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技局上年總結及下年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0年上半年,縣科技局以創新型縣建設為抓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思路,通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適應新常態,穩中求進,奮力爭先,積極構建縣域科技創新體系,為促進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肺炎發生以來,在狠抓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助推科技型企業復工復產,促進我縣科技創新發展節奏不停。現將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上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做好疫情防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一是制定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持續發展政策措施。優先兌付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相關政策,降低“科技貸”貸款利率、優化貸款審批流程等政策措施。疫情期間,兌現自主創新及孵化器、眾創空間政策1113萬元,省級政策配套資金269萬元,惠及企業116家;120余家企業申請“科技貸”,額度超4億元,已成功為50余家企業放款1.5億余元。二是積極為科技型企業協調解決疫情防控緊缺物資。共為企業協調解決口罩18萬余只、酒精2噸多、84消毒液5噸多以及額溫儀100余只,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三是積極協助包聯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組織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并負責4個卡點值班值守,協助社區疫情防控;積極為社區協調緊缺物資,共協調物資3批次,免費解決口罩、消毒液、醫用酒精、體溫計等物資。四是深入開展“四送一服”工作。結合“三包三抓”專項行動,走訪調研42家企業及重點項目,開展銀企對接會、“科技貸”工作座談會、要素對接會等一系列活動,協調解決184家企業相關需求,進一步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達產,提高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
(二)推進創新型縣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認真總結我縣2019年度省級創新型縣建設工作成效、查找短板不足,扎實做好省級創新型縣建設工作。完善創新型縣建設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印發《肥西縣省級創新型縣建設2020年工作要點》,對各鄉鎮園區和縣直有關部門擬定考核細則,并納入縣政府目標考核和學干先鋒云平臺考核。積極謀劃創建國家級創新型縣,初步擬定我縣創建國家級創新型建設方案。
(三)科學編制規劃,筑牢科技創新頂層設計
全面梳理“十三五”期間科技工作情況,認真總結工作經驗成效,分析優勢潛力,查找短板不足,扎實做好“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收官工作。依據《肥西縣“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機制,嚴格時間節點,擬定工作計劃。認真考察遴選科技規劃服務機構,加強工作調度,主動跟蹤對接,及時掌握進度。深入開展調研工作,力爭全面涵蓋工業、農業、服務業,種子期、發展期、成熟期企業,以及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6月份,形成規劃研究框架,并專門針對研究框架進行座談討論,使之更加符合我縣科技創新發展工作實際。
(四)開展高企培育,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一是高企申報工作有序開展。在宣傳、培訓基礎上,結合“三包三抓”專項行動,深入走訪調研企業,聘請專業人員現場審核申報材料,2020年第一批推薦88家企業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二是修訂完善2020年促進自主創新政策。擬出臺政策17條,增加“創新券”、“高成長性企業認定”等2條政策,鼓勵科技型企業充分利用創新資源開展研發活動,鼓勵科技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三是企業創新能力逐步增強。艾創微獲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項目支持(全市僅11個),利民制藥獲得市第二批肺炎防控應急科技攻關立項(全市僅3個),推薦23家企業申報市“借轉補”項目。
(五)推進科技平臺建設,著力推動協同創新
一是穩步推進園區平臺建設。持續跟蹤指導肥西經開區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生物醫藥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建設工作,持續推進桃花鎮科創小鎮建設,加強宏聚電子信息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壯大園區實力;二是孵化器眾創空間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引進專業孵化團隊入駐桃花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東風資城軍民融合孵化基地正式揭牌,全縣孵化器、眾創空間總數達15家,其中省級2家、市級5家;三是花崗省級農業科技園建設穩步推進。園區已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高標準農田項目、“八小”水利工程項目,建成大棚面積200畝。
(六)推進科技金融工作,破解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是積極開展“科技貸”業務,主動對接擔保公司和協議銀行,梳理匯總縣內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主動為小微企業打開融資綠色通道。二是加大“科技貸”業務優惠力度。給予申請“科技貸”企業50%利息補貼和0.5%擔保費補貼,大力支持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共渡難關。三是持續跟蹤天使投資基金項目。深入調研天使基金發揮的效益,促進天使投資基金良性發展。今年以來,對3個項目開展盡調,擬予以投資。截止目前,天使投資基金完成股權投資項目7個,投資總額3400萬元(其中市天使投跟投1000萬元)。
(七)做好科技人才工作,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一是持續舉辦“創智匯”雙創精英挑戰賽。啟動第五屆大賽工作,印發大賽方案,召開新聞會,深入市高新區、蜀山區等地開展4場推介活動。4年來,通過大賽平臺,引進各類人才97名,培育出國家級人才2人、省級人才9人、市級人才15人。為參賽項目兌現持獎勵資金、對接科技金融4億多元。培育縣級創新型企業家30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6家,催生發明專利320項。引進戰略性新興項目57個,2019年實現銷售額近9億。二是開展柔性引才備案。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采取多種方式吸引縣外人才投身肥西建設,發揮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為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八)做好農業科技工作,助推鄉村科技發展
一是特派員隊伍建設不斷加強。聘任安農大、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10名專家擔任專家類科技特派員。選派第九批公益類科技特派員26名,選派2名優秀特派員到阜南縣掛職扶貧。二是企業研發能力不斷提升。12家農業企業申報市科技創新2020年度“借轉補”項目,2家農業企業申報省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實施11個科技特派員專項項目,支持資金110萬元。三是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花崗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獲批2個國家級“星創天地”、1個省級特派員工作站,實施3個特派員專項項目。綠溪洲、杰與祥、蘭君園藝等3家省級特派員工作站獲市特派員工作站年度績效考核“優秀”等次。
二、存在問題
一是政策宣傳力度有待加強。受疫情影響,政策宣傳形式比較單一,宣傳力度不夠,政策知曉率不高,政策惠及面較窄。
二是高企培育力度還不夠。目前,我縣高企在規上企業中占比較小,高企地域分布不均衡,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和高企培育庫不夠健全。
三是孵化器建設存在短板。我縣擁有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僅7家,與肥西優越的區位優勢不相匹配。孵化器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運營主體綜合管理能力較弱,專業孵化水平較低。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一是持續推進《肥西縣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結合我縣科技創新發展實際,充分進行調研,完善規劃框架,充分征求縣直單位和全縣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高標準完成肥西縣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二是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新政策及其操作規程。科學穩步推進自主創新政策及其操作規程的修訂和完善,及時組織政策宣貫。三是制定兩個“辦法”。制定《肥西縣“創新券”業務實施辦法》,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合同交易,引進高精尖項目落地,解決初創期企業融資問題;制定《肥西縣高成長性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遴選成長性好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
(二)高標準推進創新型縣建設
一是扎實推進省級創新型縣建設。加強工作調度,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做好省級創新型縣建設驗收準備。二是爭創國家級創新型縣。對標國家級創新型縣指標體系,以創新平臺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產學研合作為重點,著力整合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環境、培育創新經濟、集聚創新人才,積極對接省市科技主管部門,謀劃爭創國家級創新型縣。三是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完成花崗鎮省級科技園年度建設任務,做好迎接省科技廳驗收準備。組織開展縣級農業科技園認定,積極申報市級農業科技園區。
(三)全力提升為企服務水平
一是重點抓好高企培育。全面貫徹落實省市“三比一爭”活動,以系統推進的方法,組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培育計劃,不斷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分類引導初創型、成長型、成熟型科技企業,對照高企認定標準,列出問題清單,分類施策,點對點幫扶,落實支持政策,加大對2020年第二批高企的幫扶和指導力度,爭取高通過率。二是做好“四送一服”常態化工作。創新性地為企業提供常態化高效服務,形成上下聯動、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確保“四送一服”工作長效化穩步推進。
(四)持續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科技金融工作宣傳力度,拓展宣傳途徑,提升政策知曉率,擴大政策惠及面;二是對接支持一批天使投項目,進一步加強對天使公司的監管力度,確保天使資金作用發揮;三是加大“科技貸”支持力度,不斷擴大科技型企業貸款力度,真正幫助科技型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四是進一步開展容錯和風險補償措施研究,增強投資風險承受度,爭取更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受益。
(五)扎實開展科技人才工作
一是做好肥西第五屆“創智匯”大賽相關工作。重點做好大賽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大賽的推介、宣傳、參賽項目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大賽期間的服務保障等工作。對大賽獲獎項目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幫助其兌現各項政策,爭取盡快落地。二是開展第二屆創新型企業家評選工作。繼續評選30名對我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的創新型企業家。三是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與省、市科技部門對接聯系,建立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大院大所協同創新機制,通過高水平創新創業平臺,吸引行業領軍人才落戶肥西。
(六)深入推進農業科技工作
一是加強特派員隊伍建設。組織開展創業類科技特派員申報認定,表彰優秀創業類科技特派員,兌現獎補政策。加強新選派公益類特派員培訓,適時組織外出參觀學習考察。二是推進特派員工作站標準化建設。全面做好與安農大、省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對接,建成以省、市專家牽頭、縣級農業技術為骨干、行業協會技術人才為基礎的特派員工作站5個,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市級特派員工作站。三是抓好科技精準扶貧。加強對特派員幫扶貧困村產業扶貧項目督查指導,做好省科技扶貧年度考核準備。積極做好我縣科技特派員技術幫扶阜南縣產業扶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