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經濟雜志》2014年第Z1期
1、自我認知是解決心理問題的前提條件
自我認知是解決心理問題的前提條件,也是大學生必需的心理硬件。但往往多數學生不能做到自我認知,自我評價,自我賞識。在心理問題的自我認知過程中,應該讓患者做到以下幾點:
1.1客觀認識自我。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就能揚長避短,取長補短,不斷地發展自己,完善自己。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檢查中重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敢于嘗試,勇于驗證,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1.2正確對待自我。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自我認知的過程中,不能只看到自身的優點,忽視或故意掩藏自身的缺點,當然也要敢于肯定自己,這樣才不至于“自以為是”或“自暴自棄”。
1.3有效管理自我。我們要對自己進行檢查、督促。做到自知,自尊,自愛,自勉,自警。在可自控的范圍內管理自己的行為,自己的認知,自己的價值取向。并能夠運用健康、合理的實踐方法來改善自己的心理環境,能在順境中做到不懈怠,以進取作為向前動力,在逆境中不氣餒,把失敗作為進步的階梯。有效的管理自身的心智與情感,有的放矢的調節心理環境。
2、心理輔導也需要有實踐的融入
在對一位高校的心理輔導室老師進行采訪時,老師提到,我們現在的心理教育大多還是停留在理論教育的平面上,我們同學需要的是實踐性心理教育,如今的教育往往是不夠的。我們也因此第一次萌生了實踐教育這個想法。當被問及如今的心理教育還存在著什么樣的缺陷時,老師向我們提供的信息是:學生自己主動來心理輔導室的頻率很小;大學生心理輔導不深入人心,缺乏實踐;學校心理輔導室形同虛設也屢見不鮮;呼吁心理輔導與實地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也在實際中背道而馳等高校及社會現存問題都亟待解決。其實,經過我們的分析這樣的情況還大有存在,所以讓學生參與進來,親身實踐,就是心理教育的重中之重。部分高校通過開展各種心理活動來緩解大學生心理問題和大學生的壓力重組,例如:編排心理情景劇,但這往往對于心理教育的效果不那么明顯。就拿心理情景劇大賽來說,多數人看重的是其比賽結果或是情景劇的趣味性,心理教育卻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貫徹人心。
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理論明顯與實踐有脫節的現象,因此在實際開展活動中特別需要理論的支持和指導。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面臨多方面的困境。在理論性研究方面表現為:有特色的研究少,發展層面的研究少,服務性的研究少等實際現象,在學術上,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和共識的理論體系。在實踐性研究方面表現為:研究對象不具代表性,研究結果不具公正性,分析不具準確性,研究變量失控性,數據統計隨意性等。除此之外,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相脫節,最終必然導致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缺乏有效指導,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因脫離實際而毫無價值,使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因缺乏科學指導而盲目運轉。實踐是我們應對問題的唯一答案。在國家發展的道路上,我們積極倡導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真理。如今,實踐也廣泛應用與教學當中。經過我們的研究,我們發現了實踐教學在處理大學生心理問題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鑒于大學生心理問題隱蔽性強,不但不易被外界發現而得到合理正確的解決途徑,而且容易讓大學生自己也深陷其中,覺得自己沒有問題。我們提倡在大學生心理教育中推廣實踐教育,發動學生,從根源上緩解如今嚴峻的大學生心理形勢。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應貫徹于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與健康輔導教育方面中。
3、結論
3.1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應該通過發現后覺隱患來尋找因社會、學校和人際關系所引發的大學生心理落差所造成的心理障礙和自卑心理,用先知杜絕后覺隱患造成的負面影響。
3.2積極培養和組建“學生心理咨詢團隊”,同齡人的積極心理輔導和實踐情景教育是改善大學生心理認知和心理測評的最有效手段。
3.3在高校布設心理咨詢點的同時,盡量培養和選拔大學生來作為“心理調劑師”,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大學生心理問題,從而在萌芽階段杜絕負面的心理落差造成的不良后果,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大問題縮小化,讓心理輔導融入生活實踐、學習實踐、思維實踐當中,讓實踐在心理教育的路上普及化。
作者:陳竹溪王姝麗吳鴻鋮王君妍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