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畜牧業發展工作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目標,以黨的十七大和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攬現代畜牧業發展,堅持在保護環境前提下發展畜牧業的原則,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以推進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為核心,大力發展標準化養殖和畜產品加工,制定區域布局規劃,優化產業內部結構,限制污染大的耗糧型生豬產業,大力發展污染小的節糧型家禽和草食動物;堅持走品種優質化、養殖生態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產品加工化和經營品牌化的發展路子,全面提升畜牧業產業素質和綜合競爭力,努力建設生態畜牧業強區。
(二)目標任務
努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技術先進、裝備現代、養殖標準、加工增效的生態畜牧業強區。到2015年,全區年出欄生豬控制在25萬頭以內,家禽出欄50萬只以內,肉蛋奶總產3萬噸以內,畜牧業產值4億元。
二、禁養區、禁建區、適度養殖區的劃定(以下簡稱“三區”)
(一)禁養區
(1)市區、集鎮中心區、城鎮居民區、文教科研區、醫療區域;
(2)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含村級人飲水源)、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
(3)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集中區;
(4)人民政府劃定的禁止養殖區域內(如:九龍江干流沿岸1000米范圍,支流沿岸500米);
(5)國家或地方法律和法規規定需特殊保護的其它區域。
(二)禁建區
(1)市中心城區、集鎮規劃區內除禁養區域以外的區域;
(2)九龍江流域干流沿岸1000米,支流沿岸500米以外;
(3)基本農田保護區和生態公益林區;
(4)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集中區;
(5)基本農田保護區和生態公益林區。
(三)適度養殖區(禁建區和限養區以外的區域)。
三、“三區”治理目標。
通過強化屬地管理、落實治理責任、嚴格考核獎懲和強化督促檢查等機制,確保“三區”治理目標的實現。
(1)禁養區內不得從事養殖活動。
(2)禁建區不得新建、改建和擴建畜禽養殖場,取締違章建設的養殖場,對原已建成的養殖場無條件治理或治理不達標的,必須依法取締。區內已建養殖場必須按每15m2豬舍配備1m3沼氣池、1m3生化池的要求或采用生物發酵床技術等,實行“牧沼果”“牧沼草”等生態養殖,有效削減污染量,實現達標排放或零排放。
(3)適度養殖區取締違章建設的養殖場,區內已建養殖場必須按禁建區標準開展養殖污染治理,確保實現達標排放或零排放。對新建養豬場實行嚴格審批制。
四、主要措施
(一)堅持環境優先,建設生態牧業。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護生態,扎實推進生態畜牧業強區建設,要以九龍江流域養豬業污染治理為重點,在全區全面開展新一輪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力爭通過2年努力,使全區九龍江流域的規模養殖場基本實現達標排放或零排放。
1、實行總量控制。
根據“三區”劃分和土地資源可載畜量,科學規劃各鎮(街、農場)生豬最大載畜量。各鎮(街、農場)生豬存欄量不得超出已制定的生豬最大存欄量(見附表)。已超出的必須采取縮減規?;蜿P閉豬場等形式,于2015年12月底前完成壓縮超出載畜量的任務。
2、制定布局規劃。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非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容量原則,制定區、鎮、村三級生豬產業發展布局規劃,規劃區、鎮、村生豬出欄總量規模,科學劃定區、鎮、村生豬業區域布局的“三區”范圍,明確“三區”污染治理目標,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生豬產業發展布局規劃落到實處。
3、嚴格審批程序。
各地要嚴格按照《關于印發區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環境污染治理及用地政策實施意見的通知》(政文[]81號)要求,嚴格執行養殖業發展布局規劃和新建養殖場審批制度,凡新建、改建和擴建養殖場的,在符合養殖業發展布局的前提下,由鎮畜牧獸醫站和村建站負責審核是否符合“三區”規劃,經村委會、鎮政府同意后,再依次報區畜牧、國土、環保等部門依法審核。
4、強化“三區”治理。
(1)禁養區不得有畜禽養殖場、不得飼養畜禽;
(2)禁建區不得新建、改建和擴建畜禽養殖場,對現有的畜禽養殖場,遵循“減量化、生態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采用先進、有效的技術,將養殖場產生的固體糞便加工成肥料用于種植業生產,污水經過治理,作為肥水用于農田灌溉,實現零排放,不能做到零排放的,要達到國家有關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無法做到達標排放的,必須予以關閉。
①生豬存欄50頭以下散養戶,采用干法清糞,發酵后回田,污水用污水池收集、發酵后肥田。
②生豬存欄50頭—500頭的規模養殖場,按每5頭豬存欄配備1m3沼氣池、1m3生化池的要求,建設沼氣設施,實行種養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有效削減污染量,實現糞水還田,達到“零”排放或達標排放。
③生豬存欄5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采用生物發酵床墊料養殖或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沼液還田的零排放或足夠面積氧化塘達標排放。
(3)適度養殖區內新建、擴建、改建養殖場必須符合“三區”規劃,嚴格審批制度,并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叭瑫r”,對已建的畜禽養殖場按禁建區的要求治理,對未開展治理或治理后不達標的,要堅決予以關閉。
5、全面推廣先進治污技術。
采取工程治理與生態治理相結合,大力推行“牧沼草”、“牧沼果”等生態養殖模式,大力推廣沼氣工程和固液分離技術,大力引導推廣生物發酵床墊料養殖“零排放”治污措施。大力扶持發展以生豬排泄物為主的生物有機肥廠建設,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扶持農民使用有機肥。
6、加大屬地管理和依法治污力度。
要強化屬地管理,建立以鎮政府為主的養殖業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把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列入區對鎮黨政目標管理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加強依法治污,畜牧、國土、環保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養殖場用地、林地審批管理。農業部門要加強養殖場對養殖場沼氣池、生化池建設、使用的督察。環保部門要加強對規?;?00頭以上)養殖場的環境影響評估審批。各鎮、街要根據《市區人民政府關于征收生豬養殖業排污費的通知》(政文〔〕129號)要求對養殖場依法收取排污費。要強化聯合執法,堅決查處和打擊各種養殖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對未批建設的養殖場要堅決予以依法取締,特別是對違法在禁建區和禁建區內搶建養殖企業的,要堅決予以強制拆除和行政處罰。
(二)優化牧業結構,做優特色產業。
實施優勢畜產品產業帶動戰略,是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必然選擇。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充分利用我區地方畜禽優良品種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畜牧業、綠色畜牧業和生態畜牧業,培育壯大無公害生豬等特色產業,推進畜牧業規?;?、標準化、生態化、產業化建設,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畜禽產業帶。
(1)大力推進生豬標準化生產,改造提升50個標準化規模豬場,年出欄無公害生豬5萬頭。
(2)以信華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通過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發展肉豬產業發展基地,到2015年,建設商品基地場30個,養殖專業戶200個。
(三)突出標準化生產,提升質量品牌。
標準化生產是現代畜牧業的重要基礎,是提升畜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1、強化領導,落實責任
繼續將生豬標準化工程項目建設列入鎮(街)、農場黨政目標管理考核內容。落實生豬標準化建設工作責任制,將目標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到基層,落實到單位。
2、狠抓重點鎮的生豬標準化建設
把石亭鎮、天寶鎮、五峰農場作為實施生豬標準化工程的重點鎮、場。對重點鎮、場的生豬標準化、養殖業污染治理等實行單列管理、單列檢查、單列考核。由所在地政府負責落實,在2015年前完成重點鎮、場禁建區、適度養殖區內規模較大養豬場的標準化改造。
3、加大資金投入。
堅持養殖戶投入為主,政府適當補助的原則。在積極鼓勵養殖場業主加大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多渠道籌措資金,用于扶持生豬標準化生產,切實解決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積極爭取國家、省有關部門的項目資金支持,由生豬標準化生產領導小組統籌安排中央財政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和中央、省生豬規模標準化場項目補助等資金,用于生豬標準化場建設。
4、認真落實標準化生產技術措施。
緊緊抓住產地環境、無公害認證、檔案記錄、飼養規程、質量監管、污染治理等七項標準化技術重點,加大宣傳、培訓和指導力度,引導生豬標準化場按標準化規范要求實施改造提升。
(四)強化疫病防控,確保穩定發展。
牢牢抓住動物疫病防控這根主線,以保障本區畜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認真開展免疫、檢疫、檢驗、監測和監督等各項工作。
1、狠抓重大動物疫病防控。
認真貫徹“以防為主”和“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群防群控”的方針,進一步強化動物防疫政府行為,建立健全動物防疫工作責任制,建立穩定的動物防疫經費投入等保障機制,繼續按照“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地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負總責,各級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主要責任人”的要求,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列入區對鎮(街、農場)年度黨政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加強免疫和監測,確保全區口蹄疫、禽流感、豬瘟、高致病性豬蘭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強制應免免疫率達到100%、免疫有效保護率達70%以上,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檔”,實現“力求不發生,確保不流行”的防控總體目標。
2、強化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建立和完善畜牧業養殖檔案,引導和指導養殖企業科學用料用藥。加強飼料獸藥監管,加大對“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蘇丹紅、“蛋白精”等違禁藥物的監測力度。進一步加強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加強流通過程監管,規范批發市場交易方式,加大對活畜禽交易市場的監管力度。推進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充分發揮“動物無害化處理池”的作用,依法嚴厲打擊收購、屠宰、貯存、配送病死豬及其產品的違法行為。
(五)產業布局基本框架
根據主導產業和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資源優勢及潛力,逐步將我區畜牧業劃分為由農場等三大區域。三大區域內又分為禁建區和適度養殖區:
(1)禁建區
(2)適度養殖區
五、畜牧業發展的組織保障
(一)加強畜牧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
政府要把扶持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畜牧業發展規劃,并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認真組織實施。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解決畜牧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認真履行規劃、指導、管理、監督、協調、服務的職責;發改、經貿、財政、國土、林業、畜牧獸醫、環保、金融、科技、工商、技術監督等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進畜牧業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
(二)依法促進畜牧業穩定發展。
要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畜牧法》等法律法規,落實支持畜牧業發展的各項措施。加大普法力度,繼續深入開展《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規的學習培訓和普法宣傳工作,提高生產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加強行政執法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強化行政執法力度,為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三)加大對畜牧業發展的投入。
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區支持農村”的要求,增加政府對畜牧業的投入,重點加強對動物防疫、生態環境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及地方畜禽品種保護,特別是要加大對養殖業污染治理經費的投入,進一步完善強制拆除養殖場補償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于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加快推進動物防疫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將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配套經費、強制免疫注射經費、重大動物疫病監測經費、防疫工作與培訓經費、應急物資儲備經費、應急儲備金(含畜禽免疫應急死亡補償金)、疫苗貯運費等列入財政預算,并及時撥付。加大區畜牧獸醫局獸醫綜合檢驗檢測中心、鎮基層畜牧獸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四)強化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要認真做好調度、協調、監管工作,成立以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發改、經貿、規劃、國土、林業、環保、水利、工商、質監、畜牧獸醫等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規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規劃實施協調會議,組織聯合執法,加大對執行規劃工作以及污染治理工作的督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督查,確保規劃落實。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制訂和細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為規劃的實施提供保障。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畜牧業發展規劃的重點內容,特別是要讓廣大干群明確養殖業“三區”規劃劃定、養殖場建設的審批程序等,提高干部群眾對實施規劃的認識,為規劃實施打好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