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思政教育制度的完善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課程開發制度與學習促進制度
中學思政教育提供的選擇性激勵措施包括兩個方面,即團結性激勵措施與目的性激勵措施。思政教育在提供的團結性激勵措施方面,可通過不定期舉辦各種學習競賽活動,讓學生齊聚一堂,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在課程末端后也可進行課程學習的比賽活動。在目的性激勵措施方面,思政教育可運用公共政策議題的操作,讓學生個人支持思政教育所認為有價值的主題、目的及原則,而獲得參與的學生也能夠得到意識上的滿足。另外,還需開展學習指導工作,這也即針對思政學習時學生必須補足的能力,以及疑難不解的問題、待完成的作業、需練習的學習項目、需操作的實驗、技能的精熟、學習態度的改進等,安排額外的教學或指導機會,協助需要協助的學生達到學習目標。教師每周應安排課程學習指導的時間,也應接受有需要指導的學生另行約定時間。
全校行政或黨政部門也可成立專責單位,針對特殊需要學生給予個別指導。除此之外,中學還需有效提升年級領導的實地聯系工作,從而確保年級思政學科發展的科學性。為了適應新時期的時代特征,中學各年級的領導人員應當主動深入到師生教學一線,應用下訪模式改編以往的上訪模式。年級領導應當在每學期都進行經常性的調研工作,從而確保自身能夠獲得整個年級思政學科發展的現狀與趨勢資料。在這一調研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出黨支部的政治與行政作用,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實踐支持。
二、思政教育教師的能力提升制度
就思政教學而言,“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政治教育”工作做的多徹底,教學內容設計的多活潑,都扺不上教師的言行不一。改善學生“政治認知”的根本之道,在于我們應該培養道德高尚言行一致的教師,不能任人唯才,而是要任人唯德,唯有從教師的品性要求做起,才是導正學生視聽的最佳良方。因此,中學應將教師自身教育素質提升列為“政治教育”的重點對象,只有教育出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的教師,才能促使學校政治教育發揮應有的功能。中學思政教育若不改進教師的教學,就算課程設計地很完善,到了教學階段卻無法執行,學習成效也因而降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可以從選聘制度與在職成長兩方面著手。師資選用應經由審慎的程序決定,所需要的教師應具有思政教育專長,進到中學后從事思政課程的教學,進行該方面的研究等。應思政學科的特性,明確具體地公告所需專長,以免實際執行時偏離軌道,同時避免用人的公平性受到質疑。中學思政課程教學改革向來是棘手的問題。因此,中學教師聘用要以其學科專長應聘任教,學科專長的認定以主修領域、學位文憑及教師職級為標準,并重視思政教學的資歷。
改進中學教師思政教學較可行的方法是安排校內外教學優異的思政教師分享教學經驗。為此,學校也應制訂教學優良思政教師的遴選辦法,遴選出校內教學表現優良的教師,除了給予獎勵外,還可要求得獎教師在教學研討會中講演教學方法,分享思政教學經驗,這種現身說法的方式,較易于為中學思政教師所接受。中學教師對思政教學知識和能力的需求不一,學校應評估其需求,規劃合適的進修方式。每年要求新進思政教師參加教學研習或研討活動,而新進教師剛進入中學從事教學,也比較易于接受這個要求。對于一般教師則可以規劃若干思政教學相關主題,請專家學者講演,或舉辦工作坊,辦理多元主題的思政教學研討會,或舉辦思政教學為主題的讀書會,讓教師根據需要進行選擇,也可以產生良好的效果。
另外,學校還應對學生實施思政教學意見調查,讓真正接受教學的學生得以表達其意見供教師參考,這也是很實際的思政教學改進方法。然而,實施的先決條件是學生真實客觀地填寫意見,不只是單純評定教學項目的等級或分數,更重要的是提供質性資料,將自己對教師教學的意見和建議真實表達出來,教師才能獲得對其教學改進值得參考的訊息。中學思政教師在教學生涯中難免會出現教學上的問題,需要別人協助解決。有的中學建立教師教學危機處理機制,經由教學評價作業及平時意見反映的渠道,可以發現教學困難的教師,進而安排老教師進行協助,幫其改善思政教育。
作者:曾艷紅單位:云南省彌勒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