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化學課堂氣氛的調節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課堂氣氛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互動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心理環境,它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課堂氣氛如同師生情感的“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它雖然不直接參與實際的教學反應,但卻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使得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迅速升溫,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因此如何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中輕松的融入教學過程中,是每個化學教師都應該積極思考、探索的問題。本課題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論述如何營造良好的化學課堂氣氛。
一、增加一些“趣味實驗”
化學實驗中的趣味實驗不僅僅現象美觀、神奇,而且操作步驟簡單,學生在家里就可以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代替實驗裝置來完成趣味實驗。學生在自己動手設計操作實驗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效果,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從心里面真正地愛上化學。案例1:黑夜里的舞者———“小木炭”記得第一節趣味實驗課上,同學都顯得格外興奮,一聽說今天的實驗是黑夜的舞者———“小木炭”時,同學們都瞪大眼睛,眼神里充滿了疑問。實驗正常進行中,我在試管中放入一些硝酸鉀晶體,加熱使其全部融化,然后取一小塊小木炭,再把紅熱的木炭放進試管中,讓前排的學生把燈關了,同時找出來提前準備好的音樂,隨著音樂的旋律響起,我讓學生仔細觀察試管中的小木炭,燒紅的小木炭是不是特別像一個黑夜里的精靈,在試管中歡快地跳躍著,一會兒好像俯著頭沉思著,一會兒好像又在仰望著遠方,不一會好像跳累了,動作漸漸地慢了下來,直到停下來休息。實驗結束后,學生們驚呆了,嘴里還在念叨著為什么小木炭會跳舞,好美呀!我讓學生仔細思考,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設,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我總結,這節實驗課就這樣在我和學生的配合下順利結束。案例分析:趣味實驗“黑夜中的舞者———小木炭”,實驗名稱就給學生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通過趣味實驗創設教學情境,用形象直觀的實驗現象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欣賞神奇的化學實驗現象的過程中感受化學的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用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環境中去,從而營造良好的化學課堂氣氛。
二、利用一些“小故事”
新課的導入是教學全過程的開端,它就好像一本書的摘要一樣,只有摘要足夠精彩,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激發讀者去閱讀的欲望。用化學趣味小故事引入新課不失為一種新課導入的好方法。有趣的化學小故事可以輕松把學生帶入到教學情景中,讓學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地轉移到書本知識上,使課堂氣氛很快就變得活躍起來。案例2:觀音菩薩“顯靈了”在上《金屬鈉的性質》這一節的內容時,老師說道:“同學們,在上新課之前給同學們講個故事,好不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喊道:“好。”興致極高。老師接著說道:“從前,宋朝有個老財主,因為膝下無子,所以他把一尊銀光閃閃的送子觀音像請回了家,但沒過幾天就發現觀音像好像變暗了,老財主百思不得其解,想著是不是得罪了神靈,于是每天三炷香供奉,結果沒過幾天觀音像好像變得金光閃閃,恰逢這時他夫人懷孕了,老財主高興的拜了拜,激動地說道,菩薩顯靈了。”老師接著說:“真的是菩薩顯靈了嗎?”學習完今天的課程,同學們就明白了。案例分析:觀音菩薩“顯靈了”這個化學趣味小故事就從名稱來看,都充滿了詩意,給學生留下很大的聯想空間。案例中教師運用了一個帶一點傳奇色彩的小故事來導入新課的學習中來,從教學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點燃起了學生智慧的星火,使課堂氣氛很快就活躍了起來。另外這個用于導入新課的小故事的取材與迷信相結合,可以幫助破除迷信,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三、巧設“習題陷阱”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巧妙設置陷阱換句話說也就是啟發學生自己自得。教師可以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化學習題巧妙的設置陷阱,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糾錯意識。這個過程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營造良好的化學課堂氣氛。案例3:由一道化學題引發的“戰爭”午休結束后,去教室視察學生的出勤情況,還沒走到教室門口,就聽到教室里刺耳的吵鬧聲,還以為有學生打架,急急忙忙地走進教室一看原來是兩位同學為了一道化學題爭得面紅耳赤。他倆原來在做“氣體摩爾體積”一節的課后習題,題目是標準狀況下,22.4LSO3的體積是否為22.4L而爭論,原來他們是對知識點理解不夠透徹,不清楚標準狀況下SO3的狀態是固體,它在常溫下的狀態是液體,借助于這個知識點,舉一反三,讓學生自己討論,查資料,把我們這種題型中出現的這一類陷阱全部挖掘出來。案例分析:這個案例是由一道化學習題引發的爭吵,在此教學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巧妙的設置習題陷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活躍化學課堂氣氛。
四、充分利用“視聽”
媒體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教學設備以及教學媒體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改變了以前那種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環境。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多媒體教學,互聯網的普及讓學生在第一時間內就能夠獲得所需要的信息,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現代視聽媒體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精心設計課件,緩解學生視覺疲勞,從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案例4:flash動畫走進化學課堂夏天天氣炎熱,教學內容又相對抽象。可以想象這節課的課堂氣氛有多沉悶。但出乎我們意料的事情發生了,這節課的任課老師應用flash動畫制作了精美的課件,老師一打開多媒體,屏幕上一個很呆萌的動畫人物開始說:“大家都困了嗎?寶寶也是。”聽完這句話,同學們哄堂大笑,注意力瞬間就被吸引了過去。接著在講化學鍵時又結合音頻、視頻及動畫的形式來講授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內容,使得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活”了起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地提高。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教室運用Flash動畫軟件結合化學科目的特點,用精彩有趣的動畫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化學課堂上,教師充分的應用視聽媒體配合多媒體演示虛擬實驗來進行教學,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同時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化學課堂氣氛。
五、利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教學”
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當,可能會成為一把利劍,但如果運用不好,可能會成為傷人的武器。對于教師這個角色來說,語言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在我們化學教學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物質形態,就更需要教師運用詼諧幽默的教學語言來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并理解,并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并發現化學的美,從而活躍化學課堂氣氛。案例5:巧記“化學元素符號”初三學生剛接觸化學,元素符號的記憶是基礎,也是難點。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在新課開始之前,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元素符號與我們生活中的物品相似,如何把元素符號和漢字聯系到一塊。首先,我舉了個例子,看我們元素周期表中的Au,這個元素代表的是銀,然后我假裝拿了一塊銀子,喊了一聲“哎呦”,拼音是“aiyou”,是不是我們的銀呀!聽到我舉的實例,學生們紛紛開始思考,突然有個同學站起來說:老師,你看Si元素是不是可以這樣記憶,就聽他說道:“你個死鬼。”Si即是死的拼音,死鬼即是硅,聽完這位同學的發言,同學們都哄堂大笑,接著同學們和我一塊探究著別的元素的記憶方法,例如H比較像扇門,推門要輕輕推等好多,這節課就在學生與我默契的配合下順利完成,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都很高漲,課堂氣氛特別融洽。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師運用幽默生動的教學語言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化學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這種活躍的課堂氛圍里積極的思考,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效果。在此教學中,教師能夠緊密的聯系化學學科的特點,借助于幽默精練的教學語言幫助在理解的基礎上巧記元素符號,給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了要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與教師共同構建積極活躍的化學課堂氣氛。
參考文獻:
[1]李蔚.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心理學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178.
[2]孫景雨.淺析如何用職高化學課堂氣氛的“催化劑”[J].職業教育研究,2013,23(64):155-156.
[3]王圣民.美麗課堂[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43.
[4]王桂華.如何營造化學課堂氣氛[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5):80.
[5].中小學課堂氣氛研究[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0.
[6]何麗君,何麗霞.教師的行為: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J].江西教育科研,2007(07):69.
作者:張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