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勞動保障信息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必須適應勞動保障事業的不斷發展,迫切需要將信息系統的覆蓋范圍擴大到勞動保障各項業務;將系統的覆蓋人群從城鎮參保人員和就業職工擴展到進城務工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村參保人員等,部分地區的覆蓋人群還要從從業人員逐步擴展到全體城鎮居民,甚至全體城鄉居民;通過系統整合,實現各項勞動保障業務之間、勞動保障部門和相關管理部門業務之間的協同辦理,為建立勞動保障工作長效機制提供技術支撐。
而當前我們面臨著這樣的形勢:一是人口和勞動力流動日益頻繁,跨地區業務辦理需求愈發迫切。《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要取消農村勞動力進城和跨地區就業的限制,完善參保人員社會保險關系轉移、銜接的政策措施,探索解決人員流動時社會保險關系接續問題的有效辦法。二是社會各界對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勞動保障工作需要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勢必要求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為民服務”這一理念。三是信息安全變得愈發重要。勞動保障信息系統管理著數以萬億計的資金和數以億計的人員信息,牽涉到每一個勞動者和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出不得半點問題。“十一五”期間,數據集中管理和各系統的整合將成為信息系統建設的主要趨勢,系統能否安全穩定運行就變得愈發重要。與此同時,隨著公共服務系統的建設和應用,系統的用戶范圍將急劇擴大,通過互聯網的訪問和信息傳遞將逐步增多,系統面臨的風險逐步增大。因此,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要與這些要求相適應,為跨地區的人員流動、社會保險關系轉移、社會保險待遇享受及跨地區的管理服務提供技術支持;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使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通過網絡及時準確地了解勞動保障的各項政策和辦事程序,為他們提供方便的網上直接辦理各項勞動保障事務的服務;通過網絡架起勞動保障部門與廣大勞動者之間聯系的橋梁,及時地了解社情民意,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主動應對信息安全的挑戰,在信息化建設中同步實現信息安全。
按照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發展目標,“十一五”期間要建立健全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比較完善的勞動保障制度及運行機制,逐步實現就業比較充分,分配格局比較合理,勞動關系基本和諧穩定,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管理服務規范高效的發展目標。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要適應勞動保障事業的不斷發展,努力滿足事業發展中的新要求。這就迫切需要將信息系統的覆蓋范圍擴大到勞動保障各項業務;將系統的覆蓋人群從城鎮參保人員和就業職工擴展到進城務工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村參保人員等,部分地區的覆蓋人群還要從從業人員逐步擴展到全體城鎮居民,甚至全體城鄉居民;通過系統整合,實現各項勞動保障業務之間、勞動保障部門和相關管理部門業務之間的協同辦理,為建立勞動保障工作長效機制提供技術支撐。
近年來,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成為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解決好這兩個問題的信息化也關乎國計民生。作為國家級電子政務的重點項目,金保工程從信息化的角度實現勞動保障部的兩個主體業務:勞動就業管理和社會保險管理。在中辦17號文件下發后,金保工程一期正式啟動,至今已有三年,金保工程一期計劃在2006年底全面竣工。在金保一期全面展開,重點項目即將開花結果的時期,深入研討關于勞動和社保信息化的發展,更有總結經驗、承前啟后的意味。
金保工程的建設內容可以用“
一、
二、
三、四”來概括,即一個工程(金保工程)、兩大系統(勞動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和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三級網絡(部、省、市)和四大功能(業務經辦、基金監管、公共服務和決策支持)。概括起來說就是,以城市級勞動和社會保險管理系統為核心,實現勞動和社會保險業務經辦和基金監管,通過決策數據庫及相關工具為各級領導提供決策支持服務,通過呼叫中心、網站、社會保障卡、觸摸屏為參保人員提供查詢服務,通過交換數據庫為省級和部級相關部門提供統計數據。
據了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中心匯聚了全國各地勞動和社保系統380個節點的數據,全國統一的數據中心將為今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進行宏觀決策,便民服務提供強大的支持。
勞動保障工作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勢必要求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為民服務”這一理念。通過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使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通過網絡及時準確地了解勞動保障的各項政策和辦事程序,為他們提供方便的網上直接辦理各項勞動保障事務的服務,通過網絡架起勞動保障部門與廣大勞動者之間聯系的橋梁,及時地了解社情民意,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實現從面向機構管理向面向社會服務的轉變,實現對勞動者“記錄一生、管理一生和服務一生”,仍是“十一五”期間需要面對的和完成的重要課題。
隨著勞動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的日趨完善以及基礎數據的積累,宏觀決策問題顯得更加重要。今后,勞動保障部將考慮進行實用的宏觀決策軟件的開發工作,利用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等技術支持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的宏觀決策,通過統計分析和查詢手段實現預警功能。
社保的網絡是面向多種不同應用的網絡,需要無故障,無中斷地運行;社保的網絡要能夠面向未來,能夠應對未來的應用的增加,有很強的擴容能力;社保數據的長期保存需要建設穩定的數據中心,還要抵御病毒和黑客,并建立災難備份的機制等。
為了確保信息化工作與勞動保障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相適應,我們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適應國家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建設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勞動保障中心任務,按照“完整、正確、統
一、及時、安全”的總要求,堅持統一建設、應用為先、體制創新的基本原則,努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勞動保障業務的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勞動保障信息化水平。通過形成財政投入為主體的經費保證機制、實施三項重點行動計劃、理順信息化工作機制、健全勞動保障信息化標準和規范體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規章制度、加強信息化隊伍建設、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宣傳等措施,重點完成金保工程一期建設,開展金保工程二期建設,強化數據中心建設,實現全網整合,突出公共服務功能,切實提高各項勞動保障業務信息化水平。
我們相信,隨著中央、省、市三級數據中心建設的完成,中央——省——市三級網絡的完善,應用系統建設的加強,以及基本統一的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和應用水平的切實提高,全面提高勞動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務社會的水平的總體目標一定會如期實現。