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新海誠動畫中的物哀思想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物哀思想”自日本的江戶時代被提出后,就一直受到日本民眾的追捧和認可,這是一種已經根深于日本民族特色的思想和意識形態。他們強調重視人的感情,觸景生情和感悟生情,這種思想感情有點類似于中國文化里的“性情中人”。物哀思想作為日本民眾的特色意識形態和思想,對日本的文化和生活具有重要和深刻的影響,對日本的動畫藝術也有巨大的影響。而新海誠作為日本動畫界的又一顆亮眼的星,他的作品廣受世界動畫愛好者的喜愛和支持,同時新海誠先生的作品也深受物哀思想的影響。本文筆者對新海誠先生的動畫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對其作品中的物哀思想進行一定研究,希望能為我國的動畫藝術帶來一定的幫助,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和幫助。
關鍵詞:新海誠;動畫作品;物哀
思想動畫藝術一直深受觀眾朋友們的喜愛和支持,隨著文化藝術的發展,人們對于動畫作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渴望通過從動畫藝術中尋找到情感的共鳴,滿足自己的情感宣泄。新海誠先生的作品帶有自己的特點,打上了“新海誠”的烙印。物哀思想是日本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新海誠先生將物哀思想深深地融入到了自己的每一部作品中,以物哀思想為自己的寄托和核心,挖掘出作品深度,用物哀思想表達出來的內涵來打動廣大觀眾。筆者通過查閱書籍與論文,分析新海誠先生作品中的物哀思想,探討物哀思想在其作品中的體現。
一、新海誠以及新海誠動畫的簡介
新海誠作為日本動畫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具有獨特的新海誠式動畫藝術和思想,他通過自己的動畫作品不斷地傳遞著他的思想感情和價值觀。早在2002年的時候,新海誠就通過自己獨立制作的動畫電影《星之聲》獲得了廣大同行的好評和認可,被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小宮崎駿”,足以見得外界對新海誠先生的認可與期待。新海誠先生同樣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與認可,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奮斗,在2016年推出了自己的個人制作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引起了廣大的轟動,并在我國的各大影院中推出,取得了優秀的成績,獲得了我國觀眾的一致好評,甚至引發了“新海誠”熱,其作品一直被大家討論。新海誠先生的動畫作品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和好評,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新海誠動畫作品的作畫風格細膩,擁有物哀思想下的故事情節和唯美的構圖,再加上相得益彰的音樂效果,從而讓作品能得到時代的認可,擁有廣大的擁護者。新海誠先生的動畫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具有辨識度,形成自己的風格;作品有很多細膩的寫實地方,是對生活中的景色進行唯美的再現,甚至美得做壁紙剛好不過。而他的作品樸實簡單的敘事風格,也是讓觀眾感覺到親切,仿佛是我們生活一幕幕的再現,《你的名字》的愛情故事,或許就是對青春期懵懂愛戀的寫實,勾起大家的共鳴。
二、物哀思想的內涵
1.物哀思想的含義物哀思想這個概念簡單地來說,就是“真情流露”。物哀是一種審美意識;物哀是一種生死觀;物哀是一種思想。物是能被感知的,進而人對客觀事物產生主觀感情,會觸景生情,被事物所打動,流露出自己的真實感情。物哀是對世間萬物,對生命與自然,對所有一切的體味過程,是人主觀與客觀合二為一的狀態,更是日本文學中的一種審美感,是靈魂的解放和升華。
2.物哀思想形成的原因物哀思想在日本的形成是由于日本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狹小,土壤貧瘠,長年深受自然災害的影響,每天都在地震中生存,所以日本民族逐漸形成可一種自哀感,認為美好的事物都難以永遠錯過下去,要抓住那一剎那的美。日本文化是從漢文化逐漸學習而來,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通過日本民族的努力,才從漢文化中獨立出來。而物哀思想則是從這個階段成長起來,日本民族急需一種自己的文化作為民族獨立發展的文化,所以物哀思想在眾多學者和文化名人的努力下,開始逐漸在日本文化中嶄露頭角,并逐漸獨立出來,成了日本民族的特有文化。
三、物哀思想在新海誠動畫中的體現
1.初戀新海誠先生在2016年傾心推出了新作《你的名字》,這部作品自上映以來,一直受到觀眾們的好評,這部作品對初戀這一永恒的主題進行了細致的展開。三葉與立花瀧兩人并不相識,但是通過夢中的邂逅而成了彼此,經歷過生與死之后,他們兩人逐漸走向了對方,成就了他們的初戀。他們剛開始是互相的爭吵,但是隨著時間的轉移,他們的愛情火花逐漸摩擦了出來。初戀是難以忘懷的,他們兩人沉陷在對方的世界里,彼此的記憶相互交融。《你的名字》最后以一種初戀的悲情和超自然的美感,讓人難以釋懷。
2.生與死《你的名字》中三葉與立花瀧兩人通過“不打不相識”而逐漸產生了情愫但是最后他們卻面臨著生與死的告別。相逢是一種緣分,但是相會后是否還有再會,難以預知,而死亡又是如此的臨近。立花瀧通過三葉的記憶,看到了三葉的出生和成長,以及死亡。而在新海誠先生其他的作品中,生與死也是重點的因素,是對作品升華的部分,始終吸引著觀眾。
3.孤悲的愛情愛情這一主題也是新海誠先生作品中的一大特色。在其2013年創作的動畫作品《言葉之庭》中就有深刻的體現。男主人公因為家庭的貧困,在生活中無奈的掙扎,對自己的人生迷茫,內心充滿了孤單,在閑逛中偶遇同樣煩惱中的女主角,兩人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在深入交談后,彼此的心也越來越近,并定下了在梅雨時節相會的約定。但是最后,雖然兩個人彼此戀著,卻無法走到一起,長相廝守,這就形成了獨具一格孤悲的愛情。男女的戀情是唯美的感覺,但是卻無法有情人終成眷屬,既有無奈,又有對曾經愛情美好的回憶和贊美。
四、結語
新海誠作為日本繼宮崎駿后的又一動畫大師,他用自己獨特的手法,為觀眾們刻畫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并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在研究新海誠先生作品的時候,要把日本文化中的物哀思想代入其中,因為新海誠先生深受物哀思想影響,物哀思想在他的作品中時有體現,是對其作品思想的升華,一種物哀思想的美感迎面而來。
參考文獻:
[1]胡文嘉.新海誠的動畫藝術特色研究[J].大眾文藝,2014(11):155.
[2]史爽.電影《你的名字》之美學解讀[J].電影文學,2017(20):123-124.
[3]馬蕓.日本動漫中的文化印象分析[D].同濟大學,2008.
[4]沈妙.日本動畫創作中悲劇色彩的解構研究[D].江南大學,2016.
[5]朱寧.日本電影中的物哀美學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7.
作者:袁陽 單位:南京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