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分析全力打造普法工作新亮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街道轄10個社區1個村,幅員面積12.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萬人,流動人口3萬余人。年以來,我們按照“五五”普法和依法治街總體規劃的要求,堅持不懈地深入開展依法治理和全民普法教育工作,提高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街道連續多年榮獲法制建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實行工作目標管理
五年來,街道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區規劃精神,把法制建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街道、11個社區(村)成立了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依法治街和“百千萬普法示范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在小區和大院成立相應的工作協調小組,并落實了黨政領導干部聯系抓點工作機制。年,街道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下發了《街道“五五”普法及依法治街規劃》,明確了工作總體目標、主要任務、步驟、方法、組織領導和保障等。同時,每年年初又結合當年的工作任務和普法重點,制定年度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計劃,對當年的普法工作做出明確要求。各社區(村)按照街道統一要求分別制定當年普法工作計劃,做到層層落實,層層發動,確保了普法教育工作向縱深發展,落到實處。為進一步強化責任,街道把依法治理及“五五”普法等工作列入了街道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管理,每年年終對各單位實行考核,依據考核情況進行表彰獎勵,充分調動了基層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積極性。
二、開展各類普法教育,增強全民法制意識
一是抓好領導干部的普法。制定了街道黨工委中心組學法制度和領導干部年度學法計劃,采取黨工委中心組集中學習、自學、交流學法心得和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專題講座的方式開展學法活動,增強領導干部的法制觀念,提高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時,依靠領導的示范帶頭作用,有效推動了機關、社區干部的學法積極性。
二是建立普法骨干隊伍。在每個社區(村)確定2名法制宣傳員,每年定期舉辦普法骨干培訓班,開展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并通過他們深入到群眾中宣傳,營造人人學法、自覺守法的良好氛圍。
三是做好重點人員的普法教育工作。我們將機關、村(居)兩級干部、企業人員及青少年、外來人員等作為普法的重點對象。如機關和村(居)干部,由街道統一購買法律知識讀本發放,采取自學、以會代訓、學法考試等方式加強干部的法制教育。對中小學生和青少年,堅持發揮法制課教育主陣地作用,學校聘請了法制副校長和法律輔導員,不定期開展對學生、青少年法律、法規輔導,重點講解《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內容。對外來人口和企業人員,堅持“誰用工,誰負責”原則,由用人單位負責組織員工的集中學法活動,切實提高員工的法律素質。
四是做好普通群眾的普法工作。積極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單位、進監所、進中介組織的“法律八進”活動。為增強群眾普法效果,司法所干警每兩月到各社區法制學校巡回辦一期群眾法制講座,還創立了“訂單式”法制普法教育方式,即講座前一周,由司法所以書面形式征求居民意見,宣講主題由群眾點,內容由群眾定。真正實現了群眾要聽什么就講什么。課后,司法所干警還要與群眾開展互動交流。這種訂單式、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教育,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學法興趣。
三、狠抓依法治街重點,落實依法行政工作
一是抓基層依法治居治村。認真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意見》,統一布署,制定下發了街道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意見。大力宣傳《(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等,做到各項規章制度張貼上墻,進一步強化了村居依法自治;堅持群眾代表議事制度,規范村(居)務、財務公開,增強了工作透明度,實現了村(居)依法“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有力地促進了依法治居治村工作的開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得到了加強。
二是抓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針對當前形勢下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和出現的難點問題,開展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近年來,我們先后與區林業局、區安監局等部門聯合開展了木村加工經營戶的清理整頓工作;與區愛衛辦、工商、環保等部門聯合開展了“五小店”的整治工作,依法取締了無證經營、非法經營,規范了經營秩序。通過清理整頓,有效地打擊了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的違法行為,整潔了街道的市容環境,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由于我們堅持了依法依規的原則處理各類問題,幾年來街道沒有發生一例行政訴訟事件。
三是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保一方平安。堅持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消除各類不穩定因素,化解各類矛盾,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是依法治街的重要保證。五年來,我們開展了“兩搶一盜”、打黑除惡等專項斗爭,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認真落實了對流動人口、“”邪教重點人員的管理監控,治安刑事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開展學校周邊游戲廳、網吧等的清理整治,凈化了校園環境。積極妥善處理了移民遷建、土地及企業債務糾紛等引發的各類矛盾、不穩定因素30余起,近年來未發生因矛盾糾紛激化引發的重大治安案件,無一起因調解不當引發的非正常死亡和民轉刑案件,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四是強化法律服務,保障經濟健康發展。司法所主動擔任街道及各村(居)的法律顧問,為各類行政活動提供法律決策服務;積極參與企業改制發展,為企業法人提供了合同等法律文書的制作、審核和鑒定等,促時了企業健康發展;建立干部群眾“1+10”制度,大力為轄區群眾提供法律服務,解答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涉法問題,幫助群眾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積極調解化解民事糾紛,調解率98%,調解成功率達98%,有效地維護了全街社會穩定,為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規范完善法治運行,“五五”普法見成效
依法治街、“五五”普法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提高了群眾的文明素質,法制社會進一步體現。五年來,街道始終圍繞建設法制社會這一目標扎實性地開展工作,建章立制,加強對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的探索、創新和實踐總結。各村(居)也都能結合各自實際,多形式地開展依法治村和普法工作。如各社區(村)利用節假日及各類宣傳活動,以展板、掛圖等形式大力宣傳民主法制工作,普法宣傳深入人心;各社區(村)結合實際建立了群眾接待室和糾紛調解室,為群眾提供維權和調解糾紛,并在調解糾紛的同時,宣傳法律、法規,教育他們遵紀守法。各社區(村)從群眾意愿出發,依法開展勞動就業、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努力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一系列措施,群眾法律意識得到了增強,鄰里和睦,社會安寧,依法治理、“五五”普法取得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