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礎教育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4年基礎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深入開展“質量管理提升年”活動,開展“高效課堂”改革試點工作,圍繞提高基礎教育內涵式均衡發展為主線,立足市本,行政推進,校本建設,特色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堅持立德樹人,不斷增進德育工作實效性
(一)加強養成教育專項教育力度,抓好德育常規管理工作
1.創新活動形式,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開學初各校要依據“質量管理提升年”中《學生管理細則》和《養成教育規劃》的要求,總結工作經驗和不足,著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時解決學生中存在的“熱點問題”,使此項教育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2.加強養成教育研究,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注重實效”的育人觀念。以《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為依托,加強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和習慣的養成,特別是學生良好的書寫、閱讀、計算、實驗操作等學習習慣的養成,努力構建更加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育人氛圍。各校要繼續落實好“養成教育行為規范月”活動,將此項工作長期的抓好、抓實。
3.加大監督和查處力度。要配合有關部門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工作,徹底整頓校園周邊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食品和物品,不允許學生進入教堂等不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的場所,防止文化滲透,保證校園內外良好的育人環境。
(二)抓好主題教育,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4.要以閱讀《走復興路圓中國夢》教育讀本為契機,廣泛開展“中國夢我的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大張旗鼓的開展愛祖國、愛家鄉、學雷鋒、感恩、培育民族精神、增進民族團結等方面的主題教育活動,各校要突出學校的特點,使主題教育活動更具針對性、實效性。
5.要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精心組織開展各項校園文化活動,積極創建學校德育工作品牌特色。探索將社團建設與第二課堂活動有機結合,不斷挖掘整合校內外資源,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與,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深入開展“書香伴我成長”讀書教育活動,開展讀書周、讀書月、讀書競賽等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讀書氛圍。
6.充分利用學校周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綜合實踐教育基地、社區、農村及大自然等資源。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確保活動時間,要精心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進行體驗教育和實踐活動。
7.要抓住重大節日、紀念日等德育資源,開展好愛國主義、感恩、環保、科普、紅十字等教育活動。要將法制教育與品德教育的結合,積極開展法制教育報告會和法制教育宣傳月活動,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減少未成年人犯罪。
(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8.建立健全單無親學生、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系卡。組織“送溫暖、獻愛心”活動,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廣泛開展愛心幫教活動和“每月一訪”活動,切實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精神生活,有效解決個體存在的實際困難;組織開展優秀典型評選活動,做好宣傳、以點帶面,樹立單無親學生和留守兒童學習、自理、自立的信心。
9.各校要重視和加強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德育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應,及時解決學生中出現的熱點問題和心理扭曲傾向,要把開設心理健康課、開展心理咨詢等工作落到實處,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10.重視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合力育人。要進一步發揮老工委的作用,定期召開家長學校培訓班、家長會,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和出現的問題,及時征求家長意見。
二、加強有效教學和有效學習方式研究,提高課程執行力
11.深入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課堂。開展初中“高效課堂”改革實驗,從課堂入手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改革,把課堂教學轉型作為破解“學困生”問題的重要舉措,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漢族小學小班化教學研究,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2.加強對課程標準的培訓和教材體系的研究。進修學校要深入開展課程標準和教材教法的全員培訓,進行專項考試,成績納入校長和教師業務考核,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教材體系的研究,使每一位教師吃透教材編寫意圖,掌握教材體系,建立優質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檢測等教學資源庫。
13.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積極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提高高中辦學水平,促進高中內涵、特色化發展。組織開展高中堂教學“說、觀、議”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發現問題和自我改進教學的能力,提高教研組、備課組活動質量。抓好高中學業考試工作,繼續做好高三復習質量檢測工作,提高高中備考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4.切實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通過開展質量管理評估、常態課教學視導、學業水平測試、問卷調查等形式進一步加強教育質量的過程性分析和評價。召開全市中小學教學質量分析會,對全市所有學科教學情況進行及時分析,認真總結。同時,各校也要對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學生進行認真總結,客觀評估教與學的現狀,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改進措施。
三、深入開展“質量管理提升年”活動,規范辦學行為
15.抓好常規教學的落實。繼續推進“質量管理提升年”活動,切實落實好省、州《教學常規》和《教學規范》。加大學校常規工作的檢查指導力度,保證教學常規一月一檢查,并將檢查結果通報全校,記入教師業務檔案,納入教師考核體系。市教育局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對各學校進行一次常規檢查,并將結果作為年度考核的依據。
16.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深化三級課程優化組合研究。切實加
三級課程優化組合研究,以“立足發展,制度促進,縱橫結合,彰顯特色”的工作思路,實現“課程管理研究化,課程研究管理化”,促進學校開齊開足課程,不斷豐富校園文化,提升辦學品位,彰顯辦學特色。實施“三表”(課程表、作息時間表、校歷表)公開,接受社會監督。開展“減負提質”活動,進一步規范教輔用書的管理,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17.嚴肅規范學籍管理制度。建立運行與全國接軌的電子學籍管理系統,不斷優化現代化教育治理結構。加強學籍管理人員的培訓,繼續抓好中小學網絡化學籍管理工作。進一步精簡規范學生轉學審批程序,對學生變動情況適時進行動態化管理。做好控輟保學工作,每學期開展一次控輟工作專項檢查工作。
18.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招生制度。嚴格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近入學、劃片招生”政策,全面實行“陽光招生”,堅決杜絕分重點班、快慢班,確保“陽光分班”工作公平、公正、公開。今年將2011年入學新生的化學和物理實驗操作;2012年入學新生地理、生物成績納入中考總成績。
四、堅持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義務教育
20.實施“市學科中心備課組”教研制度。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全市范圍內分學科分年段組建“市學科中心備課組”,建立城鄉教研一體化制度,推行城鄉教研一體化,有效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破解校際均衡發展的難題。
21.建立對口幫扶教研制度,破解校際均衡發展難題。針對城鄉教研工作不均衡問題,加強開展城鄉學校對口幫扶工作,以“資源共享、多元互動、捆綁考核、整體評價”為方式,發揮好優質校的輻射作用,切實提高農村中小學整體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逐步縮小城鄉間教育差距。
22.保障進城務工子女教育和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工作。貫徹落實好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加強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工作,提高殘疾少年兒童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重視和發展殘疾人兒童入學,加大對家庭困難殘疾學生的資助力度。按照就近入學原則,保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當地居民子女接受同等條件的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