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辦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農業產業化程度低
我國農業產業雖然整體規模龐大,但是并沒有真正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據統計,只有約5%的農業企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農業整體產業存在規模小、競爭力弱、科技含量低、農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業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取得一些成就。但是,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大部分是以犧牲環境為前提的。耕地面積逐漸減少、水土流失現象嚴重、草原退化嚴重等生態環境問題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問題[3]。
2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2.1合理開發農業資源,加強資源的保護利用政策
耕地保護事關中國農業穩定、糧食安全,是國計民生之大事。2012年3月,國務院批準了《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規劃期內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0.27億hm2,各地政府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加強對農業資源的保護,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規定程序操作,保障耕地紅線不動搖。同時,要注意吸收、引進發達國家有關農業資源保護先進技術,重視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2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鑒國外農業發展經驗,要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科學的農業生產,可以有效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提高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使自然資源得到持續有效的利用,形成良性循環。要實現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的建設就要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要加大對生態農業的資金、政策支持,特別是要加強技術支持,調動企業參與生態農業發展的積極性,建設生態農業技術保障體系,在農業產業化程度高的地方逐步推進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4-5]。
2.3提高農業的信息化,實現農業發展的科學化
我國農業的信息化建設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因此我國政府要加強農業的信息化建設,建立一個跨地域、跨部門的農業信息系統,形成權威的網絡信息平臺,統籌規劃農業經濟的發展[6]。同時,加強對農業信息服務人員的培養,成立專業的服務農業技術隊伍,才能保證農業科技信息得到有效利用,實現農業發展的科學化。
2.4建立健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法規
隨著對農業資源系統認識的深化和實踐的需要,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并對現行的有關農業資源的法律、法規和管理體系進行全面審理,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農業資源產權制度。
3結語
由于中國人口多、人均資源貧乏,要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強農業資源保護有重要意義,應采取積極有效的解決措施,減少農業資源的浪費,提高其利用率。
作者:孔月英單位:河北省武安市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