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產業結構升級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農村是未來最具潛力的市場,而農村的產業依然存在二元結構,農業的生產效率依然比非農業的生產效率低,因此農村的產業結構升級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分析我國農村產業結構的基礎上,試圖通過農村電商的途徑為農村產業結構升級提供相關建議。
關鍵詞:產業結構升級;農村電商
1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經濟發展目標由重視增長轉變為保增長、調結構,因此產業結構的升級就成為我國當前的重大戰略課題。現階段,中國農村是最具潛力的和發展前景的市場,如何有效推動農村的產業結構升級是解決上述課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的鄉村人口有大約7.21億人,農業市場規模達到10萬億。我國目前已經發展了10億畝的灌溉區,其中有效的灌溉面積9.37億畝。2015年,我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到4.2億元,并且近六年以不低于13%的速度增長。農村產業結構:是指各類資源例如人力、資本、服務以及固定資產在三次產業間的配置關系的表現,主要表現為三次產業之間的比例與變化,此外還有各個要素在三次產業的投入產出與變化。農村產業結構通常劃分為:農業,即第一產業,例如,農、林、牧、漁;包含制造業、建筑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采掘業的農村工業,即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也稱為農村服務業,包含金融業、餐飲業、交通運輸等等。農村產業結構升級的目的是根據市場的情況,對三次產業的要素投入進行調整,使之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使得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產業結構升級包括提高和合理化的兩個過程。高度化需要通過技術來實現,而合理化就是把各要素投入達到平衡,是產業發展處于帕累托最優狀態。
2發展現狀
根據統計年鑒,十五年來,我國農村的二、三次產業的產值年復合增長分別為23%、28%,而第一產業的產值年復合僅僅0.12%,且比重在十五年間由14.7%下降到8.8%。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代表的農村第二產業營收達到20萬億,農產品的加工企業達到8萬多家,并且增長勢頭強勁;農村第三產業,通過信息技術和服務將三次產業相互融合,實現營收4400多一億元,從業人數達到800萬人次。
3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經濟發展,我國的二元結構有所改善,但依然較為明顯。其本質是各產業的生產力水平的區別。本文通過比較勞動生產率,即產值比重除以勞動力比重來表示。二元結構的強度則通過非農業和農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的比值來表示。農村三次產業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但是問題依然存在。融合度不高,經營主體轉變發育較慢,發展階段較為初級,農產品的產業鏈價值實現不充分,物流服務體系不完善,技術信息的要素的滲透力較弱等等。
4轉型機制分析及其發展途徑
農村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開始逐漸衰退,如不通過轉型升級重新給農村經濟帶來活力,將會導致農村經濟二元化結構的問題難以解決。首先,從總量機制上看:我國農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通過電子商務來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升級,是新時代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通過農村電商引導資源的重新優化重組,創造新興業態,使得傳統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其次,通過加快資本積累的速度和技術創新的速度的結構機制:通過物流服務、電商平臺,將社會資本合理分配到各個部門,是推進農村產業結構升級的最好動力。農村電商實現農村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途徑。
4.1產品標準化
首先,由于農產品品牌較多,存在低價競爭的情況,長期損害行業發展健康,亟待將農產品標準化。目前我國土地流轉加快,農業集團化生產存在可能性,增加了產品標準化可能性。電商產品的產品體驗比不上實體店,因此電商的標準化更加重要,在外形、口感、新鮮感上建立標準。其次,農產品的包裝。統一的商品、包裝,建立詳細的數據庫,從而建立可追溯的標準化體系。然后,農資農藥的規范。農資用藥作為農業生產的上游產業,引入標準化體系,更加促進上游的農企的生產檢測標準的形成。最后,供應鏈管理的規范。完善冷鏈物流,加強監督和回溯機制,將生產責任落實到個體,實行全程可監督追責的生產體系。
4.2生產規模化
雖然承包制加大了農村的生產效率和效益,但農村的生產依然以小農為主,依然具有歷史局限性。由于18億畝的生產紅線,如何將農村土地流轉起來,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就顯得至關重要。農村電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生產的規模化,從而促進農業的現代化和機械化,提高市場議價能力,規模擴大后同樣可以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形成互補。
4.3平臺多元化
電商平臺的多元化發展,解決了服務滯后和單一化的問題。成立合作社的上網平臺,這種平臺的特點是組織化程度高,采用統一的農藥、產品商標和品種,對產品的等級分級、物流運輸、供應量、商品品質負責。我國農民合作社目前有150多萬家,出資達到3萬多億。通過電子商務使得農戶專業化生產。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需要合作社成為新型的經營主體。中國農村目前有1200多家重點龍頭企業,涉農上市公司46家。通過龍頭企業自建的平臺,對農業服務人員進行技術推廣,帶動農戶生產,提高農產品的議價能力,減少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從而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在通過第三方的服務平臺,例如淘寶、京東、當當等,建立電子商務的信息平臺、電子支付平臺和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各個行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求選擇與之相適應的第三方平臺,或者根據自身的產品、規模以及經營特點來搭建。
4.4品質生態化
隨著我國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農產品的品質質量和原產地。因此通過將農產品生態化、綠色化,建立可追溯體系就是農村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機制之一。通過品牌經營將會是未來農業農村發展的新趨勢,也是發展農村電商的基礎。加強對品牌的建設,樹立綠色農產品、地理特色農產品以及有機農產品的認證機制,對新型的經營方式和追溯體系予以支持。建立農業的生態化,可以促進農業系統內的各要素均衡發展,通過對禁止高毒、違禁農藥的使用,改用有機肥料;在防蟲害方面,引入病蟲害天敵,運用自然界食物鏈來使農業生態化發展;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監測與標準以及農產品的認證體系;加快發展冷鏈物流,對農產品進行分類保存,使農產品的保鮮時長延長。建立農產品的信用數據庫,完善對各品牌的信用體系建設,將信息的收集公開化、共享化,鼓勵各個行業協會對企業進行信用評級。總之,通過以上轉型機制,以農村電子商務依托,能夠有效的提高農村的產業結構,并且使農村各要素資源合理有效分配,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參考文獻
[1]楊鈞.城鎮化發展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相互關系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6.
[2]嚴秀敏.甘肅省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
[3]楊海濤.農村電商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學,2017.
[4]魯釗陽,李樹.農村正規與非正規金融發展對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J].財經研究,2015,41(09):53-64.
[5]溫曉霞,楊改河,李軼冰.西北地區農村產業結構升級及其支撐體系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5,(03):208-212.
[6]溫曉霞.西部地區農村產業結構升級理論與重劃及戰略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4.
作者:宋韜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