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技推廣中心幫扶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中華民族將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聯合省教育廳扶貧工作隊、鎮財政所等幫扶單位,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筑牢為民服務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責任擔當,促進工作落實,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全縣高質量摘帽作出應有貢獻。
一、目標任務
深入貫徹關于扶貧重要論述,統籌打贏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指標,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壓緊壓實幫扶責任,因人因戶精準施策,實現現有貧困人口3戶5人高質量脫貧。達到貧困發生率降至零、特色產業鞏固壯大、“兩基”建設配套齊全、村集體經濟突破25萬元的年度目標任務,助力全縣高質量通過貧困縣退出評估驗收和國家抽查、普查,確保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圓滿收官。
二、主要工作
(一)主攻產業增收扶貧。充分發揮縣農技推廣中心技術優勢,積極開展種養業技術培訓,推廣“3+N”產業發展模式,重點發展高山有機稻、黑毛豬和山芋三大主導產業,結合實際適度發展茶葉、山核桃、天麻、山羊、土雞、稻鴨等特色產業。持續推進產業獎補,通過產業扶貧,使有能力貧困戶發展1—3項相對穩定的產業增收項目。2020年計劃全村訂單種植高山有機稻180畝,發展稻鴨共育50畝,貧困戶戶均年飼養黑毛豬1頭。爭取扶貧資金30萬元,購置安裝設備,升級村粉絲加工廠,提升加工能力和產品品質,進行品牌培育、包裝營銷,引導農戶擴大山芋種植達300畝以上;與省內高校對接,實現訂單銷售。推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力爭培育5名以上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戶增收。管好村光伏電站和農戶分布式光伏電站,確保光伏產業增收。
(二)突出就業增收脫貧。組織開展實用技術、技能培訓,開發拓展村級公益勞務崗位、輔助性崗位,鼓勵扶貧基地、扶貧車間吸收貧困人口務工;積極引導貧困戶外出就業、回鄉創業和居家靈活就業,穩步實現就業增收。摸清肺炎疫情對“兩業”帶來的影響,采取措施加大對群眾恢復生產、外出務工等幫扶力度,力爭把群眾損失降到最低。
(三)壯大集體經濟收入。支持年出欄500頭標準化養豬場建設,升級村集體山芋粉絲加工廠,管好村集體光伏電站;圍繞資產收益扶貧,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和農村“三變”改革,提高年度內貧困戶收益分紅金額;切實把防范返貧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擺到突出位置,集中會診“一人一方案,一戶一措施”,確保幫扶措施應享盡享,因人因戶精準幫扶,力爭脫貧戶人均年純收入達8000元以上、邊緣戶等特殊群體人均年純收入突破5000元大關,不斷提高脫貧質量,為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提供堅強保障。
(四)推進社會幫扶帶動。繼續做好映山紅公司等農業經營主體支持農戶種植養殖產業服務,鼓勵農業企業到扶貧村進行物資和資金的捐贈;做好“10.17扶貧日”項目認領、認捐和政策宣傳,積極主動協調社會組織到村結對幫扶、志愿服務等各項愛心活動;落實結對幫扶干部為貧困戶銷售農產品。
(五)加快“雙基”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持續推進“三大革命”,完成改廁90戶。新建程沖、蔡河、天勝三個集中居住點公廁3個,修建河道護岸178米;爭取在朱灣、天勝、程沖三個偏遠村民組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在6個集中居住點實施亮化工程,安裝路燈71盞;完成程沖組棗榜、蔡河組河西兩自然村莊環境整治;規劃徐沖砂石路工程,打通銅鑼關與黃獅寨景區的旅游通道;啟動實施銅鑼關古遺址保護、小龍潭瀑布和小黃山旅游開發項目,推動發展鄉村旅游;以肺炎疫情防控為切入點,大力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好生態植被和水資源,實施村莊清潔工程和“六凈一規范”建設,營造綠色、整潔、和諧、宜居的生態環境;推進“最美庭院”“五好家庭”等“十星”評選活動,推進移風易俗,夯實振風超市、新時代社會實踐活動,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弘揚正能量,提升村民文明素質、提振鄉風文明建設水平;完成蔡河體育文化廣場、石龍法治文化廣場健身器材安裝,舉辦1次鄉村春晚、4次義診義演,滿足群眾精神文化和衛生健康需求,提升基層綜合文化服務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黨建引領。按照“一抓雙促”要求,推進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的示范引領和先鋒模范作用,真正把村黨支部建設成為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加強與幫扶單位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共建活動,特別是在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能力素質提高上加大力度,加強黨員教育管理,運用好智慧黨建平臺、黨員先鋒網、QQ群和微信群,牢牢把握思想教育主陣地,落實定期匯報思想和經常性談心談話制度,確保黨員隊伍忠誠純潔;組織外出參觀學習,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培養謀長遠謀全局的科學發展理念。建立黨員先鋒崗和志愿服務隊,發揮黨員在急難險重任務和維護群眾利益方面的模范帶頭作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發揮群眾智慧,激發群眾在村級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完善法治德治自治機制,拓寬群眾諫言獻策渠道,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新型農村發展之路。
(二)壓實各方責任。加大幫扶單位之間溝通協調,充分發揮省教育廳和縣農業農村局資源優勢,挖掘社會潛能,協調多方力量,爭取在項目、資金、技術上給予更大更多支持。貫徹落實“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的主體責任,保障駐村扶貧工作隊、幫扶單位、幫扶干部、駐村專班履職盡責,協調解決村民面臨的產業、就業、健康、教育、醫療等實際問題。依托省教育廳優勢資源,落實竹村農產品進省教育廳機關食堂超市等銷售;協調做好合肥市路小學結對幫扶長源小學,為竹村學齡孩子提供優質教育。依托縣農技推廣中心技術優勢,著力加大農業新技術推廣、特色種養產業發展,協調農業經營主體對口支持。加強村兩委班子、黨員隊伍、村民代表和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培養一支走不掉的扶貧工作隊;強化后續銜接,做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實現穩定脫貧,為下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