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憲法修正案非公有制經濟規定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04年憲法修正案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規定體現在第11條,修改后條文: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憲法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規定體現了中國市場經濟下法治的進步與完善。這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法律本身發展的客觀結果。法律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規定體現了法律作為上層建筑對經濟發展的同步性和前瞻性,以下本文從憲法對非公有制經濟規定的原因和意義進行探討。
一、憲法對非公有制經濟規定的原因
1、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與中國市場經濟建設。非公有制經濟,是上位概念,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合資經濟、股份經濟等等是下位概念。并且,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是并列的兩個相對應的概念。非公有制經濟概念的提出和在憲法上規定,表明中國的改革開放,從剛開始的摸著石頭過河,經過二十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非公有制經濟將是國民經濟發展最強勁、最穩定的動力。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的平均增長率遠遠超過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增長率,對二十多年來的經濟增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亞洲金融危機后我國經濟相對困難的幾年里,非公有制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是明顯的。
非公有制經濟將是創造就業機會的最大來源。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將是各級政府的一個長期和艱巨的任務。正是非公有制經濟每年創造了數百萬的就業機會,不但吸收了新增的就業人員,也吸收了從國有企業分流出來的人員。以后,非公有制經濟將會是創造就業機會的最大來源。“據勞動部2002年對66個城市的調查,國有企業下崗人員中的65%,是在非公有制經濟中實現再就業。”
非公有制經濟將會是越來越重要的稅源。盡管國有經濟目前在整體上仍然是政府最大的稅收來源,但非公有制經濟直接和間接創造的稅收將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特別是在增量上會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在地方經濟和縣域經濟中,經濟發展和稅收,主要依靠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將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直接參與者和積極推動者。我們盡管已經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非公有制經濟將是平等競爭、厲行法治等基本規則的直接參與者和積極推動者。
2、非公有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事關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小康目標的實現,具有戰略性意義。因此,中共十六大三中全會充分肯定“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方針。
二、憲法修正案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規定的意義
1、從法律的角度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的確立使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法律的保護。由于中國采取的是漸進式改革,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是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根據,而是以政策作為根據,主要靠政策手段而不是法律調整。還沒有建成一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因此,在非公有制經濟獲得極大發展的同時,也還存在許多問題,阻礙和限制了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的發展。
這次憲法修正,明確規定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其重大的法律意義。從憲法上規定了非公有制經濟具有與公有制經濟平等的法律地位。為此后國家制定一系列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規,提供了憲法上的依據。
2、非公有制經濟的法律地位的確立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起點。這次對憲法第11條第2款的修改:一是突出強調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平等保護;二是規定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以體現“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的方針;三是強調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監督和管理,必須依法進行,以貫徹、體現國家和政府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方針。可見,這一修改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3、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法律地位的規定是憲法本身的完善。體現了憲法與經濟發展的同步也是憲法進步的體現。一個國家的法律的完善首先是憲法的完備,而憲法的完善是憲政的前提,憲法對經濟的發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對經濟的規定是根本性的,是其他法律對經濟的規定的前提和基礎。憲法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規定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具有指導性的意義,是其他法律規定的依據,為非公有制經濟的法律地位的確立的根本,是憲法自身完善的體現。
三、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法律地位的幾點看法
雖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法律規定已經有了憲法的根本法保障,但是,現在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要使修改后的憲法第11條具體化,要按照憲法第11條的規定,改革現行法律法規的不完善的內容,盡快制定物權法規定平等保護的完善的法律規則,嚴格貫徹落實修改后的憲法第11條規定。在制定物權法時,拋棄傳統理論按照生產資料所有制劃分財產權的做法,規定統一的財產關系基本規則,貫徹對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平等保護的原則。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財產保護體系、稅收體系和其他經濟活動規范體系,與憲法一致。
法律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規定的進步體現了法律在保障經濟發展上的先進。但是法律對經濟的保護的同時又肩負著規范經濟發展的使命。我們看到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看到了非公有制經濟對社會經濟的作用。我們也不能忽視非公有制經濟的不足。存在相當多違反稅法、勞動法、知識產權法、商標法等現象。個體私營經濟的確存在相當多的偷漏稅、拖欠雇工工資和任意增加勞動時間、假冒他人商標等違法違規行為。一些個體戶和私營企業熱衷于“官商勾結”以獲取不正當的資源和政府支持,從而得到暴利。因此非公有制的地位的建立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由于未及時制定完善的民法典,建立健全財產歸屬關系的法律規則,加之在執法司法中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未得到妥善、公正的保護,導致一些私營企業主心存疑慮,難以消除。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往往停止擴大再生產,甚至把資金轉移到國外或者用于揮霍浪費。要真正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激發其擴大再生產的熱情和積極性,就一定要在憲法上規定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平等的法律保護。
憲法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規定將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為非公有制經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為公民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就業環境和為公民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社會主義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一樣,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的法律的完善,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必將展開歷史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