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書記在第五次全區環境保護大會上講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同志們:
這次全區環境保護大會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和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總結“十五”期間全區環保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的環保任務。剛才,大會表彰了全區環保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環境友好型企業。首先,我代表自治區黨委、政府,向受表彰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牎并借此機會,向辛勤工作在全區環保戰線上的同志們表示親切的慰問牎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堅持科學發展,把環境保護擺到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關系現代化建設全局和長遠發展,是造福當代、惠及子孫的光榮事業。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十五”期間,我們在加快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全區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局部地區的環境質量有所改善,重點流域的水污染狀況得到緩解,主要城市的空氣質量明顯改觀。在自治區工業化加強推進、資源消耗和污染物產生量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取得這些成績,實屬不易,凝結著全區環保戰線同志們的智慧和汗水。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區環境保護方面長期積累的問題并未根本解決,而新的問題又在不斷產生,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突出表現為經濟快速發展與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現實的環境狀況與環境友好的要求差距比較明顯;個別地區環境污染問題仍然比較嚴重,重點城市的大氣污染、重點流域的水污染、重點區域的環境問題治理任務還十分艱巨,全區生態環境依然脆弱。認真分析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是有的地區、有的干部在保護環境的問題上思想認識仍然不到位。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重當前利益輕長遠發展,重生產設備投資輕環境保護投入的傾向不同程度地有所存在。二是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盡管“十五”以來我區經濟發展比較快,但總體上產業層次還比較低,工業結構以重為主,能源資源消耗高,排污總量較大,還沒有根本轉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增長方式。三是執法監管比較薄弱。環境保護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違法不究的現象比較突出,環境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尚未很好解決。為此,各級要充分認識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把環境保護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首先,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關注發展速度和經濟總量的同時,更加重視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依靠過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的經濟增長,不僅成本高、效益差,而且難以持續。加強環境保護,就是以較小的環境投入和成本,換取長期穩定的經濟增長,不僅有利于緩解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的矛盾,而且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從這個角度講,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同時,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環境容量已經成為國家進行生產力區域布局的重要依據,環境管理已經成為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環境標準已經成為市場準入的重要條件,客觀上也要求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加快經濟發展與加強環境保護的關系,變被動適應為主動保護,努力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友好的良性互動。
第二,加強環境保護,是建設和諧內蒙古、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目標任務的必然要求。人與自然和諧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提出要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實現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和污染物排放總量穩定達標。完成這些目標任務,要求我們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建設的力度,在努力實現發展性目標的同時,確保完成資源環境的約束性目標。
第三,加強環境保護,是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樹立正確政績觀的必然要求。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也是一個地區發展條件和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人民群眾迫切的需要,也是領導干部實實在在的政績,是貫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求的重要體現。因此,必須把環境保護這件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地區發展形象的大事抓緊抓好,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到新鮮空氣,確保人民群眾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強環境保護、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時期。自治區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全區環境保護工作得到明顯加強,重點流域、區域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狀況明顯好轉。全區90%以上的重點城市集中飲用水源的水質達標;60%的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好于二級標準的天數超過292天,重點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在2005年基礎上,全區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削減3.8%和6.7%;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0%以上,自然保護區面積穩定在國土面積的13%以上,確保輻射環境安全。基本建成機構健全、功能完善、運轉高效、監管有力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環境執法監督體系、環境事故應急體系,環境監管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十分艱巨。特別是對于我區這樣一個能源、資源性產業比重較大的產業結構,實現降耗減排的約束性目標,難度很大,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總理提出的“三個轉變”的要求,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扎扎實實地把環境保護的各項任務落在實處,確保完成各項目標。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著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污染治理,切實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加強環境保護,重點是污染防治,當務之急是抓好水和空氣等污染的突出問題。要抓好水資源的保護和水污染防治,科學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全面完成保護區規劃,保護集中飲用水源地,確保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要認真執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加大水污染隱患排查力度,落實防治責任制,嚴防發生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件。要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抓緊制定鼓勵節約用水的政策,盡快建立高耗水行業用水限額制度。要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努力改善空氣質量。組織實施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和燃煤電廠脫硫工程,抓好電力、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的大氣污染源防治。要加強固體廢棄物管理,提高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置率,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要統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有效控制機動車輛、噪聲、煙塵污染,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減少農村牧區面源污染。
(二)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創造良好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生態,維護生態平衡,既是環境保護的重要任務,也是擴大環境容量、提高環境承載能力的前提。實踐證明,相對于污染治理,生態系統破壞后的恢復是一個更加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我區是祖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盡管近年來生態保護和建設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但是生態環境仍然非常脆弱,必須毫不放松、持之以恒地把這項工作抓下去。要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以恢復生態功能為重點,發揮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保護好天然植物和生物的多樣性。各地要科學劃定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明確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促進產業的優化布局和環境資源的合理配置。要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落實資源開發生態補償制度,做好礦山生態環境的治理和恢復。要繼續推進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強自然保護區、生態示范區、特殊生態功能區的建設和管理,促進生態保護與建設統籌協調。
(三)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從源頭上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這是降低環境污染、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根本途徑。一是繼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非資源型產業,積極推動資源型產業延伸升級,向集群化、基地化、大型化方向發展,通過集約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下決心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產能力,嚴禁新上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建設項目,嚴防區外落后生產能力向我區的轉移。二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減少廢棄物排放。加大清潔生產的推進力度,推動企業內部循環。以產業鏈建設為重點,建立企業間資源再利用和再循環的機制,推進工業園區的內部循環。大力發展循環型農業和服務業,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循環經濟體系。三是加快科技創新和環保產業發展。加強環境保護,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要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工業,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積極推廣節能降耗技術,開發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提高清潔能源使用率。要積極開展環保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科技攻關,加快環保科技成果轉化,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積極發展環保裝備制造業和環保服務業,支持各類企業參與污染治理和環保產業發展,努力將環保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強化工作措施,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加強環境保護,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更是一項緊迫的現實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領導,不斷加大財政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加強環境保護和能力建設,落實責任,強化措施,把環境保護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是要全面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制。保護環境是各級政府的職責所在,對此我們必須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級政府要對轄區環境質量負總責,把環境保護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及時解決環保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進一步落實好各項環保任務,將環境質量各項目標層層分解,實行目標管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把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范圍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將考核情況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干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依據之一。要建立環境保護問責制,對因決策失誤、行政干預、監管不力造成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的領導干部和有關責任人,要嚴肅追究責任。
二是要嚴格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到“十一五”末,國家給我區下達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140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是27.7萬噸,按照國家的要求,自治區要將這些總量控制指標分解給各地,各地要盡快將指標逐級分解并落實到排污單位。對自治區政府下達的指標,任何地方、任何單位都必須嚴格執行,不得突破。要加快節能減排指標統計體系、動態監測體系、節能減排目標考核體系建設。今后,自治區政府將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區和主要行業的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讓社會和群眾監督。各地要拓展思路,堅持多渠道落實總量控制目標。在重點行業的結構調整中,要通過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騰出排放總量;在重點流域、區域的污染治理中,要通過環保工程減少排放總量;在城市環境設施建設中,要通過污染防治基礎設施降低生活污染總量;在重點企業的環保工作中,要通過發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削減總量;在建設項目的環評審批中,要通過增量帶動存量調整來消化總量,做到科學合理利用環境容量,促進產業布局優化,在完成環境目標的同時,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是要建立完善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決策機制。科學決策是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前提。要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協調推進的原則,在產業結構調整、城市規劃、土地規劃、資源開發、開發區建設等重大決策過程中,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充分估價項目建設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積極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建立完善規劃環評專家審查機制,從決策源頭上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今后凡是不符合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建設項目,不得審批或核準立項,所有建設項目都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
四是要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圍繞制約經濟發展、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環境問題,深入開展打擊違法排污專項行動,嚴肅查處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環境違法行為。對未批先建、違法排污、偷排污染物、轉嫁污染等環境違法行為,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違法企業要該停的停,該關的關,該處罰的處罰,該取締的取締,決不姑息遷就。
五是加強領導,形成抓好環境保護工作的合力。各級政府要切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加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這次大會提交大家討論的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對如何做好新時期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全面、具體的要求。《決定》下發后,各級各部門要認真組織好學習,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要適應經濟的持續發展,不斷加大環保投入,提高環保監管手段和監管能力。支持環保工程建設,鼓勵企業增加環保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環保建設,形成多元化的環保投入格局。環境保護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許多工作跨越行政區域和部門,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各級環保部門要依法履行環保監管職能,認真落實政府交給的任務。其他相關部門要通力協作,齊抓共管,支持環保部門依法行政,共同推進環保工作。大力加強環保執法隊伍建設,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環保隊伍。
同志們,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鞏固我們的發展根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奮斗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