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農村水利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縣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推進鄉村振興為抓手,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和建設“民生水利、生態水利、安全水利”的目標要求,全局上下團結拼搏、扎實工作,全縣農業農村水利工作有條不紊,穩妥推進,齊心協力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糧食生產、產業扶貧、飲水安全保障、人居環境整治、防汛救災、小水電清理整改、河長制、病蟲害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安全生產、大棚房整治等工作喜結碩果,成效斐然。
一、今年來的主要工作
(一)聚力行業扶貧,決勝脫貧攻堅
1、扎實開展產業扶貧
嚴格對照貧困戶脫貧、貧困村出列、貧困縣摘帽標準,壓實工作責任,抓實產業扶貧。一是精準使用省重點產業扶貧資金,抓重點產業引領示范。2019年重點產業扶貧項目共安排專項扶貧資金570萬元,幫扶貧困人口2138人,幫扶企業5家,幫扶期限為5年。二是精準使用涉農整合資金,抓自主產業無縫覆蓋。依托主導產業,抓好產業布局;參照重點產業幫扶模式進行委托幫扶。2019年安排資金1700萬元,其中縣工業集中區1500萬元,引進楠竹加工企業對貧困戶進行委托幫扶,共幫扶貧困戶1670戶5625人,七七科技公司安排資金200萬元,幫扶貧困戶185戶750人,幫扶期限均為5年,幫扶本金2000元/人,每年按照幫扶本金的10%進行分紅,幫扶期滿后退回貧困戶本金。三是繼續抓實產業直接幫扶。抓實苗香梨、獼猴桃、青錢柳、百香果、油茶、脆棗等作為特色農業扶貧項目后續管理,使已經投入的844萬元資金、栽種的105萬株苗木發揮效益,讓11647戶貧困戶46400人切實受益。
2、用心抓實人安飲水。2019年我縣共實施76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工程總投資4307.37萬元,其中22個貧困村投資1224.5萬元。76個項目已于10月中旬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我縣目前農村安全飲水覆蓋率達到了100%,自來水覆蓋率已達到96%,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保障率達到了100%,全面實現了省定農村安全飲水脫貧標準和人安飲水全覆蓋;共安裝155臺消毒設備,全縣消毒設施村居全覆蓋;對245個點進行水質檢測并出具水質檢測報告,全部達標,實現水質檢測自然水系全覆蓋。
3、全力做好駐村幫扶。我局共有茅坪鎮長樂村、白毛坪鎮太平村、坳嶺村、汀坪鄉太陽村、西巖農場5個駐村幫扶點,共有貧困戶331戶貧困人口1139人。局黨組根據“四村一場“的實際情況,因村施策,大力改善農村基礎條件,補齊農村短板。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培養致富帶頭人10人,大力發展青錢柳、油茶林、水果、蔬菜等“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引進省級農頭企業實行利益聯結委托幫扶。幾年來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890萬,用于改善人安飲水、村級活動建設、道路硬化鋪沙、危房改造、人居環境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1.8%下降至0.84%,實現“四村一場”整體脫貧出列目標。
(二)聚力農業發展,推進鄉村振興
1、三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一是全力強化農產品市場監管執法。組織開展“2019年農資打假”等專項整治行動,出動執法人員170人次,檢查農資經營門店138家,接待農民咨詢服務0.5萬人次,展銷農資產品2萬公斤,金額10萬元。受理投訴舉報8起。處理8起。二是全力打好農作物病蟲防治殲滅戰。全縣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面積576萬畝次,防治455萬畝次,病蟲情報12期,印發病蟲情報5000份,編發病蟲防治手機短信17000條次,將病蟲防治工作落實到鄉鎮和村組。三是全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組織發動15名專家、31名基層農技人員采取面對面培訓進村入戶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培訓覆蓋全縣13個鄉鎮(場)62個村。完成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32萬畝,覆蓋129個村4.5萬農戶。四是全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年共抽檢樣品2020批次,檢查生產經營企業417家,查處問題3起,涉及金額3.8萬元,責令整改1起;配合省、市開展質量安全例行監測4次,抽樣69批次,合格率100%。五是全力開展實用技術農民培訓。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60余場次,共培訓238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00余人,技術人員田間地頭指導農戶1000多次,現場技術實操培訓3000余人次。
2、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萬畝,與去年持平。中稻播種面積16.8萬畝,總產7萬噸,單產416.7公斤,增幅為2.81%。旱糧作物播種面積7.2萬畝。完成秋冬播面積14.2萬畝。全縣共申報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面積15.2畝,發放補貼資金1596萬元。
3、特色產業提檔升級。一是全縣發展高山蔬菜種植面積20萬畝(含竹筍基地8萬畝),總產值11.28億元。新建連片蔬菜大棚260個,共發展種植專業村65個,種植戶達1.28萬戶。同時繼續實施蔬菜價格指數保險,投保資金共387.74萬元。全縣稻米、果蔬、茶葉等產品獲得國家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共25個,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是我省重要的“供港澳蔬菜生產基地”和蔬菜生產出口大縣。二是全縣水果、蔬菜、藥材、茶葉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共61萬畝,實現產值18.8億元,農業特色產業帶動1.12萬貧困農戶致富奔小康。
4、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創新。全縣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558家,實現銷售收入6.5億元;全縣農業產業化企業達到127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市級龍頭企業11家,銷售收入12.2億元,實現利稅5376萬元;發展省級示范園6個,落實了“千企”幫“千村”行動,5個省市級龍頭企業與10個貧困村建立起幫扶關系,大力培養村級產業,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5、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不斷加大。一是積極有序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整治了農村生活垃圾非正規堆放點2處,清理衛生死角955處,清理村內塘溝103處。二是大力整治“空心房”。拆除“空心房”320戶,拆除建筑面積共82360平方米。三是全面啟動“廁所革命”工作。根據市里安排,我縣2019年度改廁任務2137戶,現已完成2137戶,共完成年度計劃的100%。
6、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序推進。2019年,我縣高標準農田任務為2.1萬畝;5月份完成初步設計;7月初上報初步設計;8月市對該項目進行批復;9月對項目進行標段劃分、財政投資評審、選擇招標公司;11月上報招標方案并經市農業農村局審批核準,同時已招標公告和開標評標;預計該項目工程于12上旬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三)聚力民生水利,推進生態治理
1、全力推進河長制工作有名有實。今年來河長巡河共交辦問題32個,解決32個;按照交辦的時間節點和“一單四制”要求督辦整改省市交辦問題18個;整改并銷號5處河庫“四亂”問題;創建了12條水清、岸綠、景美、河暢的樣板河。同時加強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河湖功能永續利用宣傳,大力開展了保護“白云湖”、“母親河”宣傳大行動,宣傳工作排全市第一,全力爭創省市河長制工作先進縣。
2、全力加強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今年,共征收水資源費100余萬元,新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取水許可證117個,其他取水工程取水許可證16個,延續取水許可5戶。完成取水工程(設施)核查登記,形成有效取水工程名錄286戶。
3、全力抓實水行政執法工作。加強河道巡查監管力度,嚴格水行政執法。今年來,我縣共組織開展河庫執法檢查28余次,調處水事矛盾糾紛1件。按照非法砂石碼頭整治標準,完成大桐坪河道疏浚機制砂場和丹口鎮陳文廣砂場整治并銷號工作。
(四)聚力民心民意,答復建議提案
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6件,政協委員提案6件,建議提案答復率100%,走訪見面率100%,非常滿意或滿意率100%。通過解決一批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密切了政府部門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明確了我們的工作重點,有效促進和推動了農業農村、水利工作。
(五)聚力主題教育,加強黨的領導
局黨組堅持把落實“四個優先”的要求作為做好“三農”和水利工作的頭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政績考核聯系到一起,層層落實責任。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積極踐行“為農民謀幸福、為鄉村謀振興”的初心和使命。全年共組織學習精神6次,集中輪訓2次,集中考試2次,學習心得70余篇,開展“不記初心、牢記使命”、“兩學一做”主題教育6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12次,組織觀看廉潔警示教育片5次。堅持以抓黨建為抓手,持之以恒整肅工作作風,全面促進了全年各項工作開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財政投入相對不足。財政對農業水利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農田水利、人安飲水、小水電清理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工作投入嚴重不足,信貸支農力度不夠,貸款擔保等制約因素較多,農業企業融資困難。
二是農業比較效益不高。全縣農業水利基礎仍然薄弱,經濟總量不大,結構不優,質量效益不高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農業規?;潭容^低,訂單生產規模較少,品牌優勢不明顯,農產品加工業小而散,處在產業鏈的末端,經濟效益低,抗市場風險能力不強;農產品品牌較多,影響力不足。
三是科技支撐力度不強。新型職業農民、農業水利科技人才、實用人才短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不夠。我縣農業新品種試驗與研發相對于其他縣市區還相當落后。
四是農村環境整治力度不夠。部分干部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思想認識不深,少數鄉鎮、村的整治工作還停留在做表面文章,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群眾更沒有發動起來,“上熱下冷”的現象依然突出。
五是辦公經費嚴重不足。機構改革前,我局共有行政編制47名,事業編制33名,人頭工作經費52萬元;機構改革后,我局僅有行政編制17名,事業編制53名,如果按原來原則預算,我局人頭經費僅能預算32萬元,將嚴重影響我局正常工作開展。
三、2020年工作打算
(一)鞏固做好脫貧攻堅成果。繼續精準使用資金,抓實產業,繼續對已經實施的產業項目、人安飲水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等實施有效監管,發揮最大效益,讓貧困群眾繼續享受到脫貧攻堅成果。
(二)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螅^續做好農業產業帶動、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創建等工作,按照《苗族自治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方案》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工作。
(三)持續做好服務改善民生。繼續抓好糧食安全生產、農業特色產業、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作,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三農問題,大力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的工作要求,全力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
(五)全面實施“四水”同治。以生態治理為主線,按照“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同治的要求,繼續抓好主要干支流治理及中小河流治理、小水電清理整治、河庫“清四亂”專項清理整治,開展各級河長巡河,河道保潔,河道劃界,入河排污口核查治理工作。
(六)繼續以政策支持推進發展。以農業保險、蔬菜價格保險、地理標志認證、產品認證、商標注冊、龍頭企業認定、追溯體系建設、農產品電商等方面繼續實行了政策扶持,大力地促進我縣農業特色產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七)持續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加強干部隊伍的培養、配備、管理、使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愛水利的工作隊伍。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堅持干字當頭,實字為先,深入農村調研,真正了解農民的訴求和期盼,真心實意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八)加強黨對三農和水利工作的領導。強化黨的領導,凝聚“三農”工作合力,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全面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結合職能定位,明確工作思路,細化政策舉措,主動對表、積極作為,形成工作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九)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