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資源城市經濟轉型問題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前,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承載能力出現惡化情況。特別是以林業為主要資源的城市,問題頻生,直接影響到了整體經濟的增長。通過分析林業資源城市的發展現狀,結合林業資源城市的具體特點,研究得出此類城市轉型的原因和存在的障礙,提出轉型模式及一些具體的建議舉措。
關鍵詞:林業資源城市;經濟轉型;模式比較;對策
一、林業資源城市的特點
我國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總面積達2億多公頃,森林蓄積152億多立方米,特別是東北地區的植被覆蓋率高達41.22%,西部地區的森林面積和蓄積率都分別占到了全國總量的54%、61.9%。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為了國家建設,政府相繼在東北、華北、西北、東南等許多地區建設了森工集團,這些集團又下轄眾多森工企業,大多歸屬國家政府管理。在此背景下,逐步發展出了以林業資源為主的城市。在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的同時,林業資源城市還有一些客觀情況是導致發展落后的根源所在。首先,林業處于產業上游,行業條件低,投入少,技術落后,這些因素導致其價值較為固定,附加值很低。其次,林業的延伸產品邊際利潤遞減。這是由于在加工木制品時,往往需要逐步投入資金、時間、人力等許多要素,導致成本上升而利潤下降。再次,隨著社會上對于環保觀念的重視,人才對木材的需求量反而逐步走低。
二、林業資源城市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逐年提高,社會對于林業的依賴程度逐步降低,林業發展放緩,其木材砍伐量下降了83%左右。由此,此類城市居民收入出現拐點,消費水平逐步回落。勞動力方面,外出打工人員逐年增多,個別地區甚至突破了10%。更重要的是,林業難以帶動其他產業發展,與其他產業的關聯程度低、發散性差,這樣的資源產業結構形成已是年長工日久,剛性較強,導致此類城市出現了經濟發展無動力、轉型方向較盲目的問題。在近年來陸續付出沉重的資源短缺、環境惡化、后續無力等代價后,林業資源城市在逐步轉型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一是外部經濟脫離市場。由于林業價格與市場偏離較大,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與破壞,地方收益遠遠低下,無力投入其他領域。二是勞動力轉移乏力。由于林業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城市其他產業無法消化這樣大規模的勞動力,而且就業條件低,導致大量的從業人員知識程度低并缺乏其他技能,轉移到其他城市打工的數量也受到約束。三是此類城市受到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等多方面的約束,又加之環境破壞程度高,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新興科技產業的引入與落戶。在此基礎上造成的人才匱乏,也嚴重制約了林業資源城市的轉型起步。
三、林業資源城市經濟轉型的動因與成本分析
實行經濟轉型是林業資源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主要受到多方面的動因影響。從外部原因來看,一是林業資源城市需要永續發展,需要綠色發展,才能跳出生長周期的影響,最大程度地實現林業這類可再生資源的長期發展。二是城市居民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生存依靠,黨的也提出了“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戰略。三是提高城市綜合實力也是客觀需求。產業結構單一、產值低、創新程度低,都是城市缺乏實力的表現,難以吸引更多新興產業的培育。而從內部原因來看,首先,林業資源逐年利用,已逐步表現出枯竭的現狀,再轉型必將導致城市破碎、居民流失。其次,經濟結構需要調整、居民生活需要提高水平。此外,國家政策、技術知識、社會共識、對外貿易、資源儲備等都是影響城市轉型的因素。林業資源城市由傳統的資源依賴向脫離資源轉型,必然存在很大的風險和多方面的成本。一是產業轉換成本。東北某林區在長達六十年的經營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銀行貸款以及付息,并拖欠了職工大額工資和福利資金,要轉型就需要清償這些債務。二是修復和維護生態環境的成本。這部分成本包括修復植被、治理水土流失、關停污染企業、退企還林等多方面的作業成本。三是建設基礎設施的成本。包括建設城市所需要的交通、通信、網絡、電力、管網等各方面的基礎設施,以及醫院、學校、超市等多種生活設施。四是勞動力提升成本。即對大量剩余勞動力進行培訓,以提升他們的知識程度和勞動技能。
四、模式比較
資源型經濟是林業資源城市的本質特點。根據此類城市林業特點,突出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新興產業培育的加快轉型主題,注重修復和維護林區生態環境,優化城鎮布局,推進體制改革,加強對外開放,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最終實現城市轉型。這個根本性的轉變還包括政策體制優化、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匹配、人才配備、林業與區域有效結合等因素的支持。
五、對策與保障
一要推進林業資源的國際認證,提高輸出產品的市場價格,這可以使林業傳統產品價格提高,獲得的資金可以用來為轉型服務;二要發展特色林業產業,比如生態旅游、動物培育、植物栽培、生態能源等產業,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豐富轉型途徑;三要提升林業加工手段,比如家具制造、木制工藝、造紙印刷、香蠟松脂加工等,深化產業發展;四要推進相關機構市場化改革,促進參與市場競爭,統一責權利,分開政事企,強化法律規范程序;五要從政府層面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引入社會資金、設立專項基金、從長計議,實現轉型所需資金的蓄水功能;六要加大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力度,提高人才知識與技能,培養各產業所需人才;七要綜合治理生態環境,營造青山綠水的優美環境,優化城市布局;八要市場化運作相關資產,開放資源補償政策,提高居民參與轉型的積極性。
六、結語
林業資源城市在轉型過程中,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改變單純依靠林業、勞動力眾多的低級消費市場行為,提高林業資源的擴展性、全面性和協調性。
參考文獻:
[1]荀明俐.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視域下林業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評《基于循環經濟的林業資源型城市產業生態化發展研究》一書[J].林業經濟,2014,(4):115-117.
[2]王有志,柏曉東,宋陽,等.政企合一體制下森林資源型城市金融生態優化———以伊春市為例[J].林業經濟,2015,(4):6.
[3]付存軍,耿玉德,闞艷麗.城市營銷理論與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J].學術交流,2014,(7):117-121.
[4]支航,金兆懷.不同類型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模式與路徑探討[J].經濟縱橫,2016,(11):34-37.
[5]孫喜國.以旅游促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J].奮斗,2014,(9):39-40.
作者:才立民;詹保林;崔艷玲 單位:遷西縣國營大峪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