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對歐盟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的水產養殖歷史悠久,憑著豐富的海洋資源,我國水產品產量一直位列世界前列。改革開放以后,伴隨著體制的轉變和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水產行業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春天。2013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超過6127萬t。隨著產量擴大,水產品貿易在農產品貿易中開始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水產品出口量395.9萬t,出口額202.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15%和6.74%。水產品出口額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29.87%,連續14年位居農產品出口首位。我國水產品出口主要省份有: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遼寧省和浙江省。近年來,我國的水產品出口貿易進入了更快的發展階段,形成了以國內自產水產品為主出口,來、進料加工相結合的水產品國際貿易格局,逐漸將保護漁業資源環境、提高漁民收入、保證水產品安全供給、提高水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作為長期目標。筆者意圖通過構建一個有關我國水產品對歐盟出口貿易的引力模型,提煉出影響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顯著因素,為我國水產品對歐盟出口貿易提供參考。
1中歐水產品貿易發展現狀
我國水產品的國際貿易增長迅速,中國的水產品出口到世界上的130多個國家,歐盟作為我國繼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大水產品出口市場,多年來水產品貿易取得長足發展。2004年以來,隨著歐盟對中國動物源性產品封關措施的逐步解除,中國水產品出口歐盟市場的規模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3年我國水產品對歐盟出口總額達到22.79億美元,與2004年相比增長220%。中國出口歐盟的水產品種類十分豐富,既包括初級加工的冷凍產品,也包括中國傳統加工方式的鹽腌、腌漬產品和罐頭產品,還包括深加工的工業添加劑和魚片、魚肉等產品[1]。按照中國海關商品編號分類,大約有143種水產商品。但是中國對歐盟出口的水產品多樣化不足,以初級加工產品為主,深加工產品占比較小。最主要的出口品種有凍魚片,凍蝦仁,凍、干、鹽腌、鹽漬或熏制的墨魚及魷魚,其次是各種凍魚,加工制作的魚、蝦、蟹,另外還有像未列名經加工的軟體貝類這樣出口量非常小的水產品。凍魚片,凍蝦仁,凍、干、鹽腌、鹽漬或熏制的墨魚及魷魚,各種凍魚的出口量一直比較穩定,2012年出口歐盟的凍魚片達34萬t,凍蝦仁3萬t,墨魚及魷魚4.7萬t,各種凍魚3萬t。
2中歐水產品貿易的影響因素
2.1中歐水產品貿易的國內影響因素我國水產品對歐盟的出口貿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主要可歸納為幾方面。
2.1.1政府加大了對漁業和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近年來,為促進漁業發展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漁業政策扶持力度。例如建設人工魚礁區,實施資源增殖放流,執行休漁期禁漁區,補助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通過生產補助和科技創新加大支持力度,促進了漁業生產的發展。遼寧省加大對水產品出口的管理,通過建立水產品出口示范區和對出口科技創新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推動該省水產品出口穩步增長[2]。同時政府在稅收方面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水產品加工出口企業引進先進品種,擴大出口規模。出口退稅率的提高,無疑也提升了中國水產品出口企業的價格優勢。受這些政策因素影響,漁民生產的積極性提高了,水產養殖業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保證了我國水產品出口充足的供應。
2.1.2積極出臺關于水產品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是我國水產品標準體系的主要構成。僅2012年,批準實施水產品國家標準8項、行業標準53項,我國水產品標準建設進入快車道。但我國水產品標準中相關添加劑和金屬元素指標種類偏少,個別標準間的物質限量差異較大,指標矛盾,缺乏統一性。像歐盟這樣的發達國家集中地區,對水產品的要求很高,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苛刻的。由于我國標準建設落后,導致與歐盟在水產品標準上不對接,使出口歐盟的水產品難以通過歐盟的各項檢驗標準,對中國水產品的出口產生負效應。
2.1.3水產品出口價格大幅上漲激發企業生產積極性水產品對歐盟的出口價從2003年的2538美元/t上漲到了2013年的4074美元/t,價格上漲了1.6倍,在2011—2012年期間水產品出口價上浮最快。雖然這與歐債危機造成的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上漲有關,但如果進行匯率換算后發現出口價格還是在穩定上漲的。出口價格的上漲極大地促進了水產品生產的積極性,這在客觀上對水產品出口起到了推動作用。
2.1.4出口歐盟水產品加工程度不高導致貿易效益低一直以來,中國水產品深加工比例偏低,使得水產品加工貿易長期處于一種低級狀態,盡管近年來逐步向半成品加工和精細加工發展,然而加工能力嚴重不足,這已成為制約中歐水產品貿易健康發展的瓶頸。同時,雖然初加工水產品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一直居主導地位。初級產品比例過高不僅會直接影響到價格,使得貿易效益大打折扣,還會因為初級加工品保質期短、生產的季節性對出口貿易產生供需不平衡的影響。
2.1.5生產成本增加、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成本包括勞動力成本和加工原材料成本,近年來兩方面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嚴重擠壓企業經營的利潤空間。據遼寧、廣西、廣東等省(自治區)漁業部門反映的信息,原材料、勞動力、運輸費用等價格上漲,導致成本增加,給出口企業帶來了較大壓力。目前水產品加工企業的員工工資顯著增加,普遍提高30%以上。以廣西省為例,人工費不斷增高,月均增加500元左右,每月3000~4000元的工資待遇,很難請到工人[2]。
2.2中歐水產品貿易的國外影響因素
2.2.1歐盟苛刻的綠色貿易壁壘歐盟是我國水產品出口的重要市場之一,也是水產品出口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重災區。2012年和2013年歐盟食品和飼料委員會(RASFF)分別召回我國水產品有34批次和33批次,分別占當年我國食品被RASFF召回總量的6.1%和7.6%。歐盟一些水產品強國具有技術水平高、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高等特點,尤其是與一些高質量水產品生產國家相比,我國低技術含量的初級水產品以其低價優勢進入該地區市場時很容易就被技術指標所阻攔。從長期來看,歐盟的綠色貿易壁壘抑制了我國水產品對歐盟的出口。當歐盟實施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時,我國出口的水產品成本增加、價格提高、削弱了其價格競爭力。
2.2.2歐盟消費者對水產品的需求穩定水產品以其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等特點深受歐盟消費者的青睞,他們認為水產品的營養結構比傳統的肉蛋類更為合理,更有利于身體健康。因此水產品成為歐盟消費者除肉類蔬菜以外的第三大類主食。同時,在過去的幾年里有越來越多的歐盟消費者愿意購買有機綠色水產品,有機水產品在消費者中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根據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的歐盟消費者愿意為有機綠色的水產品支付比普通水產品高出15%以上的價格,有19%的人愿意經常購買有機綠色水產品。因此,從整體上看,應該提高我國對歐盟出口水產品質量,申請歐盟對水產品的綠色認證才能得到歐盟消費者對我國水產品的普遍認可。我國水產品加工種類單一、以初級加工產品為主的特點與歐盟市場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不相適應。
2.2.3歐盟的經濟尚未完全復蘇2009年末,希臘政府宣布財政赤字,緊接著主權債務危機在歐盟蔓延開來。在水產品貿易上,歐債危機的負面影響突出體現在中國對歐盟水產品出口貿易的萎縮方面。一方面,歐債危機導致歐盟國家采取財政緊縮措施,這在很大程度上對消費者的信心指數造成一定影響,導致歐盟消費者對中國水產品的需求下降,水產品企業接到的歐盟訂單自然減少。另一方面,歐盟各國要采取措施恢復經濟發展,減少失業,保護本土的企業,就導致歐盟對中國的水產品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保護措施層出不窮,便在政策上限制了我國水產品對歐盟的出口[3]。直到2013年我國對歐盟的水產品貿易才逐漸克服了歐盟經濟尚未完全擺脫低迷局面、貿易壁壘增多等不利因素的影響。
2.2.4人民幣升值影響出口貿易近年來,人民幣對歐元、美元等世界主要貿易結算貨幣的匯率上升幅度大,嚴重壓迫企業的經營利潤。歐債危機以來,歐元由硬通貨變得疲軟起來,總體呈現出歐元貶值、人民幣相對升值的趨勢。人民幣升值,如果出口以人民幣價格不變,則出口他國的水產品價格就要上升。而我國水產品出口產品多為利潤微薄的初級品,附加值并不高,在國際上一直以其低廉的價格占有一定優勢,一旦價格上升則會降低其競爭力,對國外消費者的吸引力會大幅降低,進而其市場份額和出口量值會受到很大影響。
3中歐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實證分析
貿易引力模型對兩國之間的貿易流量問題有著極強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因此,筆者對傳統貿易引力模型進行修正并對水產品出口歐盟中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選取了2004—2013年對歐盟出口凍魚片的數據作為樣本,以中國對歐盟各國凍魚片出口貿易額為因變量,以中國水產品出口能力、歐盟國民的消費水平、出口單價、生產成本、綠色貿易壁壘、水產品標準化程度、人民幣匯率等為被解釋變量,構建引力模型,進行回歸分析,來測算各種影響因素對水產品出口歐盟的影響程度。
3.1模型設定和變量選取根據研究內容,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引力模型進行修改,我國到歐盟的地理距離采用我國到歐盟各主要水產品進口國的平均地理距離來衡量,它是一個常數,對于回歸模型不會產生影響,因此剔除該變量。對最基本的國際貿易引力模型進行變化,引入新的解釋變量,得到擴展的引力模型方程。
3.2模型的計量檢驗利用Eviews8.0對中歐水產品貿易量進行估計,得到模型的估計結果,并對結果進行檢驗。
3.2.1顯著性檢驗在第1次回歸分析中,7個變量中Si和EXi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剩下的達到了極顯著(P<0.01)和顯著(P<0.05)性水平。因此將變量Si和EXi剔除。
3.2.2多重共線性檢驗對剩下的5個自變量做自變量之間的回歸分析,只有Wi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值大于10,說明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對自變量Wi做差分,再進行回歸分析仍然無法通過檢驗,因此將變量Wi剔除。修正后的模型經過再次回歸,得出結果見表1。第2次回歸后,回歸效果較好,各變量在(P<0.01)的檢驗水平下通過了檢驗,且理論符號與預期符號都相一致,R2為0.862,調整后的R2為0.855。所以最終確定中歐水產品貿易影響因素構成應以ln(X1/X2)、lnY、lnP、lnTBT為解釋變量,中歐水產品貿易引力模型方程擬合結果為。
3.3模型的相關結論根據方程擬合結果可以得到以下結論。1)水產品總產值對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有促進作用。我國水產品總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每增加1個百分點,凍魚片出口額會增加0.892個百分點。這表明水產品出口在我國屬于出口資源稟賦優勢的行業,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仍應大力扶持。2)進口國人均國民收入代表了其對中國水產品的進口需求能力或購買能力,模型結果驗證了歐盟人均國民收入每增加1個百分點,凍魚片出口額增加1.134個百分點。歐盟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將會促進我國水產品對歐盟的出口,水產品出口可以優先選擇歐盟之中國民購買能力強、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國家。3)水產品出口價格與出口額之間呈正比例關系,且在影響我國水產品口額的因素中排第二位,水產品出口價格每上漲1%,出口額會增加1.107%。因此,在今后的水產品出口貿易中,要不斷增加水產品的附加值,提升水產品出口的平均價格,促進水產品出口額的穩步提升[4]。4)歐盟食品和飼料委員會召回水產品數量每增加1%,凍魚片的出口額下降0.118%。表明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召回的水產品數量越多,對我國水產品出口歐盟越會產生不利的影響。5)中國出臺水產品標準系數在5%顯著性水平下未通過檢驗,說明標準數量對凍魚片出口額的影響很小。這樣的結果說明我國水產品標準化建設對于出口額的貢獻作用并不大,這與近年來產業標準化建設的快速發展相悖。筆者認為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一是水產品標準化建設發展不均衡、實施不到位,沒有對水產品出口的質量起到明顯作用;二是由于我國的水產品標準與歐盟的水產品標準相差甚遠,我國水產品標準制定和實施的程度對水產品出口根本無法發揮應有的促進作用。
4促進中歐水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對策
結合水產品貿易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結果,應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應對措施。
4.1推進水產品出口企業綠色營銷策略水產品綠色營銷是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市場營銷上的反映,主張企業的產品在實現企業利益、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有益于維護生態平衡。綠色營銷的利益基點是貿易利益與環境利益的統一。一方面,大力開發綠色水產品,生產出名、特、優的水產品品種。綠色水產品具有“無污染”的鮮明質量特征和實行“從水體到餐食”的全過程質量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實施綠色水產品品牌戰略,建立健全國際綠色渠道。樹立品牌是成功營銷的一個重要策略,要通過廣告宣傳和各種促銷手段,提高知名水產品的國際知名度。在對歐盟國家的營銷過程中,應在大型賣場設立綠色水產品專柜、使用綠色標志,建立綠色水產品專賣店或選擇對綠色水產品有較好認知的商、零售商,打響我國水產品的知名度,維持良好形象[5]。
4.2優化出口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歐盟消費者綠色、健康的消費觀念,對調整水產品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應從各個方面提高水產品的屬性,增加水產品附加值,出口高檔水產品。加強水產品加工環節的經營管理,突破薄弱環節提高水產品質量檔次,通過走高端路線來打開銷路,如開發保鮮包裝,采用活蝦包裝、活魚罐頭等先進技術生產小批量的高檔水產品。同時,水產企業要提高自身技術水平,采用現代水產品加工技術,增強水產品企業競爭實力。通過校企聯合、培植龍頭企業、引進國外先進加工工藝和設備等手段,提升企業的深加工能力。
4.3進一步完善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我國雖已初步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但與歐盟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要加大標準清理和修訂力度,解決標準陳舊、技術指標落后、配套性、可操作性和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借鑒和吸收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建設的經驗。例如在制定符合我國水產品生產的重金屬、添加劑等有害物質的限量指標的同時,必須加快國外采標步伐,正確把握國際,尤其是歐盟先進標準的動向,并將其轉化,提高水產品出口貿易的主動權。另一方面,推進我國標準向國際通用標準靠攏,參與國際水產品標準的制定。在制定國際標準時,發達國家提出的環境標準和技術標準往往會超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我國政府要充分利用我國成為ISO常任理事國的身份,主動參與水產品貿易國際標準的制定,聯合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最大利益。
4.4開展國際合作,加強貿易磋商,有效規避歐盟綠色貿易壁壘對發達國家有些比較苛刻的條件,單獨依靠提高技術水平的手段來跨越貿易壁壘,往往受到我國現在的物質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一時也很難達到。一些比較先進的技術,也很難從發達國家手中取得,或者是取得相關技術的成本超出了承受能力。所以可以通過合資、獨資、兼并、投資等手段,與國際企業進行合作,實施“走出去”戰略,進行跨國經營,繞過貿易壁壘的限制[6]。當歐盟限制我國水產品進口時,我國水產品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加強與歐盟的貿易磋商,防止其對我國水產品采取召回、扣押、銷毀甚至全面禁止等更加嚴厲的措施,減少歐盟貿易壁壘對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
4.5積極引導企業開辟多元化的出口渠道從過去的經驗看,我國水產品的出口市場集中在日本、美國和歐盟這幾個國家和地區,這三大水產品進口國和地區是倡導綠色貿易壁壘的“重災區”。今后既要鞏固像歐盟這樣發達地區的出口市場,又要加強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如俄羅斯和印度,對水產品消費的增長很快,由于地理原因又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而且這些國家還屬于貿易壁壘比較少的地區。要認真辦好各類展覽、博覽會等,引導和支持企業通過參加促銷、宣傳推介等市場開拓活動,宣傳中國優良水產品和企業,提升中國水產品國際知名度,開發新市場。另外,要努力維持我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關系,促進雙邊合作,采取相應的關稅優惠政策增加我國對這些國家的水產品出口貿易[7]。
參考文獻:
[1]張黃花.中國水產品出口歐盟市場的實證分析[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10.
[2]中國水產學會.中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統計年鑒2013[M].北京:中國農業部水產學會,2013.
[3]周超.歐債危機對中歐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8下):7-8.
[4]李焱,王孟孟,黃慶波.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3(3):67-68.
[5]蔡玉秋,楊鑫.農業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問題研究[J].生態經濟,2013(2):175-177.
[6]姜宏.非傳統貿易壁壘對我國水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7.
[7]赫修貴.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于京京 蔡玉秋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