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產業在經濟普查中的特殊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統計科學與實踐雜志》2014年第六期
一、文化產業普查的難點
1.涉及范圍較廣,開展清查難度大。《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分為五個層次,其中第一層包含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兩大部分,第二層根據管理需要和文化生產活動的自身特別分為10個行業大類,第三層依照文化生產活動的相近性分為50個行業中類,第四層是具體的活動類別,共計120個行業小類,第五層在23個帶星號的行業小類(含有部分文化產業活動)中,又設置了29個延伸層。從產業劃分角度看,文化產業涉及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從調查對象性質上看,它涉及企業、行政事業和社團、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在經濟普查中要把上述范圍涉及到的單位一一查清,工作難度相當大。
2.涉及部門較多,工作協調難度大。文化產業普查不僅僅涉及統計系統內部各專業,還涉及地方政府的經濟社會各部門。一方面,文化產業單位的行業代碼、主要業務活動(或主要產品)的審核和認定需要工業、貿易、服務業、名錄庫等專業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文化產業單位的數量和數據質量需要文廣局、經信局、商務局(旅游局)、工商局等部門的分工協作。從系統內部環境來說,目前市級文化產業統計工作由社科處負責,而縣級沒有設置相應科室,大部分地區由工業科、服務業科或綜合科負責。從外部環境來說,各部門仍將文化產業統計視為統計局一家之事,對文化產業統計工作還不夠重視,工作職責還不夠明確,工作配合還不夠順暢。
3.業務基礎較弱,單位認定難度大。浙江省開展文化產業專業統計僅僅兩年左右的時間,統計人員與文化產業接觸時間較短,對于什么是文化產業的認知不熟,對于怎樣在眾多的普查單位中將文化產業單位挑選出來、確定下來還不是十分的清楚明白,也沒有標準的流程可循。大部分統計人員還需要隨時對照著文化產業調查所獨有的《文化活動關鍵字詞表》和《國民經濟行業劃分代碼》,以及對帶星號的行業小類和延伸層的仔細甄別判斷,才能進行挑選和區分,對單位準確定性的難度相當大。
4.統計力量較少,工作拓展難度大。“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統計工作任務重責任大。但從目前的統計現狀來看,統計力量還比較不足。從寧波市區情況看,相關部門和街道統計人員多為1-2人,很大一部分是辦公室財務人員或經濟科人員兼任。這些統計人員平時承擔了較多工作任務,遇到普查年份更是分身乏術。而文化產業統計的企業入庫登記、核實、申報等各個環節都離不開部門街道的積極參與與配合。因此,形成一個業務精干、人員充足、職責明確的文化產業統計隊伍,對加強文化產業統計監測將是一個重要條件。
二、文化產業普查五大環節的控制
1.單位核查環節。核查工作相當于文化產業單位清查,是確定調查范圍和主要數據的基礎。一要重視宣傳動員。經普辦負責牽頭組織協調,工商、稅務、質監等部門通力配合,文廣部門要充分利用對行政管轄的文化產業情況熟悉的優勢,與經普辦積極對接聯系。二要加強業務培訓。在工業、貿易、服務業及名錄庫專業的培訓中結合文化產業的相關內容,并詳細說明文化產業與其他專業統計的關聯和區別,指導普查員如何認定文化產業。三要規范單位信息填寫。在核查過程中正確填寫單位和個體戶的主營業務活動和行業代碼。凡屬于文化產業的,若混業經營中主要經營文化用品的,均應正確填寫或更正為文化產業的相關信息;主營業務活動填寫較為籠統的,應進一步細化。四要完善證照辦理。證照不齊的單位和個體戶要督促盡快辦齊相關手續,并督促相關單位尤其是新增單位,落實經營場所。各部門應對發現的有文化活動而沒有到相關部門登記的市場主體指導辦理流程,積極培育扶持。
2.入戶登記環節。入戶登記環節要填準填全主要業務活動。這一環節所登記單位的主要業務活動和行業代碼是各級文化產業普查人員正式判斷和確定一個單位文化產業屬性的主要依據。在現場登記時,普查員手中除手持PDA外,最好要有簡潔明了的文化產業行業分類、文化產業關鍵字詞表和核查階段取得的文化產業單位一覽表,以便普查員能準確判斷和登記。普查員既要以一覽表為基礎,又不能完全局限于一覽表,當中沒有的單位和沒有確定為文化產業的單位,在現場登記時發現了,也可以在這一環節增加單位和重新認定。做好這一環節的重點還在于詳細了解企業的主要業務活動,文化活動占主要比例的應將文化類業務填在第一位。
3.查遺補漏環節。在入戶登記結束后,縣級普查機構人員、名錄庫專業人員和文化產業統計專業人員應盡快進行單位比對。一要區別情況抓齊“四上”單位。年度退出“四上”聯網直報的,應區分情況進行核實。如縣區間轉進轉出的,說明來源和去向;如未達標準的,應確認是否納入規限下統計;如關閉、停業、注銷、合并的,應及時核對相關部門資料。另外,業務經營活動變化的不再屬于文化產業統計范圍的,應聯系企業注明情況。二要集中力量補充規限下單位。從此次經濟普查與基本單位名錄庫的比對數據中,我們發現規限下文化單位遺漏較多。縣級普查機構應抓緊梳理比對清單,按照歸屬普查小區及時下發,由普查員重新上門登記。對實地登記有困難的單位,應集中進行電話聯系,了解掌握新的經營地址。這項工作還需要各專業加強協作,在比對過程中對單位的行業劃分進行專業判斷。三要加強查補單位情況的督辦。應抽調專人配合經普辦,對文化產業單位的查補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督導,并對各街道的新增情況和完成進度進行通報。
4.質量審核環節。這一環節應貫穿整個文化產業普查工作,從單位核查到匯總上報都要結合各個階段的工作特點和要求,及時進行審核。一要加強對單張普查表的數據審核。首先審核行業代碼和主營業務活動。行業代碼涉及到行業增加值的測算、專業的確定。主營業務活動要求填寫完整準確,與行業代碼相對應。其次審核表內邏輯關系。特別是對一些經營活動數據異常單位的審核,如部分企業營業收入明顯低于工資福利費總額或各項費用支出總額。再次審核人均指標。如人均資產、人均營業收入、人均勞動者報酬等。二要加強對整體數據的審核評估。要與2013年1-12月文化產業統計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核實單位數據有否異常;要與2013年文化產業增加值核算快報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找出總量與結構差異。
5.評估分析環節。一要加強數據綜合評估。首先根據文廣、財政等部門的相關數據進行評估,找出不平衡、不匹配的原因。特別是與當地的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和運營情況相結合,與當地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實施情況相結合。其次根據當地產業發展趨勢進行評估,找出波動較大的行業及影響因素。要召集核算、文化產業統計、名錄庫、普查及相關部門人員開展集中評估,在評估同時提升文化產業統計人員專業水平。二要加強資料深度開發。首先將文化產業列入經濟普查資料開發的重要內容,及早研究確立選題,并實行課題招標,形成優勢互補、聯合攻關的開發氛圍。其次重點研究文化產業的新興業態發展情況、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比較以及文化產業與社會生活的聯系等方向,使普查成果更好地應用到區域發展中去。
作者:樓蓉蓉單位:寧波市江東區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