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鎮經濟社會拓展工作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鎮位于區北部,總面積15.6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總人口2.5萬,其中常住人口1.18萬。
我鎮圍繞區委、區政府“兩加快一統籌”戰略目標,團結帶領全鎮廣大干部群眾,加強思想作風建設,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成果顯著:年全鎮工業銷售產值達18億元;實現財政稅收4200萬元,連續三年保持快速增長,比年翻了兩番;村級可支配資金達到28412萬元,比年增長2267%;農民人均純收入8686元,比年增長50%;全鎮有6500人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5%和91%;臨丁路、鐵跨公立交等重要交通設施的完工;總投資1200余萬元、占地600余畝的五大村民公園先后建成等等。認真總結回顧“十五”期間的工作,對我鎮制訂“十一五”計劃和今后的發展有很大啟發。
“十一五”是黨的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最關鍵的五年,也是區委、區政府實現“兩加快一統籌”戰略目標和我鎮實現城市化的重要時期。抓好這五年的工作,對于經濟跨越式發展、全面實現城市化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鎮以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規模、更實的措施為標準,切實制訂“十一五”期間經濟與社會事業發展的規劃。
一、鎮“十一五”時期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精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圍繞我區“兩加快一統籌”工作主題,按照創新、發展、保障、穩定目標,解放思想,扎實工作,努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城市化推進,帶動區域經濟、文化、社會的全面進步,力爭把我鎮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和諧新城。
二、鎮“十一五”時期發展思路
“十一五”期間,我鎮經濟和社會總體發展思路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城鄉一體化為載體,以科技創新為關鍵,以大項目建設和留用地開發為抓手,認真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充分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和人的和諧發展。
三、鎮“十一五”時期空間布局
根據現有市、區重點項目和既定規劃,鎮“十一五”期間的發展空間布局將以大型居住區、機電功能區和風景旅游區三大區塊為中心,依靠重點項目建設,帶動周邊經濟發展。
大型居住區:大型居住區是目前市啟動的最大的居住區項目,是市政府實現“居者有其屋”的重點工程。居住區規劃總面積5800畝,分經濟適用房、農居安置房、商品房三大區塊,總建筑面積350萬平方米,入住人口達10萬人。居住區建設按“兩年打基礎、三年成框架、五年見成效”的目標推進,目前安置房工程已經動工。根據規劃,市政府還將在繞城公路以北實施占地4000余畝的長睦居住區項目。
機電功能區:鎮機電功能區(原私營經濟園區)總規劃面積6749畝,用地面積4475畝。根據總體規劃,機電功能區將主要發展高科技、高投入、高產出的以機械電子類為主的都市型工業經濟,并適當擴大以商貿服務業為主的功能區塊,為大型居住區和風景旅游區做好配套服務。
風景旅游區:列入我市旅游西進第二批重點項目的旅游景區,有著悠久的自然和人文歷史資源優勢。景區占地8000畝,內有自然溪流7條,規劃重點古跡11處。根據規劃,旅游將以千畝桃園的桃文化為特色,分為皋亭觀桃區、古運河旅游帶、佛教文化區、生態休閑區、民俗旅游區五大景區,重現明、清“皋亭觀桃”的盛景。
四、鎮“十一五”時期發展目標
“十一五”時期,我鎮的發展目標是:工業銷售產值年增長16%,增加值年增長10%,財政收入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一萬元,年均遞增6%;農村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圍繞上述目標,必須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實施四大戰略,發展都市工業經濟
實施資源整合戰略,以培育重點企業為抓手,對小、弱、雜企業實施優化組合和“騰籠換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企業產出率。實施大項目帶動和“優二進三”戰略,抓好國家“4+4”項目——鍋爐廠的前期建設,帶動工業經濟提升。實施“留強汰劣”戰略,實行扶優扶強和優勝劣汰,鼓動發展總部經濟,形成企業規模效應。實施品牌戰略,繼續加大技改投入和新產品開發的力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爭創名牌產品。力爭在“十一五”時期,新組建企業集團3家,工業銷售產值突破25億元,形成具有較強優勢的機械電子類高科技產業圈。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拓展招商空間
一是及時調整招商引資方向,實現有地快用、有地優用,合理抬高招商門檻,提高引資質量。二是充分利用和開發好四個撤村建居村267畝的10%留用地指標,使其真正成為安置失土農民就業和集體經濟發展的基地。三是緊緊抓住大型居住區拍賣地塊契機,引進房地產、大型超市、汽車專賣店等三產項目,發展第三產業。四是著重抓好標準廠房建設,搶抓機遇、搶灘占地,構筑新的發展空間。五是結合總體規劃優勢,盤活老區塊及各村的存量資產,不失時機地引進具有較高科技含量和發展潛力的大項目,改善地區產業結構。六是加快景區的旅游開發,以制作控規為契機,培育發展度假經濟、休閑經濟。
3、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社會各項事業
一是在確保基本養老保險“即征即保”、推進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基本生活補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時,通過發展經濟、社會保障、培訓技能和鼓動自謀職業來解決被征地“農轉非”人員的勞動就業問題。二是繼續完善科教文體事業投入機制,構建基礎教育、成人教育、幼兒教育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建立健全地區體育協會、業余文體團體和三級文化體育管理網絡;全面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精神,構造群眾文體場所體系;大力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積極爭創省、市體育強鎮。三是切實增加環衛設施的投入,大力加強環境衛生整治,鞏固市級衛生鎮成果,搞好愛國衛生、食品衛生、精神衛生、紅十字會等工作。四是認真貫徹“一法一條例”,深化計生優質服務,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五是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大力引進高學歷、高職稱、高科技人才。六是全面完成村級服務設施社區化建設,加快社區民主自治進程,通過開展“春風行動”和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積極發展民政殘聯福利事業。
五、鎮“十一五”時期重點項目
1、大型居住區建設。大型居住區是市委、市政府破解“住房難、安置難”的重點工程,涉及、后珠、長睦、大塘四個村,規劃總面積5800畝,分經濟適用房、農居安置房、商品房三大區塊。建成后總建筑面積350萬平方米,將入住10萬余人。目前安置房工程已經開工,下步將做好10%留用地的招商引資以及房地產和建筑公司的注冊、納稅工作。同時要切實做到高起點規劃設計,高標準建設管理,把大型居住區建設成功能完善的現代化新城。
2、備塘河(段)整治工程。備塘河(段)整治工程是市政府確定的一項重點水利工程,也是大型居住區建設的一項配套工程。河道整治范圍南起石大路,北至上塘河,全長3.9千米。根據市規劃,整治后河道面寬20米,河底標高1.0米,兩岸綠化帶各5米。備塘河(段)整治工程的實施,將徹底改善備塘河的水質和兩岸環境,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整治目標,同時也為邁向城市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3、旅游開發工作。占地8000畝的旅游景區是市旅游西進第二批重點項目,有著悠久的自然和人文歷史資源優勢。為突出皋亭旅游“桃文化”的特色,重現“皋亭觀桃”的盛景,我鎮于年成立了生態旅游開發公司,以加強對景區開發的操作。目前,景區近8000畝范圍的土地已被市規劃局作為指令性控規列入年度編制計劃,下步將以生態皋亭、文化皋亭、度假皋亭、休閑皋亭為主題對景區進行定位,同時加快完成旅游開發修建性詳規的編制和龍居寺修復報批手續,實施沿山村借地綠化,對沿山石礦進行修復整治,并加快招商引資。
4、同協路建設。同協路南起六堡錢塘江邊、北至上塘河,路寬達60米,其中段總長2000余米。該項目是健全城市道路交通樞紐的市政重點工程,目前控制性詳規已經出臺。同協路的建成,不但將貫穿南北,成為縱向交通的主要干道,還將大大改善我鎮投資和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5、鍋爐廠項目。鍋爐廠不但是我市列入國家“4+4”的重點項目,也是機電功能區的龍頭引進企業,總投資7個億,占地480余畝。“杭鍋”的實施將對產業結構調整起到極大的作用,并將帶動周邊企業的調整。
6、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電子芯片設計、制作的高科技企業,年創稅將達1000萬元以上,也是機電功能區的重點引進企業。
7、實業有限公司。注冊資金7000萬美元,總投資1000萬美元,主要從事自有品牌鋼琴的生產和銷售,建成后將極大地提升乃至的文化產業氛圍。
8、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000萬元,是一家從事電子產品生產的高科技企業,也是的重點企業之一,旗下擁有七家子公司。
9、紙張城項目。由浙江騰龍紙業有限公司開發,一期營業面積達12000平方米,建成后將帶動周邊倉儲、物流、服務產業的發展。
10、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在集鎮中心地帶建造社區服務中心,為地區群眾提供便捷快速的社區衛生、辦證、辦事等服務。
六、鎮“十一五”時期存在問題
城市化推進有阻力:城市化推進雖然帶來了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但對世世輩輩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來說,對于身份轉換尤其是工作、生活方式的突然轉變有一定的抵抗情緒,突出表現為征地難、拆遷難、安置難、補償難等方面。
發展空間受局限:主要是土地被凍結后,發展空間不足導致我鎮經濟受到制約。根據城市化推進的要求,盤活現有資源“優二進三”將是我鎮“十一五”時期的發展主旋律,但在當前階段三產發展相對不充分的條件下,工業發展空間不足將對我鎮“十一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不穩定因素增加:城鄉一體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也帶來了就業、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激發了一些歷史遺留矛盾,導致社會治安不穩定因素增多。
七、鎮“十一五”時期解決有關問題的對策
1、加強社會事業建設,完善村級經濟管理。要全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使全鎮人民生活質量有普遍提高,做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頭并進。要在做到基本養老保險、推進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基本生活補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解決被征地“農轉非”人員的勞動就業問題。要努力完善村級經濟管理體制,繼續實行村級財務中心制,推進撤村建居村資產量化,逐步實現農民向市民、向股民的轉變。要切實加強土地征用款的使用和管理,增強集體資金使用透明度。
2、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大項目帶動作用。在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中解決問題,堅持“優二進三”,即由注重發展工業調整為重點發展服務業,由注重擴張規模調整為注重優化結構、優化產品。著力抓好餐飲、商貿等休閑產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要緊緊抓住大型居住區拍賣地塊、各村標準廠房建設等契機,引進房地產、大型超市等三產項目,發展第三產業。要實施“留強汰劣”戰略,實行扶優扶強和優勝劣汰,鼓勵發展總部經濟,形成企業規模效應。同時以大項目建設帶動城市化推進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加快道路交通建設,做好物流運輸的配套服務;抓好城鎮規劃建設,實施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改善投資環境。
3、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確保社會平安穩定。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實施依法治鎮戰略,增強全民法制觀念。要繼續完善“打防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長效機制,深化和創新外來人口“三化”管理,實行專群結合,群防群治。要繼續健全和完善基層調解組織,依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