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學前教育的探究及解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師資不足,教師素質有待提高。廣大的農村幼兒教師工作累、待遇差、工資低,很難留住優秀人才。調查發現,有相當多的教師均為高中以下學歷,正規幼師畢業的教師為數較少,他們的工資大多在每月600元左右。教師流動性較大,如果有更好的打工機會,他們往往選擇放棄現有工作。大多數農村幼兒教師未經專業培訓,根本沒有學過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等專業理論,沒有明確、科學的教育理念,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普通話、彈、唱、跳、畫、手工制作等基本教學技能訓練,不具備幼兒教育所要求的基本專業素質,而且往往缺乏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2.教育質量較低。農村幼兒園的教育小學化現象嚴重,教育內容多為識字、算數,甚至拔高到了100以內的加減運算,很少有舞蹈、繪畫、音樂等內容。室內教育場地較小,室外場地不足,缺乏大型的游戲設備。在保教方面,農村幼兒園提供的伙食較差,很多幼兒園僅提供中餐,而中餐多為清淡的面條。沒有圖書,沒有任何玩教具,更沒有適合幼兒使用的廁所、飲水設備和洗手條件等,也很少有幼兒園能夠提供午休床位。這些都極不利于孩子成長,也嚴重影響了教育質量。衛生條件差。許多幼兒園一個班幾十個幼兒共用幾個茶杯喝水、共用幾條毛巾洗臉,對幼兒用過的餐具、茶、杯、毛巾、玩具等用品沒有消毒。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幼兒園整體保育和教育質量都存在很大問題。
3.管理機制不完善。在教育管理部門,學前教育往往處在尷尬的地帶,缺少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管理機構。在鄉以下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尤其如此。幼兒園往往和中小學歸屬同一管理部門,管幼教工作的干部身兼數職,鄉鎮幼教干部通常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中小學校的管理上,無暇顧及幼兒園事務,或者有意無意降低幼教工作的地位;另外這些管理人員大多不具備學前教育專業背景,沒有從事過幼教工作,不了解幼教工作,屬于外行領導內行,容易造成處理農村學前教育問題的偏差[2],管理和服務往往容易不到位或者不具有針對性、不能發現和解決真正的問題。很多地方面臨幼兒園學生流失和學生失學的雙重困境。農村學前教育在管理機構設置、管理人員配備、管理和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方面與實際需求都有很大的差距。
二、發展我省農村學前教育的對策建議
1.籌集多方資源,增加幼教資源尤其是公立幼教資源。針對幼教資源緊張和公辦教育資源較少的現狀,我省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逐步形成以公辦幼兒園和提供普惠性服務的民辦幼兒園為主體,多渠道、多形式發展學前教育的格局”。但也有很多專家提出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應以“公辦幼兒園”為主體。關注農村學前教育發展,首先必須加大政府對農村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扶持力度,增加公辦幼兒園的數量,提高其覆蓋率。政府的公共教育資源應重點用于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改變現有的重視示范園建設忽視鄉村幼兒園建設的做法。要多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不過我們很欣喜地看到《2012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暨河南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堅持政府辦園為主、公辦教師為主、財政投入為主的原則,形成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為骨干、村辦幼兒園為主體、個人辦園為補充的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格局。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其次,利用社會資源,可以采用民辦公助、公辦民助、獎補結合、簡化管理、提高服務等多種措施吸引社會資源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如新鄭市2006年個人投入1200萬元建成武漢大學小太陽嬰幼兒成長訓練中心新鄭中心,2007年個人投入180多萬元建成辛店鎮愛心幼兒園,2008年個人投入260萬元建成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幼兒園,2009年個人投入900萬元建成新鄭濱河帝城幼兒園。而同期的政府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則僅為1887萬元。
2.做好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保障工作。形成以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經費投入體制,在省、市、縣、鄉之間建立財政經費的分擔機制。在經費使用方面,財政主管部門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對農村學前教育經費實行統一嚴格的管理,專款專用,規定經費使用的具體項目,如多少比例的資金用于園舍建設,多少比例的資金用于教職工工資,多少比例用于增添玩教具,多少比例用于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等。另外,建立經費使用監督機制,由教育行政部門、農村學前教育管理人員、農村幼兒園負責人和教職工、幼兒家長組成監督組,每學期或每學年對農村學前教育的經費進行審計,防止貪污挪用。現在學前教育的發展主要由國家財政和個人承擔,到了省這一級還有保障,到了市縣那里,他們往往就不愿承擔這個包袱了。幼兒教育雖然以地方投資為主,但上級政府應帶頭設立幼兒教育專項經費用于轉移支付,并對地方財政起示范和引導作用,促使地方財政也配套設立幼兒教育財政轉移支付項目。2012年財政教育投入首次確保4%,學前教育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困難地區,補助150億元。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我省三年學前教育行動計劃要求:省財政、省轄市、縣(市、區)政府每年安排學前教育專項資金。根據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和各省轄市、縣(市、區)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實行“以獎代補”,支持各地新建、改擴建幼兒園,改善現有幼兒園辦園條件,培訓幼兒教師,并向農村地區傾斜。
3.做好幼兒教師培養、培訓,做好他們的社會保障等工作。浙江的安吉縣、杭州的西湖區、紹興的諸暨市、嘉興的平湖市在解決鄉鎮中心幼兒園發展中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只有讓幼兒教師享有專業人員應該獲得的報酬,教師隊伍才能真正穩定,教師專業發展和專業精神才能得到不斷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才能不斷提高。在農村,只有解決好師資問題,才能真正保障學前教育的供應和質量。雖然國家和政府也開展了大量的幼兒教師培養和培訓工作,但在國家目前的城鄉二元結構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經過國家正規教育的幼師大多不愿回到鄉村執教,能夠進入正規培訓計劃的教師也多為城市教師。實際上,提高大批代課教師和非公辦教師的素質更利于提高今后農村學前教育的教育質量和整體水平。教育主管部門尤其是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組織實施大面積大范圍的培訓活動,為這些教師提供學前教育專業書籍和相關資料,邀請專家或示范性幼兒園的優秀教師對他們進行定期培訓,幫助他們獲得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最新的教育理念。加強教學管理,開展“聽課日”,派鄉村幼兒教師到其他幼兒園或縣級以上示范性幼兒園進行觀摩學習等活動,對這些教師進行專業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并盡快解決。在幼兒園組織教師參與學習和教師本人學習的過程中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同時為這些教師的待遇提高和改善提供制度保障。在進行政策約束的同時,也能夠給予當地幼兒園和教師相應的經費支持。
4.加強研究,從本地出發,探索適宜本地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學前教育模式。調研中發現,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個重大特征和弊端就是小學化現象嚴重。之所以出現小學化問題,和當地農村學前教育機構迎合家長需要有關,也和他們的教育水平有關。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學前教育專職管理人員要通過對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的培訓,發揮他們的引導作用,引導教師和家長正確認識和了解學前教育,糾正他們以“學沒學到知識”、“認不認字”、“會不會算數”等為標準評價幼兒園的錯誤做法;另一方面,提高幼兒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通過對當地豐富的農村教育資源的利用和園本課程的開發實現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如可以帶領幼兒認識動植物、農作物,引導幼兒認識四季變化和參與農忙勞作,帶領幼兒利用農村現有資源進行手工作業等。發掘如跳皮筋、擲沙包等傳統游戲和社會性合作游戲,促進幼兒能力提高。
5.強化管理和服務。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農村學前教育工作督導,督導的對象主要是縣級和鄉鎮兩級農村學前教育管理機構。督導內容包括當地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規模變化情況、政府經費投入和落實情況、農村幼兒教師待遇落實情況等,把農村學前教育發展作為評估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督促管理人員加強對學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落實管理職責,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在縣鄉級教育管理機構中,配備充足的學前教育專職管理人員,制定選聘標準,選派具有學前教育專業背景、工作經歷的人擔任此職務,注重候選人的專業背景、工作經歷、管理能力、領導能力、創新能力等一系列學前教育行政管理者應具備的素質。同時建立監督、考核、獎懲機制,對其工作進行監督,并定期考核。上一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定期組織農村的幼教管理人員培訓,豐富他們的教育管理和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論知識,及時了解和深刻把握有關農村學前教育的新政策、新動向,促進農村學前教育不斷進步和發展,不斷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對當地的農村學前教育管理機構和專職管理人員來講,要不斷深入農村和基層,了解自己所轄區域學前教育的發展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認真學習,不斷總結,虛心請教,力促當地農村學前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2011年5月份,我省了《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意見》,全省18個省轄市也都以政府名義召開了學前教育工作會議,出臺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2012年中央財政教育投入首次確保4%,中央財政150億元,“十二五”期間共500億元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困難地區學前教育發展。這都表明各級政府重視和發展學前教育的決心。學前教育正在迎來發展的春天。但在學前教育大踏步向前的今天,作為弱勢的農村和農村人群的教育更應該受到關注和傾斜。只有這樣,和諧發展、城鄉一體化的目標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作者:李凌云單位:河南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