認為眼前的事就是將來的事,輕易接受現狀并不去改變。這種心理是危險的,它不僅讓學生浪費青春,而且失去改變人生的機會,為了不讓這種不良心理潛滋暗長,我們應該做好以下的努力:
3.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一個人沒有理想信念就等于沒有靈魂,一個沒有理想信念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正確的理想信念必須經過后天的教育和引導。理想、信念、信仰構成人的基本價值系統,它是關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壞,怎樣為好,怎樣為壞,以及自己向往什么,追求什么,舍棄什么,擁護什么,反對什么等的觀念、思想、態度的總和。大學生正確理想信念的建立主要來源課堂灌輸及日常學習、生活、工作、各項實踐活動中,我們有責任在各種實踐活動中糾正學生理想信念的誤區,避免他們將理想信念建立在空中樓閣和極端的利己主義思想上,讓我國偉大的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及造福人類成為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基石。
3.2營造良好班風、學風大學生的教育管理仍以班級為基礎,班級的好壞對學生的整體素質影響較大。為了營造團結友愛,積極進取,紀律嚴明的良好班集體,對新生除了軍訓和入學教育,還要引導其制定學習目標。學院對學生的考核,應該及時反饋到班級,適時幫教,督促整改;大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職業生涯規劃;大三引導學生端正就業心態,積極參與創業培訓。
3.3加強成功心態教育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成功無捷徑可走,多一份努力就多一份希望。其次,引導學生學會客觀正確的看待自己,在遇到問題時,別人可以給你分析、給你安慰,甚至給你評價,但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自己是成功的決定因素。第三,要引導學生勇于面對挫折,在挫折中不斷成長,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成功永遠屬于那些不畏艱險,愿在崎嶇道路上不斷攀登的人,因為他們有學識,有方法,有能力,而且能用自己的成功造福人類。
4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避免“馬太效應”帶來的消極影響
“馬太效應”是指個體或群體一旦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簡言之就是強者恒強,弱者恒弱,或者說贏家通吃。在學生的教育管理中,也有這種情況發生,比如,學習好的學生會一直優秀,學習差的不加強引導會更差,甚至導致品行不良。“馬太效應”真實地存在于人類的各種競爭中,它既有積極的作用又有消極作用,他對成功帶來的倍增效應,可使人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而成為自己不斷進去的動力,達到好者愈好。而對失敗帶來的冷遇與嘲笑,就容易使人悲觀喪氣,久而久之產生“習得性無助”心理,造成差者愈差。所以,在教育與管理中,我們應該重視“馬太效應”,重視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在成功面前不飄飄然,在失敗面前不氣餒,鼓勵學生培養自己在某方面的優勢,從專業技能、人文素養、能力鍛煉等方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競爭力,避免“馬太效應”消極負面的影響,使我國教育真正達到面向全體。
作者:文依萍單位: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