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營醫院行業監管的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衛生經濟研究雜志》2014年第六期
醫療機構具有投資大、投資回報期限長、技術含量高、質量安全要求高等特點。同時,醫療行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和公共產品的外部性等市場失靈問題,通過市場增加資源供給、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同時,必須對這一行業實行有針對性的政策、制度和配套的監管機制。目前的監管主要分為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三個維度。
1.政府監管衛生計生部門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加強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依法執業的監督;強調技術準入標準,對特殊領域的醫療服務項目制定明確的準入要求,研究制訂民營醫院評價方法,保障醫院質量和醫療安全;強化制度建設,完善醫療機構執業信息公示、誠信評價、不良行為記分和醫師定期考核等制度;建立監管信息的共享機制。物價部門對公立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對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營利性質的非公立醫療機構,可自行設立醫療服務項目;非營利性質的非公立醫療機構,按照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項目設立服務項目);同時,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監督執法。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醫療保險對醫療機構的費用控制、診療行為等都有約束作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購進、使用等環節進行管理和監督。工商部門會同衛生計生等有關部門對非法醫療廣告進行管理。
2.行業自律成立行業自律協會,建立健全有關自律的規章制度,在行業內強化誠信意識,實現自律規范;規范醫療機構投訴管理,接受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投訴和質詢,促進信息公開;加強醫療機構行風建設,注重長遠發展。3.社會監督部分地區引入社會監督機制,聘請社會監督員,加強社會對醫療機構依法行醫、規范行醫、合理收費、臨床治療范圍、誠信辦醫等方面的監督。通過媒體對部分民營醫院違規行為的宣傳報道,讓公眾對其有一定的了解,減少公眾上當受騙現象的發生,使公眾更好地保護好自身利益,同時也可遏制民營醫院違規行為的發生。
二、我國醫院評審的基本情況
1.醫院評審的內涵《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院分級管理辦法》提出要實行醫院分級管理和醫院評審制度。醫院分級是將醫院按功能、任務不同劃分為三個級別;醫院評審通常是指由醫院之外的組織對醫院進行評估,以判定醫院滿足質量與管理體系標準的符合程度。在國際上,對醫院評審工作的目的基本達成共識,即通過提高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使群眾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醫院管理理念的轉變,醫院評審逐漸從重視基礎設施、人員資質等結構性指標轉移到突出“醫療安全與質量”的核心主題,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持續改進醫療質量與安全為宗旨,將醫院內涵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時,多種評價方法的創新應用為醫院評審工作增添了新的光彩,如“追蹤方法學”、DRGs的日常監管與評價、第三方患者滿意度調查、第三方組織實施評審評價等。在評價結果中,力求體現社會參與、公平、公正的理念。科學的評審標準本身對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都有指導和促進作用。
2.民營醫院評審既有一致性又有特殊性我國對民營醫院都是參照公立醫院的分級標準,納入區域衛生規劃;同時,由于民營醫院發展緩慢,對其評審工作零星進行,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近年來,民營醫院飛速發展,不同水平、層次的民營醫院數量快速增長,迫切需要一套科學體系來規范執業行為、加強學科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在醫療質量、服務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部分省份將民營醫院納入統一的醫療機構評審體系和醫療質量控制評價體系。但是,民營醫院有其特殊性,與公立醫院的評審標準應有所區別。例如在籌資、人事、定價、財務管理和分配等方面,民營醫院的評審標準應更多體現在結果控制上———籌資結構、組織形式、人均費用,等等。又如在涉及規模、配置、技術和科研等方面,民營醫院相關指標的權重應適當調整。另外,由于所有制、政府補償形式等不同,在醫院公益性方面,如與基層醫療機構對口支援和分工協作、突發公共衛生任務等,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并不具備直接可比性。
三、對醫院評審和民營醫院相結合的思考
1.民營醫院評審與現有的區域衛生規劃相適應三級醫療預防體系是我國長期實踐證明的、能負擔廣大群眾醫療健康需要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應共同服務于滿足人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這個目標,在醫務人員、技術準入、質量標準、服務標準、制度建設上,評審要求應保持一致。
2.分級分類,各有側重(1)三級綜合醫院。側重對醫療質量改進、病患安全保障等維度的考量,對患者看病就醫全程安全保障措施的設置,制度流程的制定實施,基礎、環節和終末質量的持續改進,患者滿意度情況等給予更多關注。對醫院規模、科研等制定適宜要求,避免民營醫院重蹈公立醫院重規模擴張、重論文數量而忽略效率的覆轍。對一些關鍵環節和指標,如圍手術期管理中的手術安全核查、非計劃再次手術的監測與管理、醫療安全事件申報系統管理、超長住院患者的監測、評價和管理、抗菌藥物使用管理等方面重點評審。要求民營醫院建立職責明確、運作高效的管理組織,充分發揮民營醫院靈活的管理機制和用人機制。注重社會效益和百姓口碑,以社會評價完善評審體系等。(2)基層醫院。以促進基層民營醫院健康發展為前提,細化評審標準,指導基層民營醫院規范執業。淡化床護比、醫護比等硬性規定,更加注重質量與安全。同時,關注誠信行醫、打擊非法醫療廣告等,不能有虛假廣告、虛假醫療、虛假檢查等不正當競爭行為。(3)以專科為特色的醫院。“大專科小綜合”是很多民營醫院的發展戰略,安全管理方面應重點突出“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分級管理”,嚴格第三類醫療技術和疑難重癥病種治療方法的評審,以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保證臨床技術運用的安全有效為核心內容。同時在醫療安全管理中,還應把建立各種預警機制、醫療投訴機制作為評審重點。(4)將持續發展作為民營醫院的評審重點。對中長期規劃,特別是人才培養的規劃、重點學科的建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落實、參加國家級科研課題等方面予以充分重視。針對慈善團體、專業人士等創建的民營醫院,在評審中應設置相應的加分指標。
3.探索建立第三方評審機制醫療行業既有信息不對稱,也有地域性特征。因此,應成立相對獨立的社會性、專業性的第三方評審機構(例如行業管理協會為主,人大、政協等相關機構代表參與),發揮行業協會的第三方監管作用,促進行業自律,提高整體服務水平。例如上海、廈門成立了社會醫療機構協會,開展以依法、規范、誠信、安全為主要內容的社會醫療機構星級評審工作,成立第三方醫院評鑒中心,進一步提高了醫院評審評價工作的公信力與權威性。
4.完善法律法規與公立醫院的直接舉辦不同,政府對民營醫院的監管屬于間接監管,必須依靠法律賦予的權力,如《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院分級管理辦法》《醫院評審暫行辦法》《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在依法監管的過程中,不斷增加政府部門和醫院相關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服務意識,用法制來規范醫院和醫務人員的行為,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降低醫務人員的職業風險。
5.形成信息化監管機制推進醫療服務監管信息化,整合多個醫療服務信息監測平臺,逐步實現數據的動態管理與分析。要特別重視現有民營醫院的監管和發展,適時公開管制過程信息,實現民營醫院的優勝劣汰。
作者:肖婷李剛王樂陳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醫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