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政事業審計工作的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從監督力度來看,對財政的監督強化了,對審計的監督削弱了。這個觀點是半對半錯的,由于財政支出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財政集中支付、全面推行部門細化預算、會計委派、政府采購等改革理所應當得到強化。而且,審計監督的職能要更加強和提升,并不是削弱。首先,我國憲法將專司監督的職能賦予審計部門,這點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動搖的,財政改革越是深入,越要加強審計部門的監督職能,以此來為改革保駕護航,才能保證改革有序、規范、健康的進行。其次,審計監督和財政監督成正比關系,實踐證明,審計監督不斷提高深化,財政監督會因此制度化和規范化。另外,財政監督的加強促使審計監督從繁瑣的會計財務監督中解脫出來,這樣能更全神貫注的為加強資金管理制度、使用效果和運行機制等方面發揮作用,最終真正實現審計的再監督目標。
2.從權力范圍來說,預算執行部門沒有了財權,就犯不了大錯誤。這樣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即使預算執行部門的預算資金分配權歸屬財政,也會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法。利用監管空擋和新財政支出體制的不完善處鉆空子、虛列執行預算騙取財政資金的大有人在。其次,在預算執行部門實行財務統一后,為了逃避會計核算中心的監督,會產生更多的違規違紀現象向其他單位轉移的情況。另外,預算執行部門會大肆產生浪費國家資產的傾向,明知是很長時間用不到或根本不需要的設備物資,一樣打報告申請說政府采購沒有閑置。因此,不會因為沒有財權就不犯錯,關鍵要看監督是否到位,制度是否健全。總而言之,以上三種觀點都是錯的,這些認識的存在必然會阻礙新財政支出體制下,行政事業審計工作的發展創新。因此最好能做到正確認識財政支出體制的最本質要求,充分掌握其運動規律,使得審計更好地發揮服務大局服務社會的作用。
二、行政事業審計工作的創新
1.行政事業審計的思路的創新。行政事業審計工作必須要有新的思路,以更好地適應財政支出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第一,要做到明確目標。行政審計工作的最主要目標是對財政預算支出嚴格把關,深化預算執行情況,確保每一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避免財政資金的浪費和損失。隨著新的財政支出體制的發展,各級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以及社會公眾要求對預算執行情況有更多的知情權、監督權,并了解自己繳納的稅款是如何被使用的,使用的效果如何以及有無對稅款的浪費和損失等。所以,行政事業審計工作必須持對社會公眾負責的態度,牢牢抓住預算執行審計的主題,扎實工作,切實為財政資金實行規范化管理服務。第二,要求把握取舍。有限的審計資源會阻礙審計工作的發展,這時就要求靠轉變觀念來解決問題,正確把握審計工作的取舍,即做到高層次新角度看待審計問題,突出重點,在重點上下功夫。第三,要求應對風險,行政事業審計工作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審計風險,主要有:審計內容和目標不能及時適應審計對象導致的風險;社會公眾要求更多的知情權存在的潛在風險;新體制不完善引發的新情況、新問題帶來的風險;利益格局的調整,以及涌現的更多高科技造假加大的審計風險。因此,我們有必要樹立風險意識,迎難而上,主動研究防范風險的應變之策,盡力化解審計風險。
2.行政事業審計的管理創新。為了應對財政支出管理體制新的要求,審計工作需要推行更加先進的管理模式。首先,以資金為主線,大力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這一觀點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利用資金運行的走向跟蹤審查,對比的找出導致問題的原因,從機制上、制度上、找出解決問題的措施,這樣審計結果就能及時轉化,充分發揮宏觀的指導作用。其次,以制度為基礎,服務于財政資金的良性運作。制度的不完善是滋生腐敗的沃土,審計必須從制度入手,找準制度的運動規律和內在要求,掌握制度對利益關系的調整,由此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揭示漏洞,維護正常經濟秩序,推進制度的良性運轉。最后,以效益作為導向,加大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這一點要求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的經濟責任的審計力度,積極探索績效審計道路,采用審計調查和項目審計相結合的辦法。
3.行政事業審計的技術的創新。首先,達到審計資料共享化。例如:以業務處為單位,建立起審計對象數據庫;以局為單位,建立審計成果數據庫;以廳局為單位,建立起財政基金、資金數據庫等。其次,達到審計技術現代化。具體做法有:獲取全部閱讀權利,掌握讀取功能,以得到最全面完整的信息資料;掌握評估功能,輸入數據就可以對被審計部門的內部控制進評估對;掌握分析處理的功能,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通過對比、匯總、分類等統計方式進行合法性和真實性分析。另外,審計調查擴大化。行政事業審計工作所面對的單位行業多、涉及面廣,審計對象面廣量大情況復雜。同時,新的財政支出體制全面啟動,促使部門利益的格局有很大的調整,而且會潛伏很多比較敏感的問題。在這種環境下,行政事業審計工作必須推進新的審計調查工作方法,目的在于減少審計阻力,進而有效地為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的宏觀決策提供服務。
作者:康曉蕾單位:河南省柘城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