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局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1年全區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優異成績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一、堅持黨建引領,加強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
1.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圍繞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探索新形勢下基層學校、幼兒園黨組織建設,完善黨建制度、標準,建立規范有序、運轉高效的黨建工作機制,引導基層黨組織把工作融于日常、做在經常,全面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創新黨員教育培訓方式,綜合運用專家講授、多媒體教學、現場教育、學思踐悟等多形式、多渠道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開展紅歌傳唱、書畫比賽、征文等系列活動,引導黨員教師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入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開展“樣板黨支部”評選工作。
2.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推行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強化政治理論學習,指導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嚴明黨的紀律,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發揮警示教育震懾作用,組織局機關中層干部和校長、園長進行廉政警示教育。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強化權力制約,認真貫徹《準則》《條例》,定期與班子成員、基層黨組織負責人談心談話。強化黨內監督,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落實執紀問責,加強對“三重一大”決策事項、關鍵環節和重點崗位的監督檢查。
3.抓好意識形態工作。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工作,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意識形態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專兼職的高質量思政課教師隊伍。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持續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筑牢意識形態主陣地。利用好融媒體、全媒體平臺和微信公眾號媒介,為開發區教育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4.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持續開展師德建設年活動,不斷提高師德建設水平。通過“最美教師”“教書育人楷模”“奉獻之星”等系列評選活動,倡樹先進典型,講好師德故事,加強引領,注重感召,形成強大正能量。從嚴抓好師德師風督查工作,組織在職教師有償補課、收受禮金和承擔與教書育人無關的不合理負擔專項整治活動,規范教師從教行為,促進全區良好教育生態再提升。
5.提升德育工作實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將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全過程。加強理想信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基因傳承等教育,持續做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實施“一科一案”學科育人工程,把思政課作為培養時代新人的“第一課”,把其它課程育人理念放到第一位。強化實踐活動育人,利用升旗儀式、班會、研學等多種形式開展專題教育活動。開展“最美少年”評選,堅持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校園欺凌和暴力專題教育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貫徹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建立心理健康問題學生的篩查、識別干預和跟蹤機制。完善德育評價體系,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打造學校文化。尊重學校傳統和學校實際,提煉學校辦學理念,構建積極向上、奮發有為、團結和諧、彰顯特色的學校文化。扎實做好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切實提高師生的文明素養和學校文明程度。
6.加強信息宣傳和輿情防控。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力度,強化輿情防控和引導,進一步提升新媒體影響度,用好開發區教育官方微信公眾號,唱響時代主旋律,發出教育好聲音,為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7.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嚴格發文審批,規范公文處理,切實提升辦文辦會水平;規范公務出行及財務管理工作,確保機關正常運轉;強化對市區重大決策部署和市主管部門重點工作考核的督查工作,提升工作質量;做好老干部、教育工會、保密等工作。
二、堅持改革創新,激發教育科學發展新活力
8.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持續推進校長職級制、教師“縣管校聘”、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績效工資“四項”機制體制改革,落實《關于深化全市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抓好校長三級后備干部培養。大力實施扁平化管理機制,嚴格規范中小學干部職數和內設機構設置,推行學校領導及中層全員上課制度,不斷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推動績效工資增量改革真正到位,建立城鄉教師調整交流常態化機制。統籌做好中小學集團化辦學、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教育評價等重點領域改革,探索教師專業技術職務分級聘任,落實好教師職稱改革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國科魏橋基礎教育改革試點項目的過渡工作。
9.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方式,推進高效課堂建設,總結全區課堂教學改革典型經驗,推廣開發區二中“633”問題導學學本課堂教學模式。加強高考研究,準確把握高考改革和命題方向,持續抓好命題備考工作。努力發揮高考指揮棒作用,引領中小學教學改革走向深入。推進作業教學改革實驗研究,指導學校和教師完善作業調控機制,提升作業設計水平。
10.完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深入推進教育質量評價工作提質增效,強化對《市教育質量評價2021-2023行動計劃(試行)》的研究學習與貫徹落實,完善教育質量評價工作機制,加強評價隊伍建設,注重評價領域拓展,推進教育質量評價信息化建設。持續做好校長任職考核評價,扎實開展教育質量監測,做好期末教育質量抽樣檢測。借助第三方教育質量評價機構,組織實施2021初中起始年級(學科)基線監測。積極推動全區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質量自評能力建設。
11.規范招生入學行為。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招生政策,規范招生入學行為,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堅持隨機、均衡、陽光編班,合理均衡配備師資。進一步完善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考試制度,落實市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與高中招生文件要求,優化普通高中招生錄取辦法,全面完成招生錄取工作。
12.完善學校治理體系。積極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大力推進學校以章程自主辦學,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建立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或教職工全體會議制度,建立家長委員會。加強以憲法為核心的法治教育,深入開展“學憲法講憲法”等憲法法律普及教育活動。嚴禁任何商業廣告或活動進校園。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不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評優、推優及競賽活動。抓好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工作。聘請法制副校長、邀請司法所、派出所等機構開展法制講座進校園,不斷提高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力。
13.匯聚家校育人合力。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機制,有序推進《家庭教育指導手冊》的宣傳推廣和應用,落實《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為規范》,加強家長教育課題研究及管理,利用好“三寬家長教育研究院”提供的家長教育資源,開展“學習成果交流展示”“讀書會”“集中研討”等活動,促進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以更高標準辦好新時代人民滿意教育。
三、堅持質量提升,打造教育均衡發展新品牌
14.規范辦學行為。嚴格貫徹《省普通中小學辦學基本規范》,落實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特別保障好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課時開設。精準分析學情,堅持因材施教,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強化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加強學科核心素養、德育課程實施綱要、學業質量標準的研究,做好“中小學教學常規月”活動和全區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估,推動中小學全面落實課程方案和教學規范。切實減輕中小學生和家長負擔。加強作業管理,科學設計作業,健全作業布置、監控、反饋機制,對于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學習到位、宣傳到位,健全教育懲戒實施和監管工作機制。健全作息管理,嚴格考試管理,做好課后服務工作。
15.深化學前教育改革。全面建設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課程,貫徹落實教育部安吉游戲推廣計劃。發揮幼教集團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通過集體教研、資源共享、集中研修等形式,整體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探索幼教集團與小區配套幼兒園合作模式,加強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管理。規范民辦幼兒園辦園行為,加強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專項治理工作。開展集團化辦園現場觀摩活動,開展園長及骨干教師業務培訓。加大對外合作交流力度,與省內外先進地區開展交流互訪,擴大開發區學前教育的影響力。開展幼兒園登記注冊和年檢工作,強化幼兒園安全管理,確保依法依規辦園。做好省級示范幼兒園驗收復評工作。
16.義務教育抓均衡。積極培育、推廣“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整體提升教育管理人員和教師水平。落實學區內學校協同發展機制,探索優質校帶動薄弱校、城區校帶動農村校的發展模式,鼓勵名師向農村偏遠學校流動。利用區級名師工作室和教研聯盟平臺,扎實開展區級教研活動。扎實做好民族教育、隨遷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少年入學、管理、服務工作。重視做好殘疾兒童教育工作,推進隨班就讀、送教上門服務工作。
17.高中教育提質量。認真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順應高考改革新趨勢,積極探索育人模式改革,完善“126”課堂教學模式,實行精細化“三+三”管理模式。實施教學質量階段性推進策略,組織教學質量檢測、閱卷及分析,召開階段性質量分析會、學科教學研討會。強化新高考學習和研究,發揮高考命題研究共同體作用,加強對學生選科及選課走班的調度和指導。加強高中優生培養項目組工作調度,落實學校優生培養目標和責任。利用好國科魏橋教育集團的資源優勢,探索建立“高中+初中”模式教育集團,貫通培養優秀學生,力爭在名牌大學招生錄取上實現新突破。
18.職業教育強素質。借助科技職業學院辦學層次提升契機,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訂單培養,優化專業設計;落實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實施新時代工匠培育工程,整體推進綜合高中班、“3+2”大專班、高端就業班和國際留學班教學,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就業軟實力,為富強建設提供技術人才支撐。
19.民辦教育促規范。落實政策要求,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將以學校為主的校外培訓機構監管長效機制納入學校常規責任范圍。在管委會的統一領導下,聯合公安、綜合執法等相關部門,規范治理、整頓各類無證輔導班、補習班及教育培訓機構。全面推行教育培訓機構動態黑白名單制度,完善年檢制度,促進民辦教育規范健康發展。
20.打造藝術教育品牌。增強美育熏陶,開齊開好藝術課程,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格局。完善與高校合作機制,以藝術工作室等為載體,開展教師培訓,加強美育師資隊伍建設;做好話劇普及教育,推進書法、舞蹈、戲劇等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進課堂,逐步形成美育課程相互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學校美育和社會美育相互聯系的美育課程體系,培養每位學生學會1至2項藝術技能。
21.打造體育教育品牌。嚴格落實《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引導學生科學鍛煉,掌握健康知識,課間引導學生出教室活動,保護學生視力健康。統籌規劃校園足球運動發展,利用四級足球聯賽平臺,建立銜接有序的校園足球發展機制,暢通足球人才成長渠道。深入推進校園足球、籃球、網球和田徑等項目開展,推動各學校培育和發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體育教學特色,幫助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加強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中小學體質健康測試、流行感冒防控和傳染病防治等工作。
22.打造勞動教育品牌。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落實勞動教育課時,細化中小學各學段勞動教育目標、內容、項目、方式和評價等,健全勞動課程體系,拓展勞動教育途徑,確保勞動教育深入開展。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相銜接的勞動育人機制,讓孩子們在家在校都養成勞動習慣,通過日常家務、手工制作、非遺傳承、學工學農、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培養做事能力。
23.強化衛生、科創、國防等工作。落實《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加大對學校衛生的檢查力度。扎實開展區本、校本培訓,鼓勵青少年在電子、信息、自動控制等高科技領域進行學習、探索和實踐。加強禁毒知識教育,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開展國防教育,組織好國防教育系列活動。在普通高中、職業中專開展軍事知識講座、軍事訓練,搞好軍訓會操表演,鞏固軍訓成果。做好擁軍擁屬工作。
24.做好語言文字工作。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力度,做好第24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增強語言文字規范意識。鞏固學校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建設成果,開展教師“三字一話”基本功訓練和教師經典誦寫講比賽活動,不斷提高教師從教基本功素養。做好普通話培訓、普通話考試報名與組織工作,積極申報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推廣基地。
四、堅持優先保障,匯聚教育持續發展新動能
25.依法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積極爭取支持,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規范各級各類專項教育資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全面落實教育投入政策,建立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的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機制。健全教育資金全過程監督機制,確保工資發放由財政統發調整為學校自行發放。嚴格落實《中小學財務制度》等各項規定,完善教育會計核算中心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加強學校負責人和計財工作人員在崗培訓。加大學校資產管理力度,提高校舍設施維護管理水平,在日常支出中全面推行公務卡制度,保障學校資金安全。加強民辦學校收費和財務運行的監督,落實民辦學校收費標準備案制度。
26.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以《教育信息化行動計劃(2021-2025年)》《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推廣應用指導意見》為指導,加快全區中小學信息化平臺建設和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規范中小學實驗儀器、信息化設備、音體美器材、校園網絡設備的配備和使用。舉辦全區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比賽、中小學自制玩教具評選活動。做好實驗教學網絡化管理,開展實驗教學督查。制定《經濟技術開發區2021年初中畢業生實驗技能考試工作方案》,做好初中畢業生實驗技能考試。做好“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線上應用支持工作。加強全區信息化專業隊伍建設,積極參加省市新媒體新技術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實踐交流展示評比活動、信息化大獎賽、教育技術論文評選活動。
27.提升師資業務素養。做好中小學校長、教師市區校三級培訓工作,逐步形成學校抓全員、區級抓骨干,積極參與市級名師培養的工作格局。啟動實施開發區“三名”培養工程,配套專項經費,組織培訓活動,全面提升校長、教師專業水平。建立三級教研網絡,加強教科研隊伍建設,做好教研員、名師工作室成員的專項培訓。堅持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教研員定期到學校調研、視導、聽評課,扎實開展“訂單式”“同教共研,服務基層”送教送研活動。發揮名師工作室和學校教研聯盟的帶動、示范、輻射作用,組織“主題式”“跟進式”教研。做好各類課題的管理和學前教育教研工作以及全區課程實施水平評估暨春秋兩季視導工作。
28.強化教師隊伍管理。繼續探索城鄉教師交流機制,優化鄉村教師資源配置,推動優秀校長、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積極探索聘用制補充教師新模式,根據空編情況做好2021年教師招聘工作,積極引進優秀公費師范生和全省教師技能大賽優秀畢業生,做好2021年度職稱評審推報、十佳名師和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人選推薦活動。
29.做好教育扶貧和學生資助工作。鞏固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成果,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和信息管理系統,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機制。建檔立卡、殘疾、低保、特困供養等貧困學生,全部落實學前教育免保教費、義務教育發放生活費補貼及免校車費、高中學段免學費等救助政策。全面落實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學校、高中、職業中專助學金,義務教育貧困學生生活補助、職業中專免學費等救助政策;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愛心一日捐”等資助工作;積極爭取社會力量助學,形成以政府為主、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救助氛圍。建立起覆蓋各個學段、覆蓋公辦民辦學校、覆蓋全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救助體系,從制度上保障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學。
30.全方位構建平安和諧校園。守好安全底線,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指導監管各學校嚴格落實防控方案。加強疫情防護和常見傳染病防治知識教育。健全校園消防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完善校園消防管理制度,確保校園消防安全常抓不懈,堅決杜絕形成新的遺留問題。持續開展學校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積極促進校園“三防”建設向標準化看齊。抓好學生離校前、節假日、開學初、放假前等關鍵時間節點的全員安全教育,用好學校安全教育平臺、體驗式安全培訓、應急疏散演練、專家進校園等載體,提升安全教育實效。統籌開展校車安全隱患排查、防溺水宣傳教育、學生欺凌防治等系列集中行動,強化家長監護意識和師生互助意識,防范校園安全事故發生。積極推進校園安全風險防控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推動學校安全工作全員化、法治化、信息化、標準化,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安全事故發生。
31.全面加強教育督導工作。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落實《市關于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方案》,參加“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區)”和“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達標創建工作。完善督導責任區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制度,爭創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區)。組織督學開展教育政策理論學習,加強業務培訓,學習先進地區經驗,提高督學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做好春季、秋季開學專項督導。
32.全力打造“陽光”招考工作。強化考試安全措施和紀律建設,確保各類考試安全順利實施。將誠信法紀考試教育納入立德樹人工作體系;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加強考試作弊案例警示教育。深化基礎教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規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行為,研究探索高中階段招生錄取新要求。完善監考選聘、考評辦法和獎懲機制,優化監考管理系統,強化監考教師培訓和管理,切實加強監考隊伍建設。做好普通高等學校2021年招生政策宣傳、考生報名、資格審查、體檢、考試、填報志愿,2021年學業水平考試,成人高校招生考試報名確認工作。
33.發揮服務站積極作用。按照市財政局《關于公布市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濱財采〔2020〕31號)要求做好政府采購工作,嚴格執行政府公開招標有關規定,保證采購程序符合規定要求。根據市教育裝備服務中心工作安排,積極推進教育裝備數字化網絡管理。加強學校食堂、學生公寓管理指導,全面提升學生就餐和住宿水平。做好校服招標采購和質量檢測管理工作。完善圖書報刊網絡征訂平臺,積極組織閱讀、寫作等活動。做好學生意外傷害險、校責險的理賠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