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消保整年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0年我局消保工作上立足基礎監管,創新破難,推行輕微違法處罰機制和食品安全示范街(區)建設,成效明顯。2011年,我局將在去年的基礎上,整合資源,充分發揮部門、經營者、社會、政府四方的力量,狠抓基礎,全面構筑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鄉鎮消費維權站的建設,規范投訴、舉報窗口的建設,全面提升監管與服務的效能。
一、發揮創新舉措,完善部門有效監管的長效機制。
充分發揮部門優勢,借力各級政府,是強化食品安全基礎監管的立足之本。充分總結前兩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經驗,取長補短,是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進一步規范、細化輕微違法處罰機制。“小案小罰”機制很好地解決了小食雜店經營戶的處罰承受力與《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規定的處罰下限之間的矛盾,也彌補了監管干部口頭說教式、監管力弱化的缺陷。有效使用“小案小罰”機制,不僅要在案件辦理量上下功夫,同時要全面提升案件查辦的有效性,加強對案件辦理的督查,杜絕濫用“小案小罰”機制及案件造假情況的發生。對簡易程序的文書進一步細化,依據不同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特性,制定各類適用文書,方便責任區干部辦理食品安全案件,提高案件辦理效率。(二)繼續推進示范街(區)建設。堅持示范街(區)建設長效性的原則,充分把握建設一條,完善一條,條條街(區)層層累積,最終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環境的目的。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責任區監管的工作量,漸步增加各所創建的數量,加快創建腳步。同時,引入激勵機制,效仿“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模式,推行示范街(區)的星級評比活動,以創促建。在示范街(區)創建及食品安全監管中引入聯動機制,通過示范街(區)平臺,加強經營者之間的交流,推選出街區的食品安全典型人員作為區長,以經營者促進經營者,以經營者管理經營者,監管干部與區長直接聯系,增加與街區經營者的互動頻率,及時掌握街區食品安全狀況。(三)開展食品安全應急演練。堅持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狠抓“一案三制”建設,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綜合能力水平不斷提高。邀請省、市局及縣政府相關領導觀摩演練。
二、深化制度建設,推進經營者自律自管的長效機制。
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食品的生產和經營對經營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深化“一票通”、電子監管、公開評價等制度,提高經營者的自律意識也是食品安全監管的一項重要工作。(一)完善“一票通”倒查制度建設。通過兩年的推進,目前我縣“一票通”票據的普及率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要從原有簡單普及向規范化進行轉變。2010年我局提出了“倒查法”的概念來促進“一票通”的普及率,這一方法同樣適用于“一票通”的規范。要將“倒查法”作為“一票通”工作的長期使用的手段,一方面促進普及,另一方面加快規范。形成一套“一票通”倒查制度,制定信息交流表格,加快信息反饋、交流速度。(二)加快電子監管平臺建設步伐。我縣食品安全經營者普遍規模較小,多采用傳統的經銷模式,設備簡陋,與現代化、電子化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嚴重不符,但電子監管平臺的建設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們要正視存在的不足與困難。從現有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入手,一方面盡可能的提高電子監管平臺的普及面,同時也將工作重點放在已建平臺的日常維護中,做到建設一家,完善一家。對自己沒有能力維護的引入第三方協助維護。通過宣傳電子監管平臺的效用,促進食品經營者轉變觀念,進行轉型升級。(三)強化縣域內的公開評價。公開評價已經實施三年,評價形式及范圍均有不同,有部門聯合評價、全市評價、工商單獨評價,但不論從評價結果的利用,還是評價效果仍有待思考。今年公開評價要著眼于縣內,重點為大型市場、超市為主,借鑒行業信用監管模式,從信息征集、信用評價、信用公示、信用激勵、信用約束、信用監管等方面建立完善商場超市公開評價機制,擴大評價結果的影響面,提升評價效果。(四)全面提升校園示范店建設水平。目前,我縣校園示范店總數為31家,其中四星級一家,一星級30家。今年要全面提升校園示范店的建設水平,力爭申報五星級1家,認定三星級30家,星級化水平顯著提高;同時,在校園示范店進行電子監管試點,打造全省領先的校園示范店,保障校園食品安全環境。
三、借助社會力量,實現社會第三方監管的長效機制。
樹立食品安全人人有責的理念,以媒體、協會、學校等單位為依托,形成一套社會監管的體系。(一)實施媒體播報的機制。結合省局提出的月月3.15在縣電視臺開辟食品安全節目專欄,每月二期,曝光縣內食品安全事件,發出食品消費警示,宣傳食品安全管理典型,現場回答消費者的咨詢和投訴等,并將每年公開評價的結果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借助媒體力量提升消費者健康消費的意識,強化經營者自律。(二)形成協會約束管理機制。組織成立縣食品經營協會的非盈利性組織,出臺協會章程,引入約束機制,以批發戶管理零售戶。同時,每月召開交流培訓會議,學習食品安全知識、食品安全警示、交流食品安全管理心得,全面提升縣域內食品經營者素質。(三)加強學校學生的協管機制。小學生由于涉世未深,往往有辦事認真,原則性強的特點。因此,在原有“小手牽大手”、“紅領巾”維權崗的基礎上,提高活動的頻率,并向食品安全協管進行傾斜。加強對學生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提高學生食品安全意識,不僅要懂得保護自身,而且要向身邊的經營者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善意的提醒。
四、依托政府力量,構建消費維權監管網絡。
(一)實施食品安全聯席制度。加強與各級政府、部門的溝通,提升消費維權監督站的建設水平,進一步推廣“大學生村官平臺”建設,理順政府、部門、鄉鎮站(點)、聯絡員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高效簡便的食品安全聯席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實現工商監管“觸角”的真正延伸。(二)固化維權站人員培訓制度。局、所聯動,定期開展消費維權監督管理站(點)人員的培訓,縣局統一組織不少于3次,各工商所組織培訓不少于5次,固化培訓日,根據鄉鎮人員到位情況,適時調整培訓內容,加強《食品安全法》、《消法》等法律、法規及糾紛調解技巧的學習,切實提高鄉鎮維權監管人員的業務水平。(三)加強對維權站(點)工作登記的管理。對現有的登記臺帳進行整合,化繁為簡,由原來多本登記臺帳整合為一本臺帳,方便維權監督人員出門攜帶、登記、保存。各所重點培育一至兩個鄉鎮維權站,達到市局年終評選標準。
五、加大維權工作的力度,提升工商窗口形象。
切實發揮舉報申訴體系作用,及時、快速、有效地分流、處理各類消費者咨詢、申訴和舉報事項。(一)開展“消費與民生”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題活動。(二)加強網絡建設,及時消費提示和消費警示,與消保委協作,全面推行消費糾紛先行和解制度,以降低消費者處理糾紛的成本,提高消費糾紛處理效率。(三)開展窗口行風民主評議活動。執法要按規定著裝,接聽電話要文明禮貌,用語規范,接報出現場要快速,實現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及時準確錄入信息,強化統計分析,按時上報各類報表及季度、年度統計分析。
六、規范食品流通許可工作,保障衛生許可證換發和奶制品經營變更。
建立健全食品流通許可受理審核制度、現場分類核查制度、經營行為監督檢查制度等食品流通許可制度,保障食品流通許可工作規范化、制度化運行。(一)提前準備保障衛生許可證及時換發。縣食品經營單位原衛生許可證大部分集中在今年到期,從已換發的食品流通許可證來看,今年食品流通許可換發的數量預計將會有幾倍的上升,是我們從未面臨的情況。因此,我局將從資源和心理上,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受理、辦理人員及時調整,確保換發工作及時、高效。(二)及時變更奶制品經營范圍。總局已經了,在《食品流通許可證》經營項目中增設乳制品(含嬰幼兒配方乳粉)或乳制品(不含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規定。此項工作由于時間短、工作量大、任務緊。必須盡早謀劃,及早通知,借助電視、報紙等媒體在縣域范圍內全面宣傳,做到宣傳在前、指導在前,為8月1日開始的整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開展全縣500平米以上商場、超市規范經營行為專項整治行動。
依據《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對商場超市的主體資格、制度執行、商品質量、商品促銷、商品標價、格式合同、售后服務等經營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檢查以下十種行為:1.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2.銷售過期變質食品行為;3.銷售短斤缺兩行為;4.虛假標識標注行為;5.未履行進貨檢查驗收義務行為;6.銷售散裝、自制食品未依法標注行為;7.價格欺詐行為;8.促銷陷阱行為;9.“霸王”條款行為;10.虛假宣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