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經濟與碩士研究生培養困境及出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目前,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究其根源,主要表現為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沒有施行分類培養的模式,學術性人才培養模式占主導,甚至完全取代專業性的人才培養模式,這就是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學術性碩士研究生培養問題的根源所在。
1.1人才培養目標的泛化導致與其相配套的培養方案存在落差
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設置的初衷與高校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明顯的錯位。從理論上說,學術性人才培養模式是授予理論性人才的,相對應的,專業性人才培養模式是授予應用性人才的。而目前,我國高校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只注重學術性人才的培養,或者將學術性人才的培養模式生搬硬套到應用性人才的培養上,這種培養目標的混亂,必然導致教育經濟與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一系列配套方案存在著缺陷,主要體現在學術性與專業性人才培養導師的界定模糊與實習基地的極度匱乏。
1.2招生入學模式的單一導致與其相協調的生源質量較低
招生入學模式與生源質量是一對互為影響的因子,優質生源的增多會優化招生入學模式,高標準的招生入學模式又能保證生源質量良好,進而吸引更多的優質生源,長此以往,循環往復。教育經濟與管理的兩對關系也遵循上述規律,招生人學模式“單一”與生源質量不佳辯證地表現在入學要求的非專業限定和招生入學統一考試兩個方面。
1.3人才培養目標的錯位導致與其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流向的逆反
任何一門學科的產生和發展前景,從根本上都取決于社會實踐的需要。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產生和發展也不例外。而且,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本身的許多基本理論問題還有待于在現實問題的解決中得到檢驗、充實和發展。因此,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性,決定了其專業設置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定位在學術延伸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
2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改革與出路
針對我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適應21世紀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要的多元化和人才需求層次上移的客觀要求,必須對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過程進行修正和調整,準確界定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歸屬問題,合理調整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口徑,注重加強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內涵建設,以實現從教學科研型取向向學術延伸型取向轉變和從單一的院校行政管理型取向向復合型教育事業應用型轉變的目標。
2.1明確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經濟與管理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作為管理學門類下一級學科公共管理學之下的二級學科,必須堅持學術延伸型和復合應用型碩士的雙重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以“復合應用型人才為主,學術延伸型人才為輔”的分流教育培養機制。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學術延伸型碩士生的培養是為博士生的培養提供優秀生源,補充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教學和科研隊伍;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應用型碩士生主要是面向實際、面向教育一線,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突出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較強的組織管理及協調決策能力,為教育事業發展培養一線的管理人才,加強教育事業專業化管理隊伍的建設。從目前社會需求和我國現有經濟實力來看,今后一段時間應當適度發展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教育(從碩士生中選拔博士研究生),大力發展應用型碩士研究生。[3]
2.2促進招生入學模式多元化,提高生源質量
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自我改造,首當其沖的是嚴格控制生源的數量與質量。近幾年來,研究生的擴招應限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數量的提升,教育經濟與管理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發展還很不成熟,加之學科歸屬界定模糊,就業形勢嚴峻等因素的考慮,其招生碩士研究生的人數不宜過多。
2.3多渠道挖掘就業之路,轉變人才培養流向
目前,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就業是制約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發展的一個瓶頸,甚至可以說是一切困境產生的根源。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就業難固然有忽視學科自身發展、建設規律而通過行政途徑將教育經濟學與教育管理學兩門學科人為地拼合組裝在一起的原因,但人才培養與就業指導的非個性化也是導致本專業碩士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作者:蔡文姝鐘鳴張維佳張濤單位:大連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