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重商主義觀念在國際貿易的體現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低價出售本國商品(傾銷)
重商主義時期,人們已經意識到,本國所富余的商品固然可以供應別的國家,可是別的國家也可以從其他的國家得到同樣的東西,或者采用其他地方一些類似的貨物,那么就會使本國的出口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盡可能地減低本國商品的價格,而不讓這種商品失去銷路。例如當時的英國能夠在土耳其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紡織品,大大地增加了它的銷路,而威尼斯人的紡織品卻因為價格較高而幾乎沒有什么銷路了。傾銷在現代更是數見不鮮了,1995—2008年5月,WTO爭端解決機構接受申請的爭端案件總數為374起,其中,反傾銷爭端案件數為62起,占比16.58%。這足以表明傾銷受到了各國的關注和抵制。中國在國際上遭到的反傾銷事件也在逐年增加。1995—2008年5月,在中國參與的13起反傾銷爭端案件中,涉及農產品的為4起,其中包括蝦(3起)和養殖鮭魚(1起);涉及鋼鐵產品的3起,其中包括石油管材、鋼管/管材和不銹鋼產品;其余6起分別涉及軟木(2起)、紙(1起)、火柴(1起)、水泥(1起)和銅版紙(1起)。中國加入WTO第一案就是中國與日本的農產品貿易摩擦,日本對中國的農產品實施反傾銷,嚴格限制中國的農產品輸入日本。距今更近的溫州打火機反傾銷案依然氣勢洶洶,幸歐盟意外地撤回了訴狀。溫州打火機稱雄世界不僅僅因為那里的人們聰明能干,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那里的打火機生產形成了規模經濟,生產成本低廉。所以低價出售并未形成傾銷,這是中國“入世”后贏得的對歐盟反傾銷調查的第一案。不管是重商主義時期還是現代的國際貿時期,低價出售以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都是對外貿易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貿易保護主義
重商主義者要求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并極力主張國家采取各種干預經濟的措施,頒布保護商業、工業的法令,實行貨幣輸入和產品出口、限制或者禁止貨幣輸出和商品進口的政策,要建立強大的軍隊和海上艦隊,以保證對本國經濟的保護……托馬斯•曼也指出:“對于本國產品不要課以過重的關稅也是很必要的,這樣免得使外國人嫌這些商品太貴而影響了銷路。尤其是輸入的外國貨物凡是要再運出去的就應該予以照顧,否則這樣的貿易非但不能繁榮起來而且還難以立足。”現代國際貿易中一個重要的學說是李斯特的保護幼稚產業理論。李斯特認為一個國家處于工業化時期的時候,工業剛剛興起,還不具備和外國強勁的競爭對手競爭的實力,為了讓國內的幼稚產業發展壯大起來,國家應該實施干預經濟的措施予以保護。保護的措施有多種,李斯特強調指出的有:“對某些工業品可以實行禁止輸入,或者規定的稅率事實上等于全部或者至少部分的禁止輸入”同時還指出“凡是在專門技術與其制造方面還沒有獲得高度發展的國家,對于一切復雜機器的輸入應當允許免稅,或者只征收輕微的進口稅。”有學者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和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提出的國家(地區)保護主義指標,進行了分類。把保護貿易的政策分成高、中、低度保護三類。低度保護模式的國家(地區)有德國、加拿大、美國、法國、英國、中國香港、巴西、印度和新加坡等9個國家和地區;中度保護模式的有韓國、中國臺灣、印度和中國大陸等5個國家和地區;高度保護模式的國家是俄羅斯。在重商主義時期和現代國際貿易時期貿易保護的主要途徑是進口關稅。
(一)關稅重商主義晚期明確提出,國家必須實施保護關稅政策,以保護本國工業、商業和航運業的順利發展,保護本國工商業使其能抵制國外的競爭對手。現代的國際貿易政策中,關稅仍然是對外貿易的一大壁壘。例如20世紀,服裝和鞋類制造業在美國工業中占主導地位。為防止歐洲產品對美洲大陸的侵蝕,美國實施高達90%以上的關稅,保護其服裝工業。時至今日,由于種種原因,美國服裝鞋類產品的關稅仍然居高不下。中國的關稅情況大致如下:汽車、煙草、飲料部門,稅率在48%~72%之間;居于第二層次的一般消費品,即服裝、家具、文教體育用品,其稅率為41%;塑料、橡膠和金屬制品,印刷制品、建材、食品、皮革毛皮制品等輕工產品,以及林業產品等第三稅率層次的產品,稅率在20%~32%之間;機電、化工產品,造紙、鋸材和人造板及部分農產品的關稅率在中下等水平在12%~19%之間。
(二)非關稅壁壘(貿易保護的新興措施,是關稅保護的傳承和發展)非關稅壁壘主要包括:進口配額、自動出口配額、進口許可證、反傾銷、綠色貿易壁壘、技術壁壘等非關稅壁壘。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政策越來越把非關稅壁壘作為實現其政策目標的主要工具。因為他們具有靈活性、有效性、隱蔽性和歧視性等特點。正是由于這些特點,非關稅壁壘取代關稅壁壘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是有其客觀必然性的。發達國家不僅是國際貿易的主體,也是實施關稅措施的主要對象。例如:美國為對日本的汽車出口實施限制,產生了“自動”出口配額制;對日本和歐盟鋼鐵產品的限制,產生了最低限價制度。歐盟為了對美國農產品實施限制,實行差價稅制;為對日本的電器實施限制,采取了繁瑣的海關程序。日本為對美國農產品限制,制定了更為苛刻的檢驗檢疫標準。2003年上半年,歐盟先后頒布了《關于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和《關于在電子電器設備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這兩個環保指令屬于典型的打著環保旗號的技術壁壘,對中國的機電產品對歐盟的出口造成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對于這些大宗商品的限制,每一宗所受影響的數額都多達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
三、追求外匯的代價
在重商主義時期,經濟學家們已經意識到了貨幣的多少決定了商品價格的高低。正如托馬斯•曼指出的“一切東西的貴賤乃是貨幣的多寡所使然的”。一國國內金銀太多,會造成物價上漲,使消費下降,使出口減少,影響貿易差額,如果出現逆差貨幣自然外流。托馬斯•曼指出:“如果國家把所有的金銀器皿都融化成貨幣,那么這只能使國家的總財富暫時的增多,卻不能更富有,因為本國的金銀多了就會是商品的價格上升,金銀流出。”現代社會的對外貿易一個重要的目標是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如果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持續保持順差,那么外匯量增多,外匯過多對本國的影響有:(1)外匯儲備大量增加,使本國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和資產泡沫隱患;(2)本國貨幣貨率上升,會使出口處于不利地位,以本幣表示的出口商品的價格上升限制了出口,打擊本國的就業;(3)本國匯率上升,會使外匯儲備資產的實際價值受到外幣貶值的損失而減少;(4)本國匯率上升,本幣成為硬通貨,容易受到外匯市場搶購的沖擊,破壞外匯市場的穩定;(5)加劇國際間摩擦等。這些各個方面的負面影響,幾乎在不斷追求外匯當中暴露無遺。近幾年的中國,就由于外匯積累過多而使人民幣對外不斷升值,對美元匯率不斷下降。
自2006年1月開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在不斷的下跌,在2008年4月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跌破7.0大關,繼續下跌。此外,由于外匯儲備過多的推動,中國通貨膨脹開始出現。房地產和股市均受到通貨膨脹的負面影響,呈現出“泡沫”。例如上海A股最高綜合股價指數,在2006年的1—10月在1322.54~1936.05之間緩慢的增長,這種增長幅度還不算夸張,可是從2006年10月超過2209.02點以后迅速飆升,到了2007年10月,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上升到了最高點6429.68,接下來便是一瀉千里,到了2008年9月,已經狂跌到了2969.50。股市震蕩,房地產市場震蕩。“泡沫”破滅以后,目前的中國樓市、股市蕭條,甚至影響到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重商主義時期的這種思想其實是貨幣數量論的最初思想源泉,而現代社會,使用浮動匯率制的紙幣,更容易由于持續的貿易順差而付出高昂的代價。總之,重商主義思想不僅影響當時的社會,而且在現代國際貿易中仍有所體現。
作者:魏巍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