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土局后五年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土地開發利用主要任務及重點工程布局
(一)“十一五”土地開發利用主要預期指標
1、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基本農田保護率不低于現有耕地80%的法定標準,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182529.40公頃。
2、新增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0.89萬公頃以內,其中農用地轉用控制在0.80萬公頃以內,耕地占用控制在0.36萬公頃以內。
3、嚴格實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土地開發整理增加的耕地面積不低于建設占用耕地面積。
(二)切實加強耕地保護
強化各級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堅守基本農田這條紅線,落實基本農田各項管護措施,實現保數量、保用途、保地塊的“三保”目標。切實貫徹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制度、用途管制制度、嚴格審批與占補平衡制度、質量保護制度等各項保護制度,采取有效管護措施,促進基本農田得到長期特殊的保護。繼續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確保耕地年度占補平衡,重點抓好水口庫區、富屯溪流域、建溪流域、松溪流域、崇陽溪、麻溪流域、南浦溪流域等6片土地的開發整理,尤其是**市十萬畝全國基本農田示范區土地整理項目和光澤縣五萬畝省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
(三)嚴格土地利用管理
堅持把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作為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通過年度用地計劃,調控用地總量,強化對農用地轉用的控制和引導,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總量、速度、結構。嚴格執行產業政策,重點保障國家、省重點工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以及為民辦實事工程用地,保障高科技、高產出的生態型工業項目用地,保障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保要求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投資強度達到省政府規定標準的工業項目用地。堅決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圈占土地,依法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對建設用地的合理需求。認真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使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更具有戰略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快土地集約利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大力推行經營性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建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統一公布制度。
(四)全面推進集約節約用地
按照“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管住總量、集約高效”的原則,嚴格管理建設用地,努力實現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加強規劃引導,實行用途管制,逐步引導工業向開發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住宅向社區集中。通過規劃合理確定城市用地規模,合理布局工業平臺和開發區。堅持以項目定用地、以投資額定用地量,全面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完善經營性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加大閑置土地的處置力度,對閑置2年以上的土地按規定堅決予以收回,并依法及時處置。加強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管理,改革用地審批管理方式,努力使農村居民建房用地管理從混亂走向有序。科學安排新農村各業用地,合理劃分建設用地區、土地開發整理區和生態保護區等。(五)大力推進征地制度改革
認真做好征地制度改革的探索工作。嚴格執行國務院有關征地管理的規定,依法合理確定征地補償標準,做好征地前的告知,足額及時兌現征地款。建立健全我市“三高一統一”的征地制度;建立落實征地農民補償安置責任制,確保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主要任務及重點工程布局
(一)“十一五”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目標
1、基礎性地質調查評價。提供普查基地23處,積極鼓勵商業性勘查,主攻礦種為銅、金、銀、鉛、鋅、鉬以及飾面花崗石材。提供詳查基地10處。
2、全市“十一五”末-**年礦業采選業產值達9.26億元,比**年的產值增長97.44%。年均增長率12%。資源利用結構得到改善,礦山總數控制在500個以下,年開采處理礦石1600萬噸,螢石開采量控制在年產38萬噸以內。
3、建立良好的礦產資源市場秩序。基本消除無證開采、亂采濫挖現象,商業性勘查市場初步形成,石灰石等18種非金屬礦產采用招、拍、掛有償出讓探礦權,采用以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方式出讓采礦權的比例占全部出讓項目的80%。閉坑礦山生態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達礦山總數的80%。
(二)開展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
大力開展公益性地質礦產調查,為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提供信息服務。依法制定優惠政策,改善礦業投資環境。全面推進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鼓勵社會資金在我市劃定的鼓勵開采區和允許開采區內開展的市場需求為導向、經濟效益為目標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活動。
(三)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礦產資源
控制礦產資源開采總量,調整優化礦產資源利用結構和布局,適度開發、深度加工、綜合利用礦產資源,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嚴禁無序開發和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礦產,整頓治理或淘汰關閉規模小、設備落后、技術差、效益和綜合利用率低、污染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嚴格控制新開礦山項目,限制在生態地質環境脆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重點保護區內開采礦產資源。
(四)嚴格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人口、資源、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地質環境保護并重和“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做好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警和防治,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人民財產損失。做好生態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工作,重點是對露天開采礦山生態地質環境的保護,以及城市周圍,閩江、建溪、富屯溪(含金溪)、國道、鐵路、高速公路兩側可視范圍內礦山生態地質環境的治理,消除由開發礦產資源引起的“青山掛白”現象,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地質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五)重點工程
1、公益性地質礦產調查。**市坪地-浦城鉬多金屬礦調查評價區,發現可供進一步工作的礦產地2處;**東游-政和夏山鉬銅鉛鋅礦調查評價區,發現可供進一步工作的礦產地2處;**八外洋-節山-**山后鉛鋅礦勘查區,發現可供進一步工作的礦產地5處。
2、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市八外洋鉛鋅礦普查,預期提交鉛+鋅50萬噸的中型礦床1處;政和縣香爐坪銀多金屬礦普查區,預期提交銀300噸、鉛+鋅10萬噸的中型銀(鉛鋅)礦床1處;建陽市唐科銅鉛鋅銀礦普查區,預期提交鉛+鋅30萬噸、銅5萬噸、銀200噸的中型鉛鋅(銀、銅)礦床1處;政和縣星溪金多金屬礦普查區,預期提交金10噸、鉛+鋅10萬噸、銅5萬噸的中型金多金屬礦床1處;**縣東坑石灰巖礦勘探區,預期提交大型(8000萬噸)石灰巖礦床1處。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市坪地鉬礦新礦山建設工程擬建一座年采、選礦石能力30萬噸鉬礦山;**縣東坑水泥用灰巖新礦山建設工程,擬建一座年采礦石能力165萬噸石灰巖礦山及相配套的年產150萬噸水泥生產線;浦城縣屏峰硫鉛鋅礦山擴大建設工程,擬將原年采選礦石能力10萬噸礦山,擴建為年采、選礦石能力30萬噸硫鉛鋅礦山;政和縣王母山硫鐵礦山擴建工程,擬將現生產能力擴大為年采、選礦石能力20萬噸硫鐵礦山;浦城縣金竹坑鉛鋅礦新礦山建設工程,擬新建一座采選礦山能力10萬噸鉛鋅礦山。
4、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警和防治。開展礦山、水利設施、公路、鐵路、旅游區等專項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對各類經濟開發區,重大工程項目、規劃的主要交通干線,開展區域性的地質災害綜合風險區劃工作。重點治理(避讓)示范工程:延平區塔前大坪村西山木巖滑坡;**市順陽鄉吳林村上山昌滑坡;邵武市水北鎮王亭村莆山組滑坡;政和縣勝利村政和一中北測滑坡;建陽市徐市鎮南槎村學校滑坡;浦城縣楓溪鄉胡推村下胡推滑坡。
5、生態地質環境調查、保護和恢復治理。建陽太陽山金礦生態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觀音坑飾面花崗巖礦山生態地質環境治理;**上樟垅煤礦生態地質環境治理;延平區更古梧桐洞飾面花崗巖礦山生態地質環境治理;浦城縣銀場鉛鋅礦生態環境治理。
三、基礎測繪主要任務
“十一五”期間**市區域范圍要實施空間定位基準改造工程,在全省C級GPS控制網基礎上,以1-5KM的點位平均間距適當進行點位加密,布設D級GPS控制網。為全市測繪工作提供統一的空間定位基準。市區規劃區598K㎡在“十五”期間已完成GPSD級網加密,“十一五”期間應盡可能進行大地水準面精化,提供高精度的高程定位。**市各級規劃中心城區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本著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急用先測、分步實施、技術先進的原則,實現系列尺度地理信息的全面覆蓋。主要有各縣(市)規劃中心城區1:500、1:1000、1:2000地形圖測制,共約131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