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案例教學模式的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財務管理學包含經濟學、稅務學、會計學等多個學科內容,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社會對于財務管理人才的實踐能力的要求不斷上升。應用創新型人才越來越受到重視。高校財務管理教學對于培養應用型財會人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應重點設置財務管理課程并創新教學模式。本文將簡要敘述高校財務管理教學現狀及問題,并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角度,提出高校財務管理教學模式構建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財務管理;教學模式;應用型人才
0前言
財務管理學的學習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財務專業人才掌握財務管理的專業理論和實踐知識。高校財務管理教學要促使學生提高工作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能夠使用專業知識解決財務管理上面對的實際難題。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上對財務管理人才的要求較高,導致很多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面臨著較大的就業壓力。因此,培養應用型人才,必須對高校財務管理教學模式提出新的構建,以此提升教學水平的進步,增強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
1當前國內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現狀
國內高校越來越重視教學實踐的重要性,對于財務管理教學的課程規劃設定主要面向專業生為了就業的需求,將理論課和實踐課進行有機結合,有助于高校教學水平的提升和進步。但是有部分高校的財務管理課程設置過于籠統,課程設置缺乏規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設置還有一定的滯后性,很多教學內容不能夠與實際就業需求相適應,導致部分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缺乏實踐應用能力。加上高校缺乏實習訓練基地,學生缺少一定時長的實踐工作機會。除此之外,企業對于財務管理人才的要求較高。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對于新人的要求往往是苛刻的。畢業生參加工作不僅需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工作能力。再者,由于行業競爭壓力較大,企業難以為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畢業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個人能力,才能適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這便要求高校在進行財務管理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作用,完善教學模式構建,以培養專業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高校財務管理教學模式的構建
2.1明確教學目標
首先,構建新型教學模式要先進行教學目標的確定。基于應用型人才角度,高校財務管理課程的設置應該符合就業市場與行業的新型需求,以此規劃好課程設置,完成教學模式的構建。培養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應以就業市場需求為根本導向,了解行業發展情況,總結企業人才戰略,才能夠更好確立教學目標,明確培養方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理解的全面性,學習范圍和渠道必須得到擴大,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此外,高校還必須認清就業市場行情。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不是一成不變。因此高校除了著重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以外,必須對教學課程進行綜合性設計,考慮就業的多方面要素,注重學生長期發展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1]。如培養學生的財務戰略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造財務價值的能力和管控財務風險的能力,此外還有財務管理能力,如投融資決策和利潤分配能力等。高校還應加強對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高校教學模式傾向于對學生就業能力和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教學水平的進步,完成向企業和社會輸送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任務。
2.2專業課程設置
高校財務管理教學中專業課程的設置必須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由于財務管理包含的知識面較為廣泛,所需要學習內容較多,但是高校課程時長有限,不可能將所有學科內容分配到有限的課時中。因此需要高校進行合理的專業課程設置。可通過對基礎學科的匯總摘要,進行教學模塊編輯。比如可分為以下幾種教學模塊:(1)財務管理模塊。學生通過該模塊學習主要掌握財務管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形成基本的財務管理理論構建。(2)會計學模塊。通過該模塊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充分認知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的聯系,通過此項教學,能提升專業學生工作的綜合性能力。(3)經濟金融模塊。該模塊是一個長期更新的課程模塊,主要基于現代經濟學,學習現代經濟管理方式,掌握微觀經濟學、金融學[2],促進專業學生財務管理高級能力提升。高校財務管理課程設置逐級分層,有利于實現專業學生系統化、全面化的學習財務理論知識,促進專業學生將理論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保障了專業學生朝著應用型人才的方向發展。
2.3完善課程案例教學
培養應用型人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教學環節展開理論和實踐高度融合的課程。高校制定課程內容時,必須重點考慮課程指標流程,制定學習計劃。并針對不同的就業崗位開展案例型教學模式,堅持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以此促進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完善課程案例教學有利于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戰略。比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財務工作模擬,對專業學生布置工作任務,促使學生自主利用所學理論去解決財務管理問題,增強學生自主處理工作問題的能力,而且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崗位和角色,對學生下達不同的工作任務,增強課程的多樣化。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改善部分學生遇到難題就過度依賴他人的情況,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對知識理解的深刻性。此外,課程設置可安排高級財務管理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專業教學模式,拓展教學思路,完善財務管理教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高級財務管理教學包括管理和金融多個知識領域。改善當前教學模式弊端,就必須要拓展財務管理學校渠道和模式,通過對其他專業的引入式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講解和學生交流是課堂主旋律,即教師通過課堂,對企業成功財務管理案例進行闡述和介紹,能夠分析出成功財務管理必備的要素,進而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價值[3]。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能夠探討個人看法,并向教師提出問題,不僅能夠豐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鍛煉了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工作時間能力。另外,在教材的選用方面,高校必須進行嚴格的篩選。由于教材質量參差不齊,有的財務教材完整性、功能性較差,不能夠完成高質量的財務管理教學任務,因此高校必須選擇時新性較強、功能內容全面的教材。
2.4建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建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包括3個模塊和6個層次:財務基礎能力模塊、財務設計分析模塊、財務綜合能力模塊,分層次教學體系包括6個組成部分:基礎課程、課程實踐、專題實踐、校內實訓、企業實踐、畢業論文等[4]。
2.5構建信息化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信息化實踐教學體系就要開展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開放式課堂,構建教師指導為主、學生自覺學習為輔的教學新型模式,能夠使學生在獲得良好教育的同時,豐富專業學生的工作實踐經驗。比如通過對課程案例的學習方式的指導,制定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自由分組,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和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生任務。比如學生可以分組進行財務市場調查、財務方案規劃等等。每個小組之間可通過方案對比尋找彼此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提升學習和實踐效果。此外還可以構建網絡互助教學實踐模式。如建立網絡論壇、設立網絡課程等,一方面開拓了學生學習范圍,增加了學習渠道。另一方面增強了師生交流,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自主開放式的學習和實踐模式,增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加深,提升了專業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實現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3結論
總之,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通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總結,提出了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角度,創新財務管理教學模式的構建,通過完善高校的實踐教學,拓展教學范圍,提升實訓課程在總課時的比重,改革教學模式。通過總結可以得出,高校的人才培養策略應朝著應用型、綜合性人才培養方向發展,提升高校向社會和企業輸送高質量人才的能力,以此不斷提升我國高校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萬立全.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探討——基于財務信息化的思考[J].財會通訊,2012,(10):41-42.
[2]安存紅.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構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18):119-120.
[3]王宏偉.案例教學法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3,(07):157-158.
[4]王宇,李劍飛.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析[J].職業技術,2014,(04):30.
作者:盛潔 單位:廣東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