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單個工業企業規模較大,但缺乏龍頭企業
2012年,海滄工業總產值達951億元,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占比就達97.4%;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達95家,占規模以上企業數的41.1%。與全市其他區相比,海滄區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較少,單個企業規模較大。目前海滄年產值超百億的企業只有煙草工業和翔鷺石化兩家,與國內其他先進地區擁有多家數百億企業無法相比,現有大型企業對周邊企業的帶動能力有限。工業經濟結構外向明顯。海滄的工業還呈現外資企業多(規模以上136家)、出口倒向明顯、出口加工占多數等較普遍的現象。
二、廈門市海滄工業經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
結合海滄工業經濟的現狀和特點,總結海滄的基本情況,目前發展海滄工業經濟發展環境具備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海滄工業經濟發展優勢。廈門市海滄工業經濟發展存在基礎條件較好、投資環境優越、特色產業較為鮮明和工業基礎雄厚等優點,主要表現在:(1)基礎條件較好,投資環境優越。海滄具備了發展大工業的基礎,特別是交通、港口有顯著優勢,可以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水、電、污水配套完善,能滿足企業的運營需求。政府服務體系完備,整個投資環境較優越。(2)特色產業較為鮮明,具備較強競爭力。海滄的工業規模與發達地區比雖然不是很大,但具備了較鮮明的產業特色,鎢制品、衛浴產品、節能產品在國內、甚至是國際市場上都占據了一定的地位,一些產品還處于主導地位,對價格、市場有引導作用,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3)工業基礎雄厚。海滄區工業基礎雄厚,工業總產值已躋身全市各區第二,規模總量上具備了和其它地區競爭的基礎,有利于人才引進、用工保障、市場形成,企業具備了較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2.海滄工業經濟發展劣勢。近年來海滄區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發展方向不明確。一直以來海滄的工業都是以化工、機械和電子作為三大支柱產業來定位,隨著PX項目的遷建,化工產業已不適合作為支柱產業來定位。目前,區政府已經不再引進化工項目,但對未來工業發展規劃還不明確。(2)新興產業未形成規模,成為支柱產業還有待時日。海滄近年來一直在培育生物醫藥、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這些產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比重還偏低,如生物醫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5.5%,第三產業占全區總產值的27.9%,要培育其作為海滄支柱產業還需較長一段時間。(3)工業用地有限,發展空間受限。海滄行政區僅有173平方公里,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有限,而且已大部分出讓完畢。目前,除零星工業項目地塊外,能用于引進大項目的、較完整的用地已很少。
三、調整海滄工業經濟結構的思考
面對工業用地有限的情況,海滄已不能延續粗獷的大量引進項目、大規模出讓用地的方式發展工業,要立足于逐步調整海滄工業結構,做細做深工業產業鏈、產業聚群;要立足于提高海滄工業企業的競爭力,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1.制定產業規劃,引導產業布局,重新定位海滄的支柱產業。區域經濟發展與科學合理的產業規劃密不可分。海滄區應結合目前工業結構現狀、發展優勢和發展方向,高起點制定本地區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加快產業結構的布局和調整。近年來,海滄的經濟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化工、機械和電子三大支柱產業的定位導向已不合時宜,應根據發展現狀和發展方向作規劃和調整。從目前情況看,光電、生物制藥、汽車零配件等產業可作為未來海滄工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2.集中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特色產業就是以“特”制勝的產業,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所積淀、成型的一種或幾種特有的資源、文化、技術、管理、環境、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從而形成的具有國際、本國或本地區特色的具有核心市場競爭力的產業或產業集群。特色產業的發展可以避免產業重復建設,優化企業生存環境,形成特色文化。海滄應對特色產業給予節能減排、市場拓展、品牌培育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
3.建立機制,讓落后產能逐步退出。由于工業用地有限,要建立限制措施和激勵機制,逐步引導落后產能退出。“騰巢換鳳”一方面可以騰出工業發展所需的廠房和土地,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工業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4.做好招商項目的評估工作,防止先引進再調整。結合海滄工業結構,嚴格執行工業產業規劃和土地規劃,全面評估項目規模、行業地位、帶動作用、環境影響、效益等情況,引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避免引進落后產能,防止先引進后調整。近年來海滄大力發展生物醫藥行業,相對于其他行業,制藥業的污染治理更為復雜,環保成本高,要嚴格把關和控制原料藥企業的引進,要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無污染的成品藥生產企業。
作者:張春玲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企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