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青年教師師徒制培養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師徒制是我國一種較為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學生在老師或者是師傅的帶領下,掌握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在我國“招才引智”政策提出的背景環境之下,更多的青年教師人才注入到高校中去,成為了高校教學質量提升的主力軍。因此,這種傳統的“師徒制”培養模式也逐漸在青年教師人才培養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在對高校青年教師人才培養的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以后,對師徒制培養途徑的實施提出了一些具有獨創性的對策和建議:第一要健全組織體系,完善師徒制培養制度;第二要促進青年教師主體參與力度;第三要加強師徒合作,創新指導方式;第四要重視實踐指導,提升實踐能力。
【關鍵詞】青年教師;師徒制;培養途徑
師徒制,顧名思義,就是老師帶領徒弟進行學習的模式,通過一位師傅對一名徒弟或者多名徒弟的“一對一”或者是“一對多”的“傳幫帶”方式的開展和實施,使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主要的實踐技能,從而能夠更好融入工作當中,提高自身的適應性。最初的師徒制在企業中的應用較多。目前,在我國“招才引智”政策提出的背景環境之下,更多的青年教師人才注入到高校中去,成為了高校教學質量提升的主力軍。通過對部分高校青年教師的發展現狀和培訓狀況進行分析以后可以發現,之后培訓作為主要的培訓方式在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和職業生涯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職后培訓是與職前培訓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在教師入職以后、參與到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以后對教師專業教學技能和教學素養提升位目標所進行的培訓工作。但是職后培訓的針對性并不強,往往是針對多位教師的一種綜合性的培訓,對教師個性化能力的發展和對接還存在著不足。因此,在創新青年教師培養方式的基本要求之下,這種傳統的“師徒制”培養模式也應該逐漸在青年教師人才培養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健全組織體系,完善師徒制培養制度師徒制
這種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模式要想得到穩步的推動和發展,要想在高高校的青年教師培養中形成一種常態化的發展態勢,首先就要在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上予以健全和完善。只有在具備了組織保障和政策支持的基礎之上,才能使得師徒制的培養模式真正地受到重視。一方面,高校要逐步地健全師徒制培養組織體系,也就是說要建設一種“專人決策、專人指導、專人幫扶、專人監督”的師徒制培養組織體系,通過高校的遴選確定具有資質的“師傅”群體,根據崗位和專業進行師徒的完美搭配,在高校領導以及考核小組的監督之下,真正地實現預期的師徒制培養效果,這也是師徒制培養組織體系建立的最終的目標。另一方面,關于師徒制培養模式與培養流程的管理制度和規章體系也要進一步健全,在師徒制培養模式推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的情況和問題,通過制度的完善可以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后備保障,此外,制度的內容范圍也應該進一步擴大,包括考核制度、培養效果的評估制度等等。可以說,師徒制培養模式的組織體系和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師徒制培養模式順利推進和持續發展的一個基礎。
二、促進青年教師主體參與程度
在高校青年教師師徒制培養模式的開展過程中,雖然師傅的指導和幫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實際的培養與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還是應該提倡要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主體地位,這主要是源于在高校內部,不同專業的青年教師做需要發展的技能不同,即便是同一個專業的青年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的側重點也是有所不同,有的需要夯實理論基礎,有的需要提升實踐能力。實際上,師徒制的培養模式也是為了打破高校傳統的職后培訓以及崗位培訓所造成的“千篇一律”的培訓模式,更加彰顯個性,從而提升師徒制培養模式的效率。在高校現代化的師徒制培養模式發展進程中,一位“師傅”帶多位“徒弟”是十分常見的,因此在青年教師主體參與程度提升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可以多增設一些實踐演習課程,給與青年教師“徒弟”更多的自我表現的空間,在實踐演練的過程中,既能夠增強青年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便于“師傅”們盡快地發現不足;再如,要通過宣傳引導以及師范帶動作用來不斷提升青年教師參與“師徒制”培養模式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這也是提升青年教師參與程度的關鍵和基石。
三、加強師徒合作,創新指導方式
這里所要討論的高校青年教師師徒制的培養模式實際上是一種現代意義的“師徒制”,是對傳統的適用于企業內部的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發展和創新。因此,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要想全面實現師徒制培養模式的效果,就要不斷地創新指導方式,為高校師徒制的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氛圍。從這一點上來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對策和以采納和應用:首先,嘗試引入“導學案”的培養模式。導學案是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在不同高校的不同學科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應用,因此這種方式同樣可以為高校的“師傅”所采納。將不同“師傅”的智慧實現匯集和整合,通過“師傅”們之間的“同研”,促使師徒制培養計劃的制定和內容的安排更加科學、合理。其次,利用新媒體等媒介,開拓指導的新途徑。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背景環境之下,涌現出了很多信息的聯絡工具,像微博、微信等都可以在師徒制的輔導中得到應用。在全面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之下,無論是“師傅”還是“徒弟”,教學任務都變得愈發緊湊和繁重,集中的、大片的培訓時間可能比較難以安排和實現,通過微信、微博來實現即時的互動交流和學習引導,這對于高校青年教師的發展也是十分有利的。最后,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師傅們在培訓開展之前,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來制定一個合理化的績效考核辦法,在不同的青年教師也就是“徒弟”們之間形成競爭機制,這種方式可以促使培訓氛圍更加靈活,也能夠在整個高校內部形成一種互相學習、積極研究的良好環境。
四、重視實踐指導,提升實踐能力
對于高校青年教師而言,最應該提升的就是實踐能力。實踐能力的范疇是十分寬泛的,既包括青年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科實踐和引導能力,同時也包括教師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例如課程的安排設計是否科學、對學生的實踐輔導是否到位、課堂教學是否緊湊有序等等。為此,“師傅”們在引入師徒制的培養模式時,要盡可能地增加對于“徒弟”們實踐技能的培養,使高校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全方面地提升。例如,可以在“師徒制”培養的過程中多安排一些實踐指導,可以安排青年教師多聽取經驗豐富教師的公開課,在課后撰寫心得體會,這對于青年教師課堂控制能力的提升是大有幫助的;再如,“師傅”們可以組織青年教師進行一些公開課的試講試練,通過一些實踐環境的模擬和營造,可以使得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實現大跨步地提升。師徒制作為一種重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經過了一定的改良和創新以后可以在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中得到積極地引入和應用。“一對一”或者是“一對多”的“傳幫帶”方式的開展和實施有助于在整個高校內部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術氛圍,因此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廣受歡迎的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模式。基于此,對高效青年教師師徒制培養途徑的實施提出了一些具有獨創性的對策和建議:第一要健全組織體系,完善師徒制培養制度;第二要促進青年教師主體參與力度;第三要加強師徒合作,創新指導方式;第四要重視實踐指導,提升實踐能力。相信通過這些措施的具體推進和落實,一定能夠使師徒制為高校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青年教師人才。
【參考文獻】
[1]束仁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實施青年教師師徒制的價值與策略[J].皖西學院學報,2018(01):56.
[2]蔡亞平.團隊帶教:基于師徒制的初任教師培養模式革新[J].當代教育科學,2018(05):78.
[3]朱念.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現代師徒制構建思考簡[J].欽州學院學報,2018(04):75.
[4]鐘毓.現代師徒制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構建研究——以XX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03):10.
[5]戴立坤.職業教育“現代師徒制”四化培養模式設計及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7(51):7.
作者:黃達穎;袁玲 單位: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