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體育發展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基本條件
我市現有農村鄉鎮92個,各鄉鎮都建有文化服務中心和文化站(含體育),截止到年底在20多個鄉鎮興建全民健身苑37個,體育活動室十多個,4個縣市被授予“全國體育先進縣(市)”,3個鄉鎮被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全民健身先進鄉鎮”,5個鄉鎮授予“省體育先進鄉鎮”。1個鄉鎮授予“省特色體育鄉鎮”,2個鄉鎮分別被授予“省健身秧歌基地”和“省舞龍舞獅基地”。
二、目標要求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全面落實市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和諧”的重大戰略任務,把建設成全國特色體育城市,體育強市。大力發展農村體育協會組織,全面發展民族特色體育,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積極推進全民健身,進一步增進農民健康、提升農村的文明程度和農民的文明素養;充分發揮社會各方力量,大力發展農村體育產業。
(一)年遠景目標
(二)年總體目標
三、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以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為出發點,以推動全民健身、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發展體育產業為主要任務,促進農村體育事業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從實際出發,科學規劃,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扎實、穩步推進。堅持與新農村建設的其他措施協調、配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尊重農民的意愿,不增加農民的負擔,做到親民、便民、利民,真正使廣大農民受益。
四、主要任務
1、到年,全市各縣市區普遍成立體育總會,在30%的鄉鎮成立體育單項協會;形成縣市體育(文體)局,鄉鎮文體中心和體育單項協會,村體育活動室和文體中心戶為一體的全民健身組織體系;農村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群達到30%以上;國民體質測試合格率達40%以上;在60%的鄉鎮和村分別建立1個全民健身苑和1個體育活動室。鄉鎮體育聯絡員達60名,村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達300名。
2、到年,基本建成適合我市農村實際的全民健身體系,基本達到體育組織網絡化,骨干隊伍專人化,健身活動多樣化,體育競賽經常化,體育設施普通化,評比活動制度化,健身指導科學化。全市農村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群達到40%以上;國民體質測試合格率達50%以上,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800名,全市三分之二的鄉鎮進入體育先進鄉鎮行列。
五、保障措施
1、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精神。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發展農村體育事業,作為增進農民健康、提升農村的文明程度和農民的文明素養,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建設和諧社會,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時研究和解決本地農村的體育改革與發展中的新情況和突出問題。各級政府要有領導分管體育工作,黨政主要領導每年至少研究一次農村體育工作。要健全農村體育管理機構。要通過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建立靈活高效的調控機制,要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大力支持農村體育事業發展。
2、確保農村體育投入。市縣兩級政府應依法將農村體育事業經費、農村體育基本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農村體育事業的投入。體育、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村體育資金的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克扣農村體育資金。建立農村體育設施建設與維護專項資金制度。
3、加強農村體育工作者隊伍建設。為適應新時期農村體育工作需要,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精通體育業務、熱心服務農民的體育工作者隊伍。以社會體育指導員、單項體育協會骨干、體育聯絡員和專(兼)職體育管理人員為主體,建立農村體育人才動態培養、管理體系。認真執行《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績效考查評比工作。
4、加強農村體育宣傳工作。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普及推廣體育科學知識,加強對體育法律、體育方針政策的宣傳,提高廣大農民的體育法律意識,廣泛開展國民體育教育。倡導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維護社會穩定,為推動體育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