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生經濟時間態度差別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自我在人格心理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從100多年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開始,心理學家一直沒有放松過對自我的研究[1]。而時間又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它總是從無限的過去經由現在又走向未來。個體在過去、現在和未來所涉及的事件、情景和計劃都具有時間信息,并對個體的情感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正是由于個體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具有正面和負面的情緒,因而它具有激發、調整和維持個體行動的作用[2]。而自我概念又總是和時間認知聯系在一起的,它產生于個體對自己在客觀時間里的經歷和回憶,而這些經歷又通過大腦建立為某種概念系統[3]。從時間關系的維度可以將自我分為過去自我、現在自我和將來自我[4]。在自我的模型研究從單一維度向多維度發展、由單一層次向多層次遞進的過程中,對整體自我的研究逐漸被更為細致的成分自我所代替[5]。在自我家族的子成分研究中,以往研究最多的便是學業自我、身體自我、社會自我,目前道德自我也已經開始進行研究,但經濟自我尚處于初步的研究和探索中。然而使用詹姆斯判斷自我的兩種方法進行判斷本研究得到重慶師范大學博士基金項目資助.感謝西南大學心理學院黃希庭老師的指導。[6],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活動形式之一———經濟活動中的自我都屬于自我的延伸范疇,是自我家族的一個重要成員。經濟自我是聯系經濟心理和經濟行為之間的重要紐帶[7],也必然與時間有著重要的關系。本研究擬探討大學生對待經濟自我時間態度上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以便進一步理清經濟自我的本質,尤其是經濟自我在時間維度上是否具有穩定性的特點。
2方法
2.1經濟自我的時間態度量表在前期內容分析和詞匯學研究的基礎上[8,9],確定了三個維度來建構經濟自我的時間態度量表,即從經濟能力、經濟價值取向和經濟效能三個方面建構。量表根據Osgood的語義分析法(semanticdifferentialratingtechnique)制成,共由18個7點量尺組成。每一個量詞的兩端是意義相對立的形容詞,分別表達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從消極意義到積極意義的記分分別為1-7分,在每一個量詞上要求被試分別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維度進行1-7的等級評分。
2.2被試被試來自于重慶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和重慶師范大學共429人。其中男生208人,女生221人;家庭居住地來自于村鎮的224人,縣城的94人,中等城市的49人,大城市62人;專業文科224人,理科98人,工科107人;一年級47人、二年級142人,三年級169人,四年級71人;自評收入很低的93人,較低的171人,中等151人,較高的13人。
2.3施測由研究人員本人及其相關的專業老師按照統一的指導語和程序以班級為單位集體施測,并強調按照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段對每一量詞進行獨立判斷,而且不需填寫姓名,回答內容會受到嚴格的保密。
2.4采用SPPS11.5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3結果
3.1不同時間維度上大學生經濟自我的描述性分析分別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段上對大學生在18個量尺上的得分進行描述性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的結果表明:大學生對經濟自我的評價總體趨勢是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維度上向著積極、肯定的方向發展。說明大學生在經濟活動方面具有積極發展的內部動力和比較高遠的成長目標。但是從各個量詞的具體情況分析,在誠實和虛偽這個維度上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如果單純從均數上分析,過去的誠實情況得分還高一些;在節儉———奢侈和節約———浪費兩個維度上,過去更加節儉或者節約一些,而現在和未來基本上沒有差異;在實在和幻想量尺上,從過去到現在和未來,其幻想程度越來越低。
3.2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維度上經濟自我的結構探索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維度上分別對回收回來的429份問卷進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共同因素,求得初始負荷矩陣,再根據極大正交旋轉法求出旋轉因素負荷矩陣,參照碎石圖和特征值大于1并且負荷值高于0.3的標準提取因素。過去的KMO值為0.813,Bartlett的檢驗值為2353.940(p<0.000);現在的KMO值為0.785,Bartlett的檢驗值為2080.488(p<0.000);未來的KMO值為0.809,Bartlett的檢驗值為2024.286(p<0.000)。表明三個維度上的數據都適合進行因素分析。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維度上的因素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的結果表明:不管是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任何一個時間維度上,因素分析結果均包含了四個因子。三個時間維度上的第一個因子主要內容都與理財計劃和理財能力有關,因此考慮將第一個因子均命名為經濟自我能力;第二個因子的題項基本上是與經濟價值體系中的道德和倫理規則有關,因此命名為經濟自我的社會價值取向;過去和未來的時間維度上的第三個因子、現在時間維度上的第四個因子談到的都是一種個人處事方式,我們可以考慮將其命名為經濟自我的個人價值取向;過去時間維度上的第四個因子和現在時間維度上的第三個因子談到的主要與情緒體驗有關,可以考慮命名為經濟自我效能;未來時間維度上的第四個因子主要是一種經濟的個人價值取向。盡管在三個時間維度上少數量詞上的因子歸屬上存在差異,但大多數量詞在因子的歸屬上是基本相同的。
3.3性別因素在經濟自我的三個時間維度上各個因子的差異比較對性別因素在經濟自我各個時間維度上的各因子的差異進行檢驗,僅在現在經濟自我的社會價值取向維度上男女生之間存在差異,即男、女的平均數和標準差分別為(5.052±1.046,4.840±0.925t=2.204,p<0.028),其他方面均不存在差異。
3.4居住地和自評經濟收入條件對經濟自我三個時間維度上各個因子的影響以居住地和自評經濟收入條件為自變量,以三個時間維度上經濟自我的各個因子為因變量進行多元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居住地的Wilks’Lambda檢驗(F=1.375,p=0.070),自評收入Wilks’Lambda(F=1.364,p=0.076),居住地*自評收入Wilks’Lambda檢驗(F=0.957,p=0.607),這說明相互之間的主效應和交互作用效應均不顯著。
3.5專業和年級因素對經濟自我在三個時間維度上的影響以專業和年級因子為自變量,以三個時間維度上經濟自我的各個因子為因變量進行多元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專業的Wilks’Lambda檢驗(F=1.175,p=0.256),年級的Wilks’Lambda(F=1.765,p=0.004),專業*年級的Wilks’Lambda檢驗(F=1.804,p=0.001),這說明專業的主效應不顯著,年級的主效應顯著,專業和年級之間的交互作用效應顯著。年級因素在現在的經濟個人價值取向上各年級的平均數和標準誤依次分別為(4.009±0.111,4.265±0.072,3.985±0.059,3.377±0.258,F=5.537,P<0.001),將來的經濟個人價值取向因子上各年級的平均數和標準誤依次分別為(5.052±0.124,5.374±0.081,5.057±0.066,4.527±0.290,F=4.797,P<0.003);專業和年級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現在過去的因子四(F=3.151,p<0.014),現在的因子一(F=4.419,p<0.002),將來的因子四(F=3.916,p<0.004)。
4討論
4.1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維度上,大學生對經濟自我各個量詞的評價都是偏向正向、肯定的一邊,亦即總體上來說大學生對經濟自我的評價都是持積極、肯定的態度。但誠實和虛偽的變化不大,可能與這種特征不僅僅是在經濟活動中要求體現出來,而且在其他行為方式中也是一貫要求的品質有關。另外大學生對經濟上的幻想成分從過去、現在和未來是逐漸減弱的,這可能與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要求獨立支配自己的經濟和對就業競爭激烈程度的認識有很大的關系,越是認為就業形式嚴峻,對經濟上的期望和幻想成分就越來越低。
4.2從語義分析的結果表明:大學生在經濟自我的結構中是非常強調經濟能力的,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維度上都是能力因素作為第一個因子,但在前期的研究中表明經濟價值取向作為第一個因子,表明上看似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實質是一致的。實際上,這兩個因子都是屬于經濟自我的重要成分。王登峰(2001)認為中國人的人格結構與西方人不同的地方是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方面,一個是志趣水平,一個是能力,一個是道德品質。同時他還認為中國人最看中的就是能力,其次是志趣水平,然后才是道德問題[10]。在語義分析的領域里還顯示出了經濟的個人價值取向,即將自己經濟處事方式或者處事風格作為一個重要的因子。但我們預期的設想是由三個維度構成,即經濟自我價值、經濟自我能力和經濟自我效能,但如果我們能夠將個人和社會價值取向進行合并的話,也可以從語義分析的角度印證我們的三維結構。
4.3本研究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上經因素分析表明了大學生經濟自我的構成成分都由四個因素構成,說明了大學生的經濟自我的結構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大學生的經濟自我構成的大多數項目從過去、現在到未來都朝著積極肯定的方向發展,說明大學生的經濟自我又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說大學生的經濟自我既具有同一性和一致性的特點,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變化性,它和自我的特征是一致的。
4.4對經濟自我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維度上的影響因素的分析結果表明:性別、居住地和經濟環境等因素上基本上不存在差異,說明經濟自我的結構在三個維度上具有共性。年級因素上存在差異,越到高年級其個人價值取向越來越高,這與實際情況是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