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單位財務風險與防衛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指導
行政單位內部普遍存在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的現象,極易造成決策失誤,從而產生財務風險。例如因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盲目投資,決策失誤,缺乏監督,疏于管理等問題,給大量的國有資產帶來了潛在的債務風險和投資風險,導致引入的資產閑置、置入的設備利用率低下,給國家財政資金帶來較大財務風險。
財務人員風險意識淡薄,能力差
由于行政單位是非營利型的公共服務單位,容易使財務管理人員造成本單位財務風險是由國家財政承擔,與單位或個人的財務管理工作無關的錯誤認識。同時較多財務人員并非專業人員,缺少必要的培訓,接受新知識、了解新政策的步伐明顯落后于企業財務人員,使得運用新政策和新方法上容易出現偏差,易導致會計核算質量下降,造成財務核算風險。
行政財權不明確,內部財務關系混亂
很多單位內部存在典型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現象,使單位領導財務權利過大,資金管理、資金使用、利益分配、預算執行等方面責權不明,從而造成資金預算執行不合理,資金使用無績效,資金流失嚴重,預算資金結構異化等財務風險。
客觀經濟形勢使財務風險加劇
2007年以來的環球金融危機造成了眾多單位、企業因資金或成本問題面臨的財務困境。為適應社會需求,提升社會公信力,大多行政單位都面臨著基本建設和內部改造,因此建設資金使用、資金成本控制也加劇了單位內部的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自控及規避的具體措施
行政單位內部存在的眾多問題,已經引起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財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印發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辦法。行政單位的財務風險管理和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有直接且明顯的關系,為了加大行政監督,堅定不移地推進反腐倡廉,減少國有資產的流失,提升行政單位管理服務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促進單位可持續、健康發展,可從單位內部角度出發進行切實有效、系統量化式管理。
1健全內部財務制度,嚴格規范控制行為
以國家宏觀調控為基石,在國家出臺的相關條款和政策的基礎上,以財務管理制度為載體,建立健全單位內部財務制度。結合本單位性質和業務特點,對預算資金、費用支出、報銷審批、業務核算等財務活動指定不同方面相對完善的財務內控體制,使單位內部財務崗位設置合理、財務職權劃分明確、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崗位之間相互制約,從而減少資產損失風險。
2著重風險評估、預算和管理
在單位風險評估過程中,強化預算約束,充分溝通協調預算編制過程,適時查看預算編制與資產配置的合理性、真實性、合法性,嚴格履行審核審批程序;在預算業務管理、收支業務管理、政府采購業務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內部監督等經濟活動的關鍵崗位確定相關責任程序和相關責任人,建立“第一責任人”主體意識。在風險評估、預算和管理過程中,采用合理的評估體系對風險評估和預算管理進行計劃性、科學性的指導,真正實現工作量化,提升國有資金和國有資產的有效利用率。
3強化風險意識,提升業務素養
加大財務風險宣傳力度和培訓力度,提升財務人員的風險認識和抗風險能力,預防投機心理和投機行為;加強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培養財務人員誠信為本,遵紀守法的道德品質,確保財務人員不濫用職權,不貪污腐敗,不挪用部門資金,切實將財務風險自控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貫穿于日常財務活動的全過程,堅決杜絕不規范行為的發生。
4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制度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監督制度,明確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參照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和相應的監督體系,規定內部監督的程序和要求,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內部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通過在崗人員自我監督相互監督,對單位內部定時審核,各級職能部門針對性建議及檢查,改變過去單一、簡單的信息監督方法,采用中央集權又地方分權的寬嚴并濟的管理風格,實現導向、約束、激勵和輻射四合一的整體風格,為單位的評估與改進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效規避風險。
5認清客觀經濟形勢,尋求經濟突破口以宏觀經濟學及微觀經濟學為指導,認清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經濟大環境,在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和完整的同時,合理配置國有資產,尋求經濟突破口,有效實現國有
資產的保值增值,追求資源整體結構的最佳化和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從而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金融危機過后,行政單位面臨著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的重大改變,同時也面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為了體現單位的制度化、法制化和職能化,行政單位在財務風險管理方面必須認清當前的經濟形勢,只有尋找到自身的立足點和突破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保持不敗之地,才能有效地實現政府職能的最大化。
作者:陳小聰單位:湖南省永州監獄財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