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產業發展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主要任務
2014年全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繼續鞏固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成果,建立健全科學規范、文明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不斷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和文化產業規范化管理力度,營造積極向上、健康生動的文化市場經營氛圍;有效整合我市文化產業資源和打造我市文化品牌,全力推動五大集團的組建和文化產業園的創建工作。工作要點如下:
一是深入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在繼續鞏固遵義日報社宣傳與經營分開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對新組建的遵義天泰傳媒有限責任公司、遵義浮嘉報刊發行物流有限責任公司、遵義在線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和遵義報業印務有限責任公司加強業務指導。按照“區別對待、一團一策”的改革原則,協助新組建的“遵義市文化藝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征地拆遷和資金引入等項工作,協助其大力發展歌舞藝術、影視娛樂、出版物交易、文化創意等文化產業,協調相關部門盡快完善各公司的領導組織機構和相關規章制度,落實企業經營的各項責任。進一步規范企業運作流程,做好新建廠址土地協調和轉制后職工養老保險銜接以及設備、人員、場所合理配置等有關工作,實現各公司人員、編制、職責三落實,推動各公司盡快步入正常經營的發展軌道,盡快適應企業化的運作模式并創造出更好的經營效益。
二是深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在繼續鞏固遵義電視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和遵義廣播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工商注冊登記和掛牌工作的基礎上,協助其完全解決人員分流和經營性節目制作等項工作。同步推進遵義新聞中心大樓的立項、設計、招投標和施工建設,力爭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市電視臺和市電臺在不斷加強黨務宣傳工作的同時,以兩個公司為載體,根據分離職能的不同,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經營和管理,大力培育和發展電視文化產業和廣播文化產業,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和不斷增值。充分總結市雜技團原有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在成立遵義市雜技歌舞藝術有限責任公司后,實現人員和編制的平穩過渡,在深入探索“事業編制、企業管理”的改制進程中,推進雜技團進入市場運營體系。繼續加強市縣兩級的配合溝通與協調,以紅花崗區、仁懷市、習水縣電影放映公司為試點,逐步推進縣區電影發行放映單位改制工作。
三是不斷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力度。以市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的市文化市場綜合管理辦公室為抓手,進一步加強指導協調工作,督促全市文化市場管理和綜合執法改革的相關工作。依據《遵義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方案》,已經成立遵義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和4個縣級執法大隊。同時全力推進其余12個縣的執法隊伍的組建工作,擬于12月底前完成執法隊伍建設任務。在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文化市場管理制度,建立適應社會文化發展總體需求的監管機制。全面加強文化市場的準入、經營、管理工作力度,協同公安、工商等行政部門營造良好的文化市場經營氛圍,規范文化市場的經營秩序。
四是整合文化產業資源,組建五大集團。借鑒遵義川劇團堅持“走改革、闖市場”的路子與紅花崗劇院整合資源組建大策劃文化傳播公司,實現了川劇團的人才優勢和紅花崗劇院的場地優勢的有機結合,進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文化資源的潛力,調動了人力資源的活力闖出了大市場的有益經驗。要全力整合文化產業資源,著手組建五大文化產業集團。分別為紅色旅游集團、遵義報業傳媒集團、遵義廣電文化傳媒集團、遵義文化演藝傳媒集團和遵義數字電影傳媒集團。通過資金、人才、場地和文藝要素的優化組合,實現集團產業化發展,進一步增強競爭優勢,按照文化產業大發展的趨勢,探索出符合文化市場規律的產業發展新路子。
五是打造地標文化品牌,創建文化產業園。按照《遵義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的總體部署,充分發揮我市文化產業優勢,以弘揚紅色經典為主線,以打造地標文化品牌為目標創建文化產業園。全面總結紅色精品舞臺劇《紅軍魂》和《婁山關月》等優秀曲目取得成功的實踐經驗,緊扣時展脈搏,運用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的方式,通過不斷豐富創新紅色經典和民俗文化,把握好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和五大集團成立以及縣級文藝院團轉換體制的有力契機,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園的載體作用,形成集構思、創作、合成、發行、營銷等在內的整個文化產業鏈條。
二、保障措施
為保障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就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一是落實責任。將各項工作任務分解細化并落實責任人,在責任人員充分了解工作內容和工作情況的基礎上,責成其按整體部署的要求和時限制定工作推進計劃。二是加強督促。按照工作推進計劃,實行工作指標銷號制度,依據工作完成時限及時進行工作進度的檢查摸底,不斷加強各項工作的推進力度,對限期未完成的具體工作實行跟蹤問效。三是統籌部署。加強部門間工作協調力度,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或困難,為工作的順利完成提供便利條件,解決后顧之憂。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加強思想教育,爭取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為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完成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