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經濟增長質量測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本文依據經濟增長質量內涵,基于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升級的視角,構建了經濟增長質量指標體系,并采用2014年全國各省份的相關數據,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專家賦值法相結合的方法對各指標賦予權重,測度中國各省經濟增長質量。結果顯示,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經濟增長質量最高。其中,北京在經濟穩定和創新驅動方面表現最佳,上海在結構優化和收入分配方面表現最佳,浙江在資源環境方面表現最佳。
關鍵詞:經濟增長;轉型升級;資源環境;主成分分析;專家賦值法
一、引言
中國經濟在多年的高速增長中,低端制造業和低附加值貿易、房地產以及基礎設施投資這三大傳統動力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高投入、高能耗、低產出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近幾年中國經濟正在探尋新的發展模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改善收入分配模式,實現經濟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試圖從經濟增長質量內涵出發,基于轉型升級的視角,構建指標體系測度中國各省份經濟增長質量。
二、文獻綜述
國內外研究經濟增長質量的文獻較豐富,但對于經濟增長質量內涵尚未達成共識,相關研究也是基于對內涵的不同理解而進行的。近些年,大部分文獻都認為經濟增長質量具有多維度的豐富內涵。國內鈔小靜等(2009,2011,2012,2014等)關于經濟增長質量的研究成果頗豐。其中,鈔小靜等(2011)構建了包括經濟增長率、經濟結構、資源環境、收入分配、居民福利等多指標來研究經濟增長質量,認為經濟增長質量內涵豐富,其所構建的指標只能反映主要方面,并不能完全涵蓋。鈔小靜等(2012,2014)分別研究了資源環境和城鄉收入差距對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顯著。本文也將從廣義的角度理解經濟增長質量的內涵,從多個維度來刻畫經濟轉型時期的經濟增長質量。經濟增長質量測度是將經濟增長質量進行量化的過程。綜合指標評價體系通常從多個維度來反映經濟增長質量,已成為當前學術研究的主流。通過選取基礎指標,采用不同的方法賦予權重,經逐步加權得到經濟增長質量。從現有文獻看,研究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角度比較多元,本文嘗試從轉型升級的視角構建多維度指標體系,考察我國各省經濟增長質量。
三、指標設定
經濟增長既要考察經濟結構的優化、創新活動的效果等動態過程,也要反映出收入分配、質量效益等發展結果。此外,經濟增長的實現也付出了資源高投入、低產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代價,何強(2014)及鈔小靜等(2012)均對資源環境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關系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認為資源環境對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有顯著影響。因此,轉型升級背景下的經濟增長質量除了涉及經濟發展,更多的是考量結構調整、技術創新、資源節約、環境改善以及收入分配更趨公平。在經濟增長質量內涵的基礎上,參考國家統計局2015年的“基于需求的反映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統計指標體系”,本文構建了5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標,分別包含了經濟穩定、結構優化、創新驅動、資源環境、收入分配等方面。
1.經濟穩定。經濟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轉型升級的必要保障。西方經濟學認為,宏觀經濟調控有4大基本目標,分別是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據此,本文分別使用GDP增長率、城鎮調查失業率、CPI等三個指標來反映各地經濟穩定情況,使用稅收占GDP的比重作為輔助指標,補充衡量經濟發展情況。
2.結構優化。結構優化著重反映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情況,是體現轉型升級、經濟增長質量效果的重要方面。結構優化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投資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生產率更高。本文通過如下6個指標來反映各地結構優化情況,分別是全員勞動生產率、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消費率、城鎮化率、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占貨物出口額比重、GDP與固定資產投資之比。
3.創新驅動。創新驅動是本文衡量轉型升級時期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反映指標。進入新常態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依賴的要素稟賦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笆逡巹潯本V要指出,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創新是帶動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鈔小靜等(2011)認為技術進步可以改變生產要素的組合以提高資源利用率,使收益遞增,從而改善經濟增長質量。本文的創新驅動側重于考察技術創新,采用R&D經費與GDP之比、每萬名就業人員R&D人員全時當量、R&D經費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與R&D經費之比、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等5個指標來衡量。
4.資源環境。資源環境是經濟增長的條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但是粗放型的增長模式對資源環境過度開發和利用,降低了居民的福利水平,增加了企業和居民的生產生活成本,影響了經濟增長質量,不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鈔小靜等(2012)研究認為中國經濟轉型期資源環境代價與經濟增長質量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何強(2014)研究資源環境和要素稟賦后指出,能源消耗是我國經濟增長質量面臨的重要約束之一。
本文選取單位GDP能耗、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單位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森林覆蓋率等4個指標來衡量資源環境與經濟增長質量的關系。5.收入分配。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經濟增長的目標之一,若只有部分人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貧富差距懸殊,那么這種經濟增長是低質量的。本文使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之比、城鄉收入比、居民消費水平與人均GDP之比來衡量居民消費能力,進而衡量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四、研究方法和數據處理
1.研究方法。本文將分別測算各省的總體經濟增長質量,以及各省各個維度上的質量。在研究指標評價的文獻中,熵值法、專家打分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法都有較成熟的使用,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而選用不同方法。相比較而言,主成分分析法與因子分析法都是根據數據自身的特征而非人的主觀判斷來確定權重結構,可以很好地避免指標之間的高度相關性和權重確定的主觀性。但是對于包含多個維度的經濟增長質量測度而言,因子分析法無法準確刻畫出各個維度的具體變化情況,只能得到公共因子的變動趨勢,而主成分分析法卻能夠獲得構成經濟增長質量各個維度的量化結果,所形成的權重結構可以充分反映經濟增長質量各維度各基礎指標對于形成總指數的貢獻大小。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測算我國30個省市的總體經濟增長質量。同時,依據主成分分析法的計量結果,結合經濟轉型升級的特點,對指標體系中各二級指標設定權重,加權得出5個維度的指標值。
2.數據處理。本文使用SPSS16版本軟件對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對經過標準化處理的數據進行計量分析,結果顯示,稅收占GDP的比重以及結構優化和創新驅動兩個維度的指標對總指標影響較大。因此,相對賦予較大權重。此外,結合轉型升級時期經濟的特點,本文對GDP增長率、單位GDP能耗、城鄉收入比和居民消費水平也賦予相對較高的權重。同樣使用經過標準化后的數據和相應的權重,進行加權平均,得到各省份每個維度上的指標值,以及各經濟增長質量綜合指標值。為方便理解,本文所呈現的計算結果均經過處理。這里需要說明的,由于西藏的某些數據不完整,本文的研究中,暫時不包括西藏。本文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各地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等。
五、測算結果
本文基于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構建了測度我國經濟質量的指標體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專家賦值法相結合的方法,對22個指標的權重進行賦值,測算了2014年各省份經濟增長質量及各個維度的指標值,具體結果如下。
第一,總體經濟增長質量。本文分別測算了2014年和2006年各省份總體經濟增長質量,從轉型升級的視角看,2014年各省份的經濟增長質量總體好于2006年,表明經過近10年的發展,各省的經濟增長質量均有所提高。同時,經濟增長質量表現相對較好的省份均為經濟發達省份,北京的經濟增長質量最高,上海次之,接下來是天津、廣東、浙江、江蘇等地。這與這些地區的經濟基礎和經濟發展特征相符。兩個年份相比較而言,重慶、湖北、海南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經濟增長質量進步較大。第二,在經濟穩定性方面,各地相差較小。北京表現最佳,其次是海南、上海、貴州、廣東、青海。北上廣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經濟穩定維度上的各指標表現也一直平穩;貴州和青海是西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省份,但是經濟穩定維度上的指標表現較好。相比較來說,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區在經濟穩定性方面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第三,在結構優化方面,表現最佳的是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江蘇。這幾個地區都是經濟發展較好,人均收入水平較高,城鎮化水平較高,在經濟增長質量方面也是最好的幾個地區。其余省份在這個維度上相差不大,說明我國大部分省份在結構優化方面還有較大發展空間。第四,在創新驅動方面,表現最好的是北京,接下來依次是上海、浙江、天津、廣東、江蘇,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情況較好,人才優勢明顯,市場環境相對較好,創新和研發的儲備力量較強,發展動力更大。其他地區在創新驅動維度上表現相差較小,從創新驅動角度提升經濟增長質量有較大發展空間。
第五,在資源環境方面,各地差別較小,這說明各地在發展經濟中都開始注重環境保護,資源節約、高效利用能源。表現最好的是上海,依次是福建、廣東、北京、吉林。山西和新疆兩地資源較豐富,在節約資源、降低能耗方面有更大發展空間。
第六,在收入分配方面,大部分地區差別較小。除內蒙古自治區外,其余省份的收入分配維度的值均位于79~81,其中有18個省份的值位于80~81,表明我國各省份在收入分配方面發展程度相當。總體來看,無論是綜合指標還是各維度的指標預測結果,經濟發達省份在當前轉型升級階段的經濟增長質量好于其他地區。其中,各省份在經濟穩定、結構優化和創新驅動方面發展程度差距相對較大,可以在相關領域采取措施,提升水平,使經濟增長更有質量、更有效益,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鈔小靜,惠康.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測度[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6):75-86.
[2]鈔小靜,任保平.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時序變化與地區差異分析[J].經濟研究,2011(4):26-40.
[3]鈔小靜,任保平.資源環境約束下的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4):102-107.
[4]鈔小靜,任保平.城鄉收入差距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J].財貿研究,2014(5):1-9.
[5]何強.要素稟賦、內在約束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J].統計研究,2014(1):70-77.
[6]何平,倪蘋.中國城鎮化質量研究[J].統計研究,2013(6):11-18.
作者:曹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