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鎮委農產品質量管制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切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根據《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全縣2012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機構,凝聚工作合力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任組長,縣政府副縣長,縣政協副主席,縣政府黨組成員、副處級干部任副組長,縣農業局、縣財政局、縣衛生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教育局、縣環保局、縣商務局、縣畜牧獸醫水產局、縣蔬菜局、縣旅游外事僑務局、縣市場服務中心、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縣工商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各鄉鎮人民政府鄉(鎮)長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由縣農業局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和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形成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無縫對接的工作格局。
2.加強隊伍建設。縣農業局已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股,各鄉鎮也要加強監管機構建設,各行政村要設立監管員。加快縣農產品質檢站建設,突出鄉鎮檢測室及監測設備建設,做到職能、人員、手段、經費、服務“五到位”。
二、落實責任,強化依法監管
3.落實部門監管責任。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地方政府負總責,各部門各負其責,生產經營者負第一責任”的要求,縣農業、食品藥品監管、畜牧獸醫水產、蔬菜、工商、質監等13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承擔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各鄉鎮人民政府承擔本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各鄉鎮和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明確責任人,落實好農產品及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單位的第一責任人及責任。
4.落實產地監管責任。切實加強種養基地(場)監管,對轄區內生產基地(養殖場)依法全面登記,明確企業質量安全責任人和農業部門監管責任人,落實產地監管責任。
5.開展專項整治。針對禁限用農藥、瘦肉精等激素類藥物突出問題和隱患,以蔬菜、水果、肉類等產品為重點,在重點地區采用關口前移、打防結合、檢打聯動和集中整治相結合的方法,及時發現并查處問題產品,消除隱患,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6.規范農產品準出準入。制定完善產地準出相關制度和管理措施,組織縣級農業部門對上市銷售的主要農產品實行產地準出。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農業廳省工商局關于開展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意見的通知》精神,完善相關規定和措施,定期督查,推動我縣農產品市場準出準入達到規范化要求。
7.建立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逐步實行全過程監控。研究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監管平臺,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監控。擴大臍橙、蔬菜、畜禽等“菜籃子”產品追溯制度試點。
三、開展示范創建,推進有機農業發展
8.開展標準化示范縣創建活動。以蔬菜、臍橙、茶葉、畜產品等為重點,以園藝作物示范園和畜牧標準化養殖場為基礎,制定和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創建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縣,爭創國家級示范縣,各鄉鎮要開展示范帶動農業標準化生產發展。全年制定和實施新的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4項。
9.組織制定農業標準化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已有農業標準化成果,圍繞主導產業、主要產品,組織力量編制“十二五”農業標準化發展規劃。
10.加快“三品一標”認證。全年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6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個,推廣標識包裝。建立“三品一標”產地年檢制度,落實監管責任,強化證后管理,維護品牌公信力。
11.推動綠色和有機農業發展。按照抓企業、建基地、帶農戶、促產業的思路,以糧食、臍橙、茶葉、楊梅、蔬菜等特色產業為重點,制定全縣綠色和有機農業發展規劃,指導莽山建設有機茶生態農業示范區,啟動有機農業生產試點,帶動有機農業發展。
四、強化監測,推進質檢體系建設
12.加強質檢項目建設指導。依據農業部質檢體系建設規劃,制定我縣質檢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推進我縣質檢中心建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并開展試運行,盡快通過資質認可和計量認證,增強檢測能力。積極爭取鄉鎮質檢檢測室建設項目。加快項目立項建設進度,盡快建成投入使用。
13.加大監測檢驗力度。制定全縣年度監測計劃,指導鄉鎮制定監測計劃。配合完成省市級抽檢及送檢任務97個,大力開展例行檢測和監督抽測,全年完成縣級速測農作物產品5000個、畜禽水產品5800個,及時發現并查處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14.提高檢驗檢測人員素質。組織開展檢測技能培訓,指導開展崗位練兵,培訓縣級質檢人員5人、鄉鎮和基地速測人員50人,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檢測人員隊伍。
五、加強應急管理,妥善處置突發事件
15.健全應急機制。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開展應急處置培訓指導,規范應急工作程序,建立反應快速、部門聯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16.積極穩妥處置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建立暢通、快捷的信息報送渠道,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發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做到第一時間報告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導小組要及時掌握情況、快速反應、查清原因、采取措施,及時發現和處置苗頭性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負面影響,保護產業發展。
17.加強風險防范。組織力量,開展葉菜、豬肉等7大風險品種的防范,科學掌握風險隱患,做到早發現、早預防,防范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發生。
六、抓好宣傳培訓,部門全力支持
18.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召開信息會、公布認證基地等方式,加大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宣傳力度。通過組織新聞記者深入基地采訪,開展專題宣傳報道。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和農業信息網等網絡平臺,宣傳我縣推進農業標準化和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取得的成效。在主要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良好氛圍。全年配合省市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題宣傳活動,在各鄉鎮組織集中宣傳活動,縣主要媒體報道不少于3次。
19.抓好培訓工作。一方面,組織人員參加省市監管與技術培訓,抓好鄉鎮監管人員培訓。另一方面,對農產品生產經營者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及種養殖標準培訓,抓好“三品一標”產地檢查員和內檢員培訓,全年培訓監管員44名、檢查員55名。
七、深入調查研究,建立長效機制
20.深入調研突出問題。組織各監管部門力量,開展市場準入產地準出、縣級質檢站建設與運行、鄉鎮監管站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與對策、農業標準化推進、發展有機農業、“三品一標”認證及監管等調研,摸清底子,找準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提高指導工作水平。
21.加大財政經費投入。縣財政要切實保障工作經費,各鄉鎮和縣直監管部門要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推進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有序、有效開展。
22.完善監管制度和考核機制。建立責任單位定期通報會商制度,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制定《縣2012年農產品質量安全量化考核辦法》,采取半年檢查、年終考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先進單位予以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