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計量經濟學的方法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證偽主義的產生與發展
證偽主義原則是由波普爾提出來的。他的證偽思想是在歸納主義方法論的批判過程中產生的。歸納主義方法論重視歸納和經驗,認為經驗是科學理論的唯一可靠的來源。而波普爾則認為歸納主義通過經驗來證實理論,實際上就是在用自身的論據來證明自身的結論,犯了循環邏輯的錯誤。波普爾認為歸納法并不能使人們獲得理論上的新知識,也不能促使理論的發展。在對經驗歸納法做出批判和質疑后,波普爾提出了“經驗證偽原則”。他認為科學的理論不可能被經驗所證實,只能被經驗所證偽。他強調普遍性命題的經驗證實與證偽之間的不對稱性,但是他又過分的夸大了證實的相對性,證偽的絕對性。理論是在證實和證偽的雙重作用下共同發展的。這點是波普爾的證偽觀中的一個主要問題。
二、計量經濟學方法論中的證偽觀
從方法論的角度上來說,計量經濟學可以分為證實方法和證偽方法。由于計量經濟學傳統的檢驗理論的功能,其主要目的被認為是通過數據來檢驗和發展理論,因而其被大家認為是證偽主義。計量經濟學被認為是證偽的有其合理的部分在其中。首先,通過對問題的研究和提取,從中得出的結論本身是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的,其本身就可以證偽。其次,經驗數據的檢驗和模型的估計主要采用統計的方法來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目的是為了檢驗模型和理論中存在的問題,其也具有證偽的性質;最后,通過檢驗來評價理論和改進理論,最終完成證偽的全過程。因而,從計量經濟方法論的基礎上,我們有理由相信計量經濟方法論中的證偽性是一直存在的。
三、對計量經濟學方法論中的證偽主義的批判
雖然計量經濟學方法論的范疇中證偽主義是人們普遍接受的觀點,但其仍然有很大的缺陷。究其實質,計量經濟學并不是完全的遵循證偽主義,其也包含著證實主義的成分。首先,波普爾的科學哲學觀對知識采取了一種極端經驗主義的態度,他認為僅僅依靠經驗的數據就可以決定性的證偽科學命題,但證偽僅僅是推翻某一種結論,而不能對此結論進行改進與發展。因此,計量經濟學的前提—理論的發現是不斷的演進與變化的過程,其經驗數據的證實也是可以確定和發現理論的。
其次,經驗數據的特性也使得證偽性存在著很多問題。由于數據選取過程中存在著觀察和記錄中的誤差,以及觀測過程中的信息和設備的缺陷,經驗數據往往是不可靠的。其一,經濟學理論是社會科學理論,由于不能向自然科學那樣在實驗室嚴格控制下得出精準的結論,因而是需要一系列的前提假設框架下來進行分析的。由于假設往往離現實很遠,因而運用現實的數據來進行判斷,即使得到了不同的結論,也很難對理論作出絕對的判斷。其二,即使理論是可取的,實際數據只是從總體中隨機抽樣的,因而其不能代表著整體情況,最終會因為數據的選取問題而證偽了本應該是正確的理論。
第三,計量經濟學的數理基礎使得其方法論不能是證偽主義的。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檢驗是以數理統計作為基礎的。拒絕和接受原假設都是基于一定的概率基礎上的,而不是絕對的結論。即使計量結果沒有通過檢驗,也不能據此而完全否定待檢驗的理論假說。第四,計量經濟模型的功能也不是完全的證偽主義,而是兼有證實和證偽的成分。計量經濟學的模型作用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結構分析、經濟預測、政策評價與理論的發展和檢驗。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以檢驗理論作為主要的依據,其中包含了對理論的分析和發現,以及從結論中對理論的研究與發展,因而有證實主義的成分。
四、計量經濟學方法論的一點啟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計量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并不是僅有證偽的成分,而是兼有證實和證偽的成分。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實證和證偽主義兩種方法論導向是并存的。經驗數據的分析和對理論的驗證一方面對理論假說提出質疑,另一方面又在數據的基礎上對理論中的某些關聯表示認同。因而,我們要辯證的來看待計量經濟學方法論范疇的兩種劃分。計量經濟方法只有在證實性和證偽性的雙重作用之下才能夠很好的分析問題。割裂任何一方都將會導致形而上學的思想,走向兩個極端,從而曲解和誤用了計量經濟學的方法,錯誤的理解了計量方法的思路和內涵。
作者:張大煒關健單位: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