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強化信息技術的能力運用,忽視課程的核心地位。
課程在教育教學日程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必須要展現的內容,而信息技術是輔助工具,是幫助各類課程及學科教學的,教師在實踐過程中決不能本末倒置。就如七年級下《隨機抽樣》課程中,教師設計通過用flash動畫模擬抽彩球的游戲來學習“組合”知識,探討獨立隨機事件發生的情況。教學中,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直觀形象,效果逼真,但是卻將學生本該動手實踐的操作以計算機模擬取代了?!墩n程標準》重點強調:“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睌祵W中應該由學生獨立操作的知識由計算機代替完成,學生根本無法體驗實踐帶來的感悟,從而完全掌握要學的知識。設計數學課件時,一定要以課程內容和要求為依據,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規律,制定清晰合理的教學方案,選擇科學精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扎實地掌握所學內容。
二.教師的“教的好”不代表學生“學的好”。
教學的課件一般都是教師制作完成的的,這樣容易“自以為是”。教師以為把課本上的知識點一點不漏、不加篩選地逐一點擊展現,這樣就能“教得好”,卻容易忽視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師生交流。如九年級上的《圓和圓的位置關系》一課,教師通過投影儀出示問題情境,展示反映兩個圓位置關系的生活實例,把屏幕當成了電子黑板,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有什么發現,再用信息技術動態的表現兩個圓的圖形關系,并依次給出相關結論、例題及運算過程,最后留幾道練習。教師過多地用鼠標點擊“下一步”切換屏幕,對教學進程的精確控制、圖形結論和例題解答的逐次揭示,讓教師的講授變得非常輕松,卻使得教師的主導作用弱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降。學生是計算機技術在課程運用的終極接受者,為了讓學生“學的好”,教學過程的安排應密切結合他們的能力水平、接受程度及時調節,不可拘泥于提前準備好的教學課件。
三.重“形象”,輕“抽象”。
基礎教育時期,學生的思維方式正在發生著重大轉變,主要表現在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這種轉變造成學生思維具體性和數學抽象性之間存在一定矛盾。計算機輔助教學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使課本上的知識的表現出來,但是對于學生來講,他們還沒有形成對抽象事物的成熟的看法,課堂上如果老師只是演練而不注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最終會影響到學生知識的獲得和思維能力的提高。例如:六年級上《圓柱》一課,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老師通過幾何畫板工具,把圓柱的上、下底給分離出來,然后直接出現一個長方形就標注側面積。這一環節雖然節省了時間,做到了生動形象的展示,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它忽視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如果老師用計算機演示過后,在找材料做成圓柱,然后把事物和計算機結合,這樣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有利于促進學生邏輯性和抽象思維的提高。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對計算機輔助教學與數學教學進行整合,探討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四.總結
鑒于上述問題,我們應嚴格按照新課程目標的要求,依據當前學生數學素質能力的綜合情況,科學合理地將最新最好的教育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才能更好地發揮計算機在數學教學中的優勢,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作者:王明玥單位:哈爾濱市呼蘭區利民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