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技術創新下的產業結構優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內蒙古自治區,不斷加大生產要素投入力度,增加物質消耗是其經濟持續增長的顯著特征,以粗放式經營為主,嚴重制約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內蒙古自治區必須轉變已有的經濟增長發生,由“增長”向“發展”轉變。
一、內蒙古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1.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低下當下,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經營規模較小,經營水平低下,制約著該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第一、內蒙古畜產品深加工、精加工有待是提高,主要以銷售初級產品為主,沒有較長的產業鏈條,經濟效益低下。第二、該地區大都是“低水準、小規?!钡闹行⌒推髽I,核心企業非常少。由于這些企業大都不具備較高的現代化程度,較強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其輻射范圍非常小,帶動能力不強,造成畜牧業規模、質量無法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各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斷突顯,嚴重制約著該地區畜牧業的發展。
2.輕重工業比例失調在內蒙古地區,重工業比重遠遠高于輕工業,其偏重趨勢逐漸增強。換句話說,該地區經濟發展多分依賴重工業,不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就業問題嚴重。主要是因為重工業技術含量高,吸納就業的能力不高。
3.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總的來說,內蒙古地區第三產業比重呈現出下滑趨勢,內部結構不合理,以傳統服務業為主,比如,交通運輸、餐飲,軟件、信息傳輸等服務業所占比重低下。以2011年為例,傳統服務業中的批發零售業占第三產業總值的24.3%,現代服務業最高比重為8.9%,金融保險業。
1.第一產業結構內蒙古地區要依靠技術創新,大力發展農畜產品流通業、特色農業,優化利用該地區各種自然資源,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種植業、養殖業,特別是農畜產品加工業,不斷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需要大力扶持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核心農產品企業、民間流動組織,以市場為動向,構建優質的農產品基地。要大力發展農區的畜牧業,依靠先進技術,擴大飼草料種植面積,進行戰略性結構調整。要不不斷推動農牧產業化進程,縮短城鄉距離。
2.第二產業結構總的來說,以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為基點,從該地區實際情況出發,充分依靠科技,改造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更新改造,盡可能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提高技術貢獻率。具體來說,需要不斷優化技術結構,提高技術水平,逐漸向新興產業轉變,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附加值。要通過多樣化的渠道,鼓勵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合理調整工業結構。在此基礎上,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該地區開發區的建設步伐,優先發展那些能夠迅速帶動經濟發展的產業,比如,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充分利用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機會,發展高端產業項目,實現產業的聯合、重組等。要適當提高新項目的市場準入門檻,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先進技術,開發高端產品,打造一批高端企業。實行“工業化、信息化”同步發展戰略,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的集約度,打造更過具有特色的產業。
3.第三產業結構需要明確內蒙古服務業的發展戰略定位,大力政策扶持、引導力度,對該地區的服務業實行稅費減免,打破服務業已有的壟斷格局,提高第三產業對外開放水平,與國際接軌。加大投資力度,引進國內外各種生產要素,比如,人才、技術,注重重點項目建設,優化該地區是經濟發展的硬軟條件,不斷優化調整第三產業結構。同時,加大該地區生態建設力度,不斷促進該地區草原旅游業的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優化產業結構的過程中,內蒙古地區要充分利用技術創新,使該地區三大產業比重平衡,優化利用已有的各種自然資源,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斷提高產業結構的核心競爭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進而,不斷促進內蒙古地區各行業向前發展,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不斷為我國經濟注入新鮮的血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為提高國民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提供有利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璞,師強.技術創新驅動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實證分析———以內蒙古為例[J].科技經濟市場,2015(,04):31-33.
[2]王凱,劉紅羽.內蒙古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29-32.
[3]于亞娟.內蒙古文化產業結構現狀及優化[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06):50-53.
[4]宋周鶯,劉衛東.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優化路徑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10):31-37.
作者:銀霞 單位: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