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區區域化黨建管理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目標要求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區黨建聯席會為平臺,以推行“社區公共服務進中心”、“黨員崗位服務進網格”、“公益志愿服務進小區”為抓手,加強社區建設,創新社區管理,優化社區服務,不斷探索社區黨建區域化新途徑,著力構建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社區黨建工作格局。
二、工作任務
按照健全組織、建強隊伍、優化服務、創新管理、促進和諧的要求,推行以社區黨建聯席會和“社區公共服務進中心”、“黨員崗位服務進網格”、“公益志愿服務進小區”為主要內容的“一會三進”模式,強化社區黨組織社會管理服務職能,形成社區管理人人參與、和諧社區人人共建的局面。
(一)健全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以社區為單位,成立由辦事處黨委負責人、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各轄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組成的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小組。聯席會議由社區黨總支(支部)書記牽頭主持,原則上每兩個月召開一次,也可根據需要隨時召開。聯席會議重點圍繞社區建設和黨建工作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會前,社區黨組織向聯席會議小組提交會議議題,重大議題需經辦事處黨委研究確定。會后,由社區黨組織和相關單位督促落實,并在下一次聯席會議上進行通報。
(二)社區公共服務進中心。依托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強化資源整合,健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推進社區公共服務,實現社區服務功能進中心、便民利民事項辦理在中心。
1、建好中心。高標準建設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確保建筑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配套完善設施設備,在便民服務大廳統一懸掛黨群工作、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人口計生、法律援助等標識標牌,設立一站式柜臺和黨員示范崗。
2、完善功能。按照“五務合一”的要求,堅持就近、便民的原則,加大社區資源整合力度,盡量把便民服務室、衛生服務站、市民學校、愛心超市、警務室、文化娛樂室等公共服務功能整合進黨員群眾服務中心。
3、優化服務。建立社區干部代辦服務和值班制度,為居民提供就業創業服務、救助保障服務、醫療衛生服務、文體科教服務、維穩調處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家政服務和物業管理服務、村鎮社區為農服務等,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黨群議事、便民利事、宣傳教育、就業指導、文體活動、幫扶救助、矛盾調處等功能作用。
(三)黨員崗位服務進網格。充分發揮社區管理黨員的作用,推行網格化管理,實行資源配置進網格、崗位服務進網格、黨員活動進網格,為居民提供更精細、更貼心的人性化服務。
1、劃分網格。按照“街巷定界、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根據街道、巷道、樓棟和居民戶數、人口數劃分若干個網格,從社區管理的黨員中選派1-3名黨員進駐網格,擔任網格員。
2、設崗定責。根據網格居民需求和黨員優勢特長,在網格內設置就業創業指導、醫療衛生服務、矛盾糾紛調處、濟困解難幫扶等崗位,建立入駐網格黨員服務承諾、限時辦結、巡查排查、民主評議等工作制度,組織引導黨員入駐網格履行崗位職責。
3、跟蹤服務。組織引導網格員按照崗位職責,推行政府行政服務“零障礙”、特定人群服務“零遺漏”、居民便民服務“零距離”,開展為居民代辦公共服務,待業青年、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等重點人群關愛服務,環衛監督、治安巡防、民間調解等公益服務,家政服務、水電維修等便民服務,打造社區居民“15分鐘生活服務圈”,努力實現社會服務管理“全覆蓋”。
(四)公益志愿服務進小區。整合轄區單位黨員資源,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在生活居住小區的先鋒模范作用。
1、依托小區黨員開展義務服務。以小區、樓棟為單位,由社區組織居住在小區的黨員開展宣傳教育、就業指導、便民利民、扶貧濟困、治安維穩、醫療救助、環境保潔、文體娛樂、公益活動等志愿服務活動。
2、依托轄區單位開展共建服務。發揮轄區單位職能優勢和黨員干部特長優勢,召集轄區單位黨員干部,深入各小區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把志愿服務活動向樓棟、家庭進一步覆蓋和延伸。
3、依托市級志愿服務團隊開展組團服務。結合小區居民實際需求,對接市千人志愿服務團隊,定期組織志愿服務團隊深入小區開展活動,推動公益事業聯建、文明社區聯創、下崗職工聯幫、困難家庭聯扶、社區治安聯防、計劃生育聯抓、文體活動聯辦。
三、有關要求
加強社區區域化是創新社區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各社區黨組織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統籌推進,確保實效。
一是要加強領導。要把社區區域化黨建工作納入社區重要議事日程,明確一名分管領導具體抓好落實。要制定方案,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切實采取措施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二是要嚴格考核。要把社區區域化黨建落實情況納入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年度考核范疇,考評結果作為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評先表優的重要依據。
三是要強化宣傳。社區黨組織要加大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的宣傳力度,不斷探索推進社區黨建區域化新途徑,營造多方參與、共駐共建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