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種植管理要點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環境污染所誘發的大量問題已經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甚至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阻礙。林業種植作為擴大綠化面積、提高綠化覆蓋率的重要途徑,在改善環境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充分了解環境污染類型的基礎上,分析林業種植改善環境的重要性,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期通過林業種植,改善及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關鍵詞:林業種植;生態環境;重要性
0引言
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問題仍較為嚴峻,各類自然災害頻發,此類問題將對人們的生活、生產造成嚴重影響,如何降低環境污染程度、減少危害,改善環境已經成為當前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據大量實踐證明,在環境治理工作中,林業種植對空氣內的有害污染物可起到凈化作用,是空氣結構有效調節的重要手段。為此,必須重視林業種植,通過林業種植修復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重新邁入和諧發展軌道。要求做好宣傳工作,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將林業種植改善環境質量的觀念深入人心,鼓勵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林業種植活動,創建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環境體系。
1我國環境污染現狀
在我國粗放式制造業擴張達到極限的同時,也奠定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但在人均GDP達到5000MYM這個中等發達水平的情況下,我國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存在范圍廣、程度高及嚴重化等現象,具體如下。1)污染范圍廣。當前我國環境污染范圍廣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地域廣。由環境污染地域角度分析,已由東南部經濟發達地區快速蔓延到中西部、北部等經濟中地區,甚至向全國擴散。特別是近年來,我國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等政策的實施,進一步加大了開發力度,大量低端產業逐步轉移到中西部,在經濟增長速度快速提升的今天,環境污染問題愈加嚴重。往日清澈的湖水、藍藍的天空已不復存在,逐步被臭水溝、霧霾天所取代。其二,空間廣。由環境污染空間分布來講,污染涉及范圍極廣,如“空氣—海洋、陸地—河流、地表—地下”也就是說水體、土體、氣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情況。2)污染程度高。①水源。相比世界平均水平,我國人均水資源所占比例僅為1/4,水資源嚴重不足。我國水資源總量的35%左右為地下水,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城市地下水受污染較為嚴重的已達到64%,輕度污染也達到33%,僅有3%左右的地下水可視為基本清潔。②土壤。當前我國耕地污染較為,具體污染源為重金屬、污水灌溉、固體廢棄物堆存及毀田等,具體如表1所示。除此之外,還存在較為嚴重的土壤沙漠化現象,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國土總面積中,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16.7%,且呈持續上漲的趨勢。③空氣。溫室效應、酸雨及臭氧層破壞時當前世界大氣污染的三大問題。目前,我國大氣污染主要體現在總懸浮顆粒物濃度超標、二氧化硫污染嚴重、汽車尾氣排放量大、氮氧化物污染加重等。3)污染嚴重化。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但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以霧霾為例,我國僅2012年四大城市,即北京、上海、廣州及西安,就有8500多人由于PM2.5引發疾病或死亡。
2環境改善形勢下林業種植的作用
2.1空氣調節溫室效應、酸雨及霧霾等大氣嚴重污染事件的發生都與空氣內有毒有害物質增多息息相關,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懸浮顆粒物或氮氧化物等,此類空氣污染問題的發生,將嚴重危害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也包含人類本身。據相關研究表明,增加林業種植面積,可對空氣起到良好凈化作用,并能滿足城市“熱島效應”減小的目的,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合理控制空氣內污染物含量,改善生態環境。
2.2土地綠化節約用水、防風固沙及減少水土流失是林業種植的主要作用,通過加大林業種植力度,可進一步優化森林規劃,整合再造林項目,對擴大林業種植規模,克服以往林業種植模式弊端意義重大。同時,通過植樹造林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可實現森林植被面積的不斷增加,對區域土壤生態平衡發展極為關鍵。
2.3實現經濟、生態及可持續發展在環境改善方面,林業種植的推廣,不僅能夠實現環境治理及改善的目的,還能為農民致富提供一條良好的發展道路。尤其是適合當地種植的經濟林木,促進農民增收。同時,通過林業種植面積的進一步擴大,可起到生態環境改善的作用,避免水土流失,涵養水源。進而形成良性生態發展體系,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實現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可持續發展。
3環境改善形勢下林業種植管理措施
3.1遵循和諧發展原則
1)生態原則。林業種植中,應將生態、經濟效益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可在人工栽培的前提下,做到自然栽培技術合理利用的目的,通過互補的模式,實現生態效益提升的目的。2)保護原則。森林防火、防蟲工作對于林業種植效益意義重大。為此,在種植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林業用地規定,做好綜合整治工作,在確保規劃合理、科學的基礎上,積極做好樹木種植工作,保證其土壤肥力充足,達到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3)適宜原則。造林時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種植方式,保證樹種選擇合理化,并與當地地理、地形及氣候環境相結合,對植被生長條件進行全面優化,為植被生存、成長提供有利的生長環境。4)服務原則。林業主管部門需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做好各個部門的協調、溝通工作,通過新型林業服務管理平臺的建立,積極引導當地經濟發展,推動林業建設進程。
3.2加大技術創新,實現效益增收
林業種植過程中,因地制宜是促進植被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在各個地區都存在相應的原生植被,此類植物可很好地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在栽培種植過程中相對較為簡單,且易于成活。為此,在林業種植方面,應嚴格遵循當地自然條件,進行資源的合理利用及配置,進而優化森林資源,做好規劃工作,最大程度提高重建效率,采用新型管理理念,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克服傳統管理模式帶來的負面作用。同時,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第一”的管理原則,根據當地地理地形特征及氣候條件,以優化區域物種質量為重點,建立及健全區域生態體系,最大限度實現森林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全面提升。同時應改進現有管理制度,積極主動做好各項調整工作,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落實各項責任,并建立及健全各項監督管理機制,這都是提高資源保護效率的重要措施。除此之外,建立森林資源保護責任制,還能將退耕還林、造林的內容及發展目標充分展現出來。
3.3強化種植保護改革
基于資源保護結構的特殊性,需要大量人員做好各項現場保護、管理工作,且在綜合考慮質量、安全的基礎上,通過切實可行的措施,對資源結構的穩定性加以維護。為此,相關部門在強化林業種植保護中,必須做好各項規劃、設計工作,并根據當前實際情況,采取措施做好保護,盡可能避免出現森林事故。在現場保護過程中,如發現問題,需及時上報,并指派專人做好現場檢查、處理工作,防止后期出現安全問題,盡可能增強森林資源結構的穩定性。防止水土流失是林業種植的主要作用之一。近年來,我國營造林規模持續擴大,主要轉化來源來自于荒廢土地、樹林及采伐林地等。營造林的主要功能為氣候調節及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營造林建設,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此,必須在對當地種植特色、地理條件等因素全面考慮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林地種植面積。
4結語
在改善環境方面,林業種植貢獻巨大。其不僅能夠做到凈化空氣、防風固沙,還能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生態效益。同時還可輸出大量優質木材,增強經濟效益。由此可見,做好林業種植工作,對提高環境質量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董淑麗.林業種植在環境改善中起到的作用[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4).
作者:羅進 單位:鄭州市西流湖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