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療醫政監管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我省醫政、醫療服務監管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緩解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按照深化醫改和公立醫院改革的要求,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全面改善醫療服務,確保醫療質量安全,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一、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1、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深化完善市和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重點在管理體制、補償機制、分工協作機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在14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全省68個縣級醫院全面推行改革試點工作。
2、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各地要完善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明確各級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數量、類別、規模、布局。根據醫療服務需求和疾病譜構成,重點加強兒科、康復、病理、精神等薄弱學科建設。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建設規模。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促進非公立醫院健康發展。
3、落實公立醫院改革重點任務。加強公立醫院現代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逐步取消以藥養醫機制,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落實公立醫院各項財政投入政策,州、縣級公立醫院全面推行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公立醫院實施預約診療服務,改善就醫環境,優化服務流程,實行便民惠民措施。協調醫療保障部門推進醫院收費結算和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
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4、進一步改進醫療服務。深入推進“三好一滿意”、“醫療質量萬里行”、“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等活動的開展,以專項活動為載體,全面落實便民惠民服務措施,方便群眾就醫,和諧醫患關系,開展志愿者醫院服務,大力推進醫德醫風和行風建設。年,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都要開展預約診療服務,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提高護理服務內涵。
5、大力推進臨床路徑管理。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都要開展臨床路徑管理,規范臨床診療行為,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二級醫院開展臨床路徑管理病種不少于10個,三級醫院不少于20個。力爭使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平均門診人次診療費用和平均出院人次診療費用增長幅度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
6、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以優質醫院、平安醫院創建為抓手,落實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各項措施,防范醫患糾紛的發生。全省二、三級公立醫院都要建立專門的醫患溝通部門,并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加強醫患溝通的教育與培訓,有效開展醫患溝通。嚴格執行告知制度,嚴格投訴管理,落實首訴負責制。積極協助相關部門大力推進醫患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推進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建設,堅決打擊“醫鬧”行為,積極推進我省醫患糾紛處理條例立法,切實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三、加強醫療能力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7、加強臨床專科和質量控制中心建設。各級各類綜合醫院要重點加強兒科、病理、康復等薄弱專科建設。積極爭創年度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推進各層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加強已有的10個省級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管理,明確功能任務,加強建設指導,充分發揮業務技術指導和質量控制作用,建立省級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動態考核制度。
8、繼續加強縣級醫院能力建設。全面加強縣級醫院能力建設,重點完成信息化建設和相關任務。發揮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作用,加大對縣級醫院重癥醫學科、病理科、急診科、手術室和血液透析室等薄弱科室的扶持力度。繼續實施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項目,根據縣級醫院需求,三級醫院每年為每個縣培養2-3名骨干醫師。繼續開展“走進西部”衛生人才培訓項目,重點為縣級醫院培訓管理干部,提高縣級醫院管理水平。
9、加強醫療服務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電子病歷開發應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不斷完善電子病歷應用功能,重點完善臨床路徑管理、病案首頁自動生成、醫療核心制度執行、臨床危急值和抗菌藥物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功能。繼續推進全省遠程會診系統建設。
四、加強醫療質量監管,確保醫療質量安全
10、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強化醫務人員醫療質量安全責任意識,完善醫療質量控制組織和制度體系,堅持依法治醫,嚴格要素準入,落實制度規范標準,推進醫療管理精細化,促進醫療質量持續改進,確保醫療質量安全。
11、組織開展醫院評審與評價。根據衛生部相關文件精神和醫院評審標準,結合我省實際,修改完善我省醫院等級評審和評價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規范開展醫院評審和評價工作。
12、加強醫療機構準入和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依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嚴格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執業登記、變更、校驗,嚴格不良行為記分管理。進一步完善我省第二類醫療技術規范體系,嚴格開展第二類和衛生部授權的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審核、準入工作。落實手術分級管理規范,嚴格手術分級管理。
13、強化衛生技術人員管理。加強執業醫師、護士準入和執業管理,依法做好醫師資格考試、注冊、考核等管理工作。加大醫師定期考核制度的實施力度,制定細化、操作性強的醫師考評標準和實施辦法。加強醫師會診管理,規范開展醫師多點執業工作。加強護士注冊和執業行為管理。強化護理管理隊伍建設。
14、強化醫院藥事管理。組織實施藥品管理法律法規和衛生部醫院藥事管理相關規定,加強藥事管理組織體系建設,加強培訓教育,落實制度規范,規范采購和使用行為。深化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行動,研究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全省縣(市)級綜合醫院和三級綜合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關鍵指標全面達標。推進臨床合理用藥電子化監測。
15、強化醫院感染管理。加強院感管理隊伍建設,加強崗位培訓,加強制度和規范建設,修改完善院感管理相關制度規范。加強高危科室院感監管,加強對ICU、新生兒室、血液凈化室、手術室、消毒供應室、產房、內鏡室、口腔科等重點科室和部門的院感防控監管,加大院感工作監督檢查力度。
16、加強血液質量安全管理。加強隊伍、技術和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血液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專項血液質量安全檢查。大力促進無償獻血,創新無償獻血招募機制,加強血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動全省血液管理規范化,確保臨床用血安全。
五、鞏固對口支援成果,建立對口支援長效機制
17、深入開展城鄉對口支援工作。突出對口支援重點,細化對口支援任務和目標要求,確保對口支援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落實醫務人員提升職稱前到基層鍛煉等相關制度。落實對口支援經費等政策保障措施。修改完善對口支援工作考核評價標準,完善考核評價方法,加大考核評價力度,建立獎懲機制。
18、推進分工協作機制建設。認真貫徹我省制定的建立城市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上下聯動、分工協作機制的意見,協調相關部門,落實政策措施。要從方便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構建分級分工、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發揮醫療服務體系的整體效能出發,立足長遠,與醫師多點執業、城鄉對口支援、預約診療、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和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等有機結合起來,推進分工協作機制的建立,確保可持續發展。
六、加強護理工作管理,促進護理事業發展
19、加強護理管理。進一步貫徹落實《護士條例》、《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落實護理垂直管理、同工同酬、調整護理收費標準等改善護理服務的各項保障政策和措施。完善護士執業管理相關規范,建立護士培訓和定期考核制度。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專科護理。
20、改善護理服務。落實護士配備標準,保障護士合法權利,規范護理執業行為,提高優質護理服務內涵,以落實臨床護理人力配備、完善責任護士制度、規范開展分級護理服務重點,深入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二、三級公立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病房覆蓋率分別達到50%和70%以上。
21、提高護理質量。堅持以改善護理服務,豐富護理內涵,擴展服務領域為重點,以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和改革護理服務模式為突破口,推進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不斷提升護理服務能力和專業水平,推進護理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七、努力做好殘疾人康復等項目工作。
落實“十二五”康復醫療體系建設發展規劃,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完善康復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認真履行部門職責,做好殘疾人康復、防盲、防聾等各項目工作,加強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